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淮地区作为我国蔬菜主产区之一,其暖温带季风气候与丰富的设施农业资源,为茄子周年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设施种植模式可有效规避当地冬春低温、夏秋高温多雨等不利气候影响,而品种选择是决定设施茄子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核心因素。结合区域生产特点与市场需求,以下为黄淮地
黄淮地区作为我国蔬菜主产区之一,其暖温带季风气候与丰富的设施农业资源,为茄子周年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设施种植模式可有效规避当地冬春低温、夏秋高温多雨等不利气候影响,而品种选择是决定设施茄子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核心因素。结合区域生产特点与市场需求,以下为黄淮地区设施种植适宜的茄子新品种及特性分析。
圆茄类优势新品种
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选育,是专为设施农业与精品流通渠道设计的杂交一代圆茄新品种,因果实兼具圆茄品质与番茄般的硬度,被业内称为“番茄茄”。其果实呈扁圆或高圆形,单果重400-600克,最大可达800克以上,果皮深紫发亮,果面光滑且富有蜡质光泽,商品性极佳。果肉乳白色,质地致密细嫩,籽少肉厚,烹饪时吸油少、口感绵软,适配炖煮、红烧等多种烹饪方式。
在设施栽培中,“紫光一号”表现出突出的综合优势:高抗枯萎病、黄萎病及根结线虫,对灰霉病耐受性强,减少农药使用量;耐储运性优异,常温下可存放7-10天,冷藏条件下保鲜期超20天,适配电商与跨省调运需求;产量稳定且高产,每亩定植1800-2000株,单株结果12-15个,亩产可达8000-10000公斤,较传统圆茄增产20%以上。目前已在山东寿光、河南周口等黄淮地区设施大棚规模化种植,并配套了完整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绿茄
作为黄淮平原特色圆茄品种,核心产区集中于河南杞县、扶沟等区域,适配设施春夏茬与秋延茬栽培。果实呈扁圆或近圆形,单果重300-500克,表皮深绿至墨绿色,光滑亮泽,果肉洁白细腻,纤维少且多汁,口感鲜嫩。其维生素P(芦丁)含量达1.2mg/100g,远高于普通紫茄,兼具营养与健康优势。
该品种耐湿热能力强,对常见病害抗性突出,在设施环境下易实现优质高产。通过配套滴灌节水、生物防虫等绿色种植技术,产品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农残检测合格率连续三年超99.8%,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至东南亚地区。在黄淮地区设施栽培中,可实现6月至10月的持续供应,有效填补市场空档。
紫圆茄(快圆型)
属极早熟圆茄品种,6-7叶即可着生门茄,特别适配设施春提早栽培。果实呈圆球型,紫黑发亮,单果重500-600克,果肉厚实,品质佳且食味好。该品种耐寒耐弱光能力突出,在冬春设施低温环境下可正常生长结果,同时兼具一定耐热性,采收期可从早春延长至秋季,实现一茬多收。
设施栽培中每亩定植约2000株,亩产可达5000-6000公斤,果实中等偏硬,耐长途运输,商品率稳定在85%以上,是黄淮地区温室大棚春提早栽培的传统优选品种。
长茄类优势新品种
紫龙11882F1
杂交一代早熟长茄品种,适配黄淮地区早春大棚与秋延设施栽培。果实长棒形,长度28-35厘米,横径4-5厘米,单果重约200克,萼片紫色,果面油黑亮丽,光泽度极佳。果肉淡绿细嫩,籽少品质好,果实硬度高且顺直,耐运输性强,畸形果率低于5%。
植株连续坐果力强,适应性广,在设施环境下抗病性突出,对茄科常见病害有较强耐受性。栽培中采用双杆或三杆整枝方式,每亩定植2000-2800株,配合花期管理可实现持续高产,深受山东、河南等地区设施种植户青睐。
亮剑168F1
早熟长茄品种,植株直立紧凑,适合设施密植栽培,适配早春大棚、温室及秋延后设施种植模式。果实长条形,长度约35厘米,横径3厘米左右,果面黑紫色平滑油亮,果肉淡绿细腻柔糯,口感上乘,单果重150-180克。
该品种在黄淮地区设施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冬季育苗经炼苗处理后,可耐受设施内低温弱光条件,开花结果期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强。栽培中亩植2500-2800株,嫁接苗可减少至1500-2000株,门茄下侧枝全部打掉后,养分集中供应果实,显著提升产量与品质。
黑亮168
早熟杂交墨茄品种,适配黄淮地区长江、黄河流域沿岸设施栽培,可进行早春保护地与秋延设施种植。果实偏短粗棒形,长度25-30厘米,粗7.5-8厘米,单果重约350克,皮色墨黑光亮,商品辨识度高。果皮薄,肉质疏松细嫩,水分多且纤维少,口感优势突出。
该品种适应性强,早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设施育苗,6月中下旬播种可进行秋延栽培,在设施调控下可有效规避高低温胁迫,采收期长达4-5个月,综合产量与商品性表现优异。
特色与专用型新品种
驻马店农科院茄子3号
由河南驻马店农科院选育的杂交一代品种,是黄淮地区本土化适配性极强的设施专用品种,主打早春保护地栽培。果实呈短椭圆形,果径4-5厘米,果皮绿色,果肉淡绿色,品质鲜嫩。植株生长健壮,株高120-130厘米,株型直立,分枝性强,叶片宽大,光合作用效率高,连续坐果能力突出。
设施栽培中,河南地区一般于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温室内育苗,苗龄60-80天,6-7片真叶显蕾时定植,采用双干或三干整枝方式,配合腐熟有机肥与复合肥基肥,可实现高产稳产,对当地设施环境适配性远超外来品种。
紫霞红线茄
2025年推出的红线茄新品种,早熟性优于传统品种,特别适配黄淮地区越夏设施栽培。果实顺直,呈半尖头型,在38℃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色泽,不褪色,解决了夏季设施栽培果实着色不良的难题。
植株适应性强,6月份设施定植后,立秋前后即可进入采收期,耐高温能力突出,在黄淮地区夏秋设施栽培中表现出良好的稳产性,为特色茄子品类设施种植提供了新选择。
品种选择与栽培建议
黄淮地区设施茄子品种选择需结合栽培模式与市场定位:春提早栽培优先选择“亮剑168F1”“紫圆茄”等耐寒耐弱光的早熟品种;越夏与秋延栽培可选用“紫霞红线茄”“黑亮168”等耐热抗病品种;高端市场导向可重点种植“紫光一号”“河南绿茄”等优质特色品种。
栽培中需配套关键技术:茄科重茬地块采用嫁接苗栽培以提升抗病性与产量;采用双杆或三杆整枝,及时清除侧枝与老病叶;开花结果期加强水肥管理,每采收一次追施一次复合肥;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结合物理诱杀与低毒药剂防控,保障产品安全。
综上,上述新品种在黄淮地区设施环境中均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等核心优势,通过科学选种与配套栽培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区域设施茄子产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