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灭一个国家最快的方法,毫无疑问是通过导弹或核武器的全面覆盖,不仅人无一个,就连花木建筑也会变为平地,但这并非成本最低廉的方法。
消灭一个国家最快的方法,毫无疑问是通过导弹或核武器的全面覆盖,不仅人无一个,就连花木建筑也会变为平地,但这并非成本最低廉的方法。
有一种药物仅需五克,便能轻松消灭十五亿人,成本仅有热核武器库的百分之一。
这种药物正是美国通过遗传物质上的基因,研究制造的基因毒剂,堪称亡国灭种大杀器,由此足见生物基因研究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着手布局我国遗传基因方面的研究发展,深知基因利害的谈家桢为此时常盛赞毛主席的卓识远见。
如此,毛主席当年究竟是如何布局的?基因武器如此恐怖,为何还要研究?
首先,我们中国是反对研究基因武器的,尤其是美国研发那类基因毒剂——热核素。
准确来讲,这种名为热核素的基因武器属于第三代生物武器。
第一代生物武器停留在对动植物毒素的提取利用上,是通过自然界直接提取利用。
第二代生物武器较第一代生物武器,是从宏观转向微观,加之人为干预培养,得到极易传播的病毒或细菌,如鼠疫、疟疾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日本便对我国福建省实行过生物武器攻击。
彼时的日寇为尽快消灭中国人,打击中国人的意志,日寇出动三千余架次飞机,投放超五千万枚弹药,其中便有细菌弹。
他们丧心病狂地在福建等地投放了霍乱、疟疾等多种细菌武器,导致福建爆发鼠疫等多种疾病。
这种疾病又通过流民向外扩散,使得数万中国人死于在鼠疫,其中福建占六成。
第三代生物武器比第二代生物武器更可怕,其转向了更加微小的尺度——基因,这意味着其更具隐蔽性,不易被察觉。
第三代生物武器是利用合成生物学等,制作的基因毒剂,可直接干扰生物体正常运转,让受攻击者短时内消亡。
简单理解,可将基因武器理解为计算机病毒代码,它会直击计算机运行程序的底层逻辑,让计算机程序瘫痪。
美国之所以研究这种可怕的武器,便是想将其运用到战场,以最小的代价消灭敌人。
当然,基因武器并非一无是处,关键还要看其作用的对象。
如果将基因武器作用的对象由人变成疾病,那么基因武器便是攻克疑难杂症的“神丹妙药”。
2025年9月下旬,荷兰一基因治疗机构便成功研制出一款可延缓亨廷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理想情况下约延长患者十余年寿命。
这款药物便是以基因为基础,研发的针对疾病的基因武器。
而在我国,遗传基因方面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关于疾病的攻克:
另一方面是在农作物方面的优化,旨在增强农作物抗病抗害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上。
如农科院曾把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提高棉花产量;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玉米行穗,进而提高单产······
而我国之所以能在农作物等基因研究上,取得成绩,还要得益于毛主席几十年前关于一个人,一门学科的布局。
在讲述毛主席的关于生物遗传基因方面的布局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个人”——谈家桢。
因为谈家桢不仅是毛主席布局中的亲历者,更是执行者之一。
谈家桢是我国遗传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其不仅开创遗传学专业,更建立了建国以来首个遗传学研究院及生命科学院。
除此之外,他还是国外顶级生物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入室弟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在遗传学方面小有成就的谈家桢写了一篇论文,正是这一篇论文为谈家桢出国留学埋下了伏笔。
谈家桢写好论文后,送给大学老师批阅,怎料老师让谈家桢将论文分为三份,邮寄到不同的地方。
原来是谈家桢的论文让这位老师感受到谈家桢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天赋,而分作三份邮寄,是为了让谈家桢的才华被更多人看到。
