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来,关于“反电车”的声潮,此起彼伏。尤其是欧洲,似乎把电车当成了头号公敌,纷纷扬言“电车之路不可行”。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这些年来,关于“反电车”的声潮,此起彼伏。尤其是欧洲,似乎把电车当成了头号公敌,纷纷扬言“电车之路不可行”。
但就在全世界都放弃电车的时候,中国却大力坚持发展电车。甭管是老派比亚迪,还是新派小米,都在电车上面押重注,。
按理说,大家都不追捧的东西,理应放弃才对。为何我国坚持“一道路走到黑”?难道说我国有什么必胜秘籍?
电车前途是否真的暗淡?
关于电车前途是否真的暗淡?这一点咱们完全可以根据数据来推导。
就拿比亚迪来说,今年8月比亚迪的销量高达37.36万辆。如果从今年1月份算起,累计到8月份,比亚迪一共卖了286.4万辆。销量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
除了比亚迪以外,像上汽、吉利,也是销量喜人。今年8月,双双卖了十几万辆。这份战绩无论放在哪个车企,都是值得炫耀的一笔谈资。
如果放眼全球的话,电车销量更是喜人。在今年上半年,汽车总销量为463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就有992万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每卖出5辆车,就有一辆新能源。
最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还在稳步提升。按照专业人士的分析,在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全球半数以上的汽车市场。
可见,电车市场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前景广阔。不然的话,别人为啥愿意掏钱给这些车企买单?
欧洲政客为啥反对电车?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那欧洲政客为啥反对新能源呢?
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讲,欧洲反对的不是新能源,而是害怕被中国卡脖子。
曾几何时,整个汽车市场都是燃油车的天下。像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汽车三件套,凝聚着欧洲上百年的技术积累。
这些技术壁垒,已然给欧洲制造业形成了一道强大的护城河。你中国想造燃油车?想玩三件套?不缴纳高昂专利费,想都别想。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已经逐步掌握了成熟的电车三件套技术——电池、电机、电控。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当技术权柄控制在中国手中的时候,这场汽车之战便攻守异形了。
尤其是锂电池,我国如今更是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就拿宁德时代来说,该企业一度占据了全球1/3的市场。其爆发的龙头效应,就跟大疆似的。但凡宁德时代一断货,全球新能源车企都得抖三抖。
现在大家看出来了吧?假如欧洲搞电车太积极,那它很快就会被中国牵着鼻子走。无论怎么追赶,都只会强化中国的地位,给中国汽车市场做嫁衣裳。
既然追赶如此费劲,那欧洲也就只能嘴上嫌弃了。不然的话,我欧陆贵族的老脸往哪儿搁?
美国不可能放弃电车
跟欧洲不同的是,美国是不可能放弃新能源汽车的。关于这一点,咱们看特斯拉的股价就能看出来。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股价累计上涨超过了14%。截止到2025年10月,特斯拉市场已经突破了1.53万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小国的GDP。而这份战绩,也让马斯克稳居全球首富的宝座。
可见,电车确实是美国的支柱性产业。如果美国人不喜电车,又怎会让特斯拉成长的如此迅速?
除了特斯拉以外,像通用、福特这些传统巨头,其实也在押注电车。
像通用的话,老早就宣布开启全盘电动化计划。按照通用的预想来看,该企业预计于2035年,彻底停售燃油车。随之而来的,便是清一色的电车时代。
至于福特,更是把产品端向了市场。这两年,福特推出了Mustang Mach-E电车,还有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像这些新能源汽车,都是电车市场的明星产品,深受美国人民热爱。
虽然特朗普一直都在攻击电车,甚至威胁要给电车削补贴。但仅凭他一己之力,基本上很难扭转整个产业巨轮的前进方向。
更何况,如今美国的法律,也站在电车这一边。
像美国国会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就有一条核心原则:“只有在美国本土组装的电车,及使用来自北美关键矿物的电池,才能获得每辆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为此,美国政府还拿出了上千亿美元,亦步亦趋的投入该项目。可见,美国人确实舍不得电车。不然的话,为啥非得这么大代价钻营电车产业?
