新会“无蚊小区”变身记:蚊虫不见了,草坪整洁了,活动空间宽敞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09:00 1

摘要:近日,圭峰会城民和社区的南湖湾小区积极响应新会区虫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号召,以建设“简约、绿色、低碳、健康、宜居”的现代化小区为目标,全力推进“无蚊小区”建设。在包干单位区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为期半月的系统整治和多方共建,小区环境实现华丽转身,“无蚊

近日,圭峰会城民和社区的南湖湾小区积极响应新会区虫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号召,以建设“简约、绿色、低碳、健康、宜居”的现代化小区为目标,全力推进“无蚊小区”建设。在包干单位区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为期半月的系统整治和多方共建,小区环境实现华丽转身,“无蚊小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环境是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直观体现,也是“无蚊小区”建设的核心基础。整治前的南湖湾小区,绿化带灌木过于茂密、枯枝落叶堆积,10座楼宇周边楼道旁的灌木丛中藏有大量垃圾死角,活动空间步道两侧杂草丛生,每逢雨季低洼处积水长期无法排出,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小区围绕“源头控蚊、环境焕新”展开全方位整治,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让小区旧貌换新颜。

在硬件设施升级方面,小区精准发力,构建起科学的防蚊体系。截至10月14日,铺种草皮面积达5200平方米,用崭新的绿色绒毯覆盖曾经的杂乱区域;自9月底起,累计清理垃圾杂物超10吨,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从根源上减少蚊虫栖息空间。同时,小区增设50台蚊蝇诱捕器,实现24小时不间断捕捉蚊虫;修补下水道防蚊纱网,阻断蚊虫进入居民家中的通道,为居民筑牢“防蚊屏障”。

新会区明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南湖湾小区经理刘健斌说:“我们物业目前在绿化带和地下车库都配备了灭蚊灯及先进的智慧化监测设备。通过在最佳时机对重点区域实施精准消杀,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盲目用药。我们在各出入口、公园及活动场所增设了‘共享驱蚊点’,为居民提供驱蚊液,促使居民共同参与到防蚊工作中。”

为确保“无蚊”环境长效维持,南湖湾小区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物业公司制定防蚊工作巡查制度,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员工及时提醒,并将工作成效与绩效考核挂钩,杜绝措施流于形式。这种“整治+维护”的双重模式,让小区环境不仅实现“一时美”,更能保持“长久美”,切实惠及小区894户居民,让居民在洁净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南湖湾小区的蜕变,并非单一主体努力的结果,而是政府部门、物业公司、社区组织、居民等多方力量协同作战的成果。在“无蚊小区”建设过程中,各主体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政府引导、物业实施、居民参与、多方支持”的治理格局,彰显了共建共享的担当。

民和社区作为统筹协调者,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社区选取南湖湾小区作为“无蚊小区”建设试点,积极统筹各方资源,为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圭峰会城民和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贤璇说:“在小区环境整治方面,我们开展了多项工作:对绿化植物进行修剪,疏通下水道并安装防蚊网,同时上门向居民宣传防蚊知识,指导居民清理绿植和积水容器,通过系列举措让住户掌握科学防蚊灭蚊方法。这些措施在蚊虫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也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政府部门主动作为,从政策指导、资源支持等方面为小区建设赋能。作为民和社区的协助包干单位,区交通运输局积极参与到小区环境治理工作中。

新会区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股股长区锦江表示:“为助力南湖湾建设‘无蚊小区’,我们秉承‘简约、绿色、低碳、健康、宜居’的理念,全力协助南湖湾小区推进绿化改造、垃圾清运,阻断蚊虫繁殖环境。其中重点对各楼道间的灌木丛进行清除并种植草皮,修剪中央公园的灌木并清除藏匿在里面垃圾,同时对整个小区的乔木进行了修剪;此外还增设了多台太阳能灭蚊灯。改造后小区视野通透开阔,干净清新,视觉整洁度有了较大提升。”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从专业角度为小区防蚊工作提供指导。“我局从三大维度发力,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全面筑牢小区的疫情防线:一是深化环境治理,从源头防控蚊虫孳生;二是强化科学消杀指引,提升蚊虫防控的精准度;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凝聚蚊虫防控合力。通过多维度宣传,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加家庭防控,推动形成‘小区统筹防控+家庭自主防护’的联动双重防线,筑牢全员防蚊屏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屋和物业管理股股长张伟说。

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参与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主人翁”意识。“作为小区的一分子,不管是物业还是社区都要支持他们的工作,环境好大家都好。”圭峰会城南湖湾小区业主赵先生说。

为进一步巩固“无蚊小区”建设成果,南湖湾小区将启动“无蚊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到防蚊灭蚊工作中来。同时,小区将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体系,持续强化防蚊知识普及。

线上依托业主微信群、小区微信公众号,精准推送蚊虫防控科普知识、小区消杀时间表及注意事项,确保信息直达每一户业主。线下聚焦小区出入口、单元门厅、公告栏等显著位置,张贴主题宣传海报,系统普及蚊虫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及家庭预防要点,全面提升居民的防蚊意识和能力。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进行多方面的宣传。例如入户派发灭蚊拍、蚊香、驱蚊水等健康小礼品;举行‘无蚊家庭’的评选活动;邀请幼儿园孩子进入小区进行互动等。”刘健斌说。

“无蚊小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经过系统整治,南湖湾小区的人居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蚊虫不见了,草坪整洁了,活动空间宽敞了。傍晚时分,小区活动广场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打闹,老人们围坐在长椅上聊天说笑,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成为对此次整治工作的最佳认可。

“整个小区的改造变化非常大,整体看过去就很舒适,干净整齐。我们带小朋友下楼玩也很方便,整个居住环境的感受,一眼望去非常不错。”圭峰会城南湖湾小区业主王女士说。

这种发自内心的满意,源于小区环境的切实改善,更源于居民对社区归属感的增强。“无蚊小区”建设不仅解决了蚊虫困扰,更拉近了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从社区治理层面来看,南湖湾小区的实践实现了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小区建立起“专业防治+日常维护+居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打破了以往社区治理中“政府单打独斗”“居民被动接受”的困境,探索出多方协同的治理新路径。

“接下来,我们将以南湖湾小区总结出的经验做法为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周边相邻小区开展同类整治,带动周边多个小区共同推进‘无蚊小区’建设工作。”陈贤璇说。

这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模式,不仅能扩大环境整治的覆盖面,更能推动社区治理经验的复制与创新,为全区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南湖湾小区“无蚊小区”建设,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该实践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引导、物业实施、居民参与、多方支持”的协同治理模式,有效凝聚了治理合力,并以长效机制保障治理成果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了居民生活获得感与社区整体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它推动了社区治理模式从传统的居民被动接受,向小区自治、共建共治、多元参与的方向转型,充分体现了“社区治理并非某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方面力量协同配合的‘大合唱’”这一现代治理理念。通过这一模式的实践,不仅切实改善了小区人居环境,更朝着“简约、绿色、低碳、健康、宜居”的社区建设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无蚊小区”的建设经验,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方案,为探索高品质城市社区建设路径提供了宝贵参考。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优化与推广,必将激发更多社区的治理创新活力,为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贡献实践智慧。

来源:相约新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