好巧不巧,其中一份邮寄到了美国的摩尔根实验室。
摩尔根起初不在意这篇来自中国的生物学论文,但上下扫过谈家桢论文的内容后,摩尔根便挪不开眼了。
原来谈家桢的论文正是有关瓢虫色斑研究的,而摩尔根本人也对这一研究课题感兴趣。
甚至早几年,摩尔根还打算飞往苏联赵瓢虫样本进行研究,只是中途变故,未能成行,难免遗憾。
在这种情况下,谈家桢的文章自然而然得到了摩尔根的重视,很快,摩尔根开始邀请谈家桢出国深造。
谈家桢知道后立即着手准备出国事宜,但这次出国之始并不很顺利。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大多人一生贫苦,尽管谈家桢的家庭属于小康水准,但放在出国上,便有些捉襟见肘。
于是谈家桢在家里东拼西凑一番,又得了新婚妻子从外借的五百,加上后来在学校借的一千,才堪堪凑齐。
来到美国的谈家桢,有着自己的清晰目标——将先进的生物遗传知识带回中国。
于是本来爱社交,喜欢体育运动且是球迷的谈家桢消失了。
同时,摩尔根实验室多了一个刻苦钻研的中国留学生。
学习过程很顺利,两年后谈家桢即将归国,摩尔根实验室却不想放谈家桢回来。
因为谈家桢在研究方面太敬业了,导师和同事都不舍得放走如此优秀的研究员。
谈家桢虽在被挽留的第一时间激动尤甚,但很快冷静下来,中国还在等他。
被拒绝后的摩尔根实验室心有不甘,于是后退一步,想要谈家桢延期一年,继续研究,不出意外,谈家桢还是拒绝了。
正是这次拒绝,让谈家桢得以回国建设生物遗传研究。
只不过回国后没几年便遇到了变故,所幸后来遇到了毛主席。
谈家桢早年归国后究竟遇到了什么变故,毛主席又是如何帮助他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忽然出现一股反摩尔根学说的运动,这起运动的发起者认为摩尔根学说是唯心的,而非基于唯物的研究理论。
由于中苏那时颇有渊源,这股风也吹到了刚建国不久的中国。
一部分不明科学的人加上少部分别有用心者,第一时间把目光放到谈家桢身上,毕竟这位可是我国遗传基因研究方面的带头人。
好在毛主席后来表态支持科学自由发展,才解了谈家桢这边的困境。
许是不放心科研工作者放不开手脚,毛主席指名道姓要见谈家桢在内的几位学者,直言让他们大胆做,并特地叮嘱谈家桢——将遗传学搞起来。
谈家桢因此在研究上放开手脚,但却让一小撮人有了意见,认为谈家桢反苏。
正在此时,毛主席恰好来到上海考察工作,主席又一次见到了谈家桢,并称其为“老朋友”。
几番寒暄看似不着痕迹,却让不少人感受到了毛主席对遗传基因学方面的重视,对谈家桢才学的认可。
如此,那一小撮“有意见”的人打消了整治谈家桢的念头。
虽然不再有人敢难为谈家桢,但遗传基因学科在那个一切都刚起步的年代很难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支持,这让谈家桢有力无处使。
不出意外,毛主席又一次帮助了谈家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毛主席身在西子湖畔,刚开完一个会议,又急匆匆走出门,迎接即将到来的谈家桢等学者。
谈家桢等人刚开始知道有专车来接,还有些疑虑,待看到出现在面前的毛主席专车,顿觉受宠若惊。
原来毛主席放心不下我国科研发展,特地让专车接他们见面,以实时了解相关情况。
毛主席后来还见过谈家桢两面,一次询问其有没有困难,并叮嘱他一定要把遗传基因学搞上去。
另一次见面时,谈家桢告知毛主席在遗传研究上目前有两派,毛主席当即直言——我支持你!
此后虽两人一直没有机会再见,但毛主席生命时光中的最后还记挂着谈家桢和他的遗传基因研究,本欲动笔成书,因体力不支作罢,托人问候关切谈家桢。
至于布局,此刻已成。
正是毛主席三番五次的关切,给了谈家桢足够且坚定的信念,为未来生物学发展埋下一颗种子。
没有惊天动地的计划,没有声势浩大的行动,毛主席通过几次恰时,且春风化雨的关切、会面,护佑了那个年代一大批科研学者,完成了对中国未来科学的发展布局。
可以说,没有毛主席那几次对谈家桢的关切,不知道中国的遗传基因学还要走多少弯路......
参考文献:
日军对福建实施的细菌战罪行,东南网,2025-09-23
瞭望丨基因武器:靶向攻击特定人种,新华社客户端,2024-01-29
基因疗法成功延缓亨廷顿病发展,金台资讯,2025-09-30
谈家桢:毛主席是重视知识分子作用的,党史博采,2017年03月14日
超级杀手” 基因武器的特性及对策,科苑,2007
谈家桢人事录,中国科技史料第八卷
毛泽东与谈家桢,出版广角,1998
来源:全民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