当然了,美国之所以这么做,也很好理解。无非就是为了逼着全球车企,把产业链搬到美国,建立一条由美国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链,进而开启“去中国化”历程。
说到底,美国就是怕中国把蛋糕抢完了。倘若未来的电车赛道真由中国一家独大,美国怕是肠子都得悔青了。
日本也没有放弃电车
除了美国以外,像日本也没有放弃电车。
就拿丰田来说,曾几何时,CEO丰田章男曾多次公开质疑电车。但现如今,丰田已彻底转向,投入巨资梭哈电车。
去年的时候,丰田还特意换了新的CEO,并发布一系列新车计划和纯电平台,专门负责电动化转型。可见,强如丰田也逃脱不了真香定律。中美一上场,丰田就得撒丫子狂追了。
至于本田的话,如今更是与宁德时代开启了合作模式。
像本田开发的广汽Honda烨P7、东风Honda烨S7,上面搭载的就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双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将电车的迭代推到了新的高度。
关于日本的转型,这个也很好理解。中美都在玩纯电赛道,你玩精工燃油车和氢能源?那不得被淘汰?
更何况,日本的汽车市场本就小的可怜,日系车的客户主力大多在中美,日本就算再不情愿,也得捏着鼻子跟上。不然的话,接下来估计连汤都没得喝了。
所以说,关于电车发展这块,中国没有走错路,全世界也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大家表现出来的都是口嫌体正直。假如日本真想放弃的话,会主动跟咱们求合作?
防止能源被卡脖子
说完了各国的口嫌体正直,咱们再来聊聊中国为何要坚持大力发展电车?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场关于能源和未来的赌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咱们的石油对外依赖度,超过了70%。一旦国际产油区动荡,或者海上运输线受阻的话,那中国将会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真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可真就成砧板上的鱼肉了。别人一断油,我国的大部分汽车就得趴窝。
但电不一样,如今的中国,在整个新能源产业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无论是光伏、核电,还是风能,我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作为依托,再叠加覆盖全国的充电桩,这配置简直绝了。电车入华夏,如蛟龙入海。随便翻个身,都能在全球市场上掀起一番风浪。
电车才是真正的未来产品
况且,电车才是真正的未来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车和自动驾驶,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也很好理解,电车都是由电来控制电机的,里面全是电路、集成板、电子元器件等。它的精细化程度,比燃油车强10倍不止。
有了这些高端硬件,再搭配一系列软件app,电车的响应速度显然远超燃油车。在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车其实就是大号的智能手机。它可以编程,可以插入各种各样的智能化模块,比如语音交互、即时视听通讯、AI控制门窗和空调等。
只要是你能想象到的功能,都能给你安排到电车上面,真正实现了什么叫万物互联。既然都万物互联了,那电车的“智能手机特性”也就毫无争议了。
关于这一点,咱们看特斯拉的售后就能看出一些门道。
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其实压根不赚钱。那它的利润从哪儿来呢?很简单,通过车主后期的使用,来赚软件包和服务费的钱。
你想升级功能?得加钱。想解锁高端配置?也得加钱。当你的钱加的足够多了,一台完整的特斯拉也就为你所用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再过几年,这些大大小小的电车,都将形成各种各样的生态,比如小米生态、鸿蒙生态、比亚迪生态等。
就跟手机似的,通过一堆系统和app,来绑定客户的各种服务和需求。
如果业务范围再扩大一些的话,说不定还能用电车来扫码、交水电费、开直播、办公等。真到了那个时候,电车就真正与人类密不可分了。什么叫人机协同?这就叫人机协同。
所以说,中国押注电车,确实是一步世纪性的妙棋。咱们通过开拓电车市场,来引领时代潮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最终攀登世界之巅,铸就那万中无一的电车王国。
这既是前瞻的布局,也是国运的豪赌。待电车畅行天下之日,就是华夏品牌震惊世界之时。#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第一财经【欧美车企放弃电动车?曾毓群:他们从未停止相关业务】
观察者网【先行者的窘境:日本抢跑纯电动车赛道,如今沦为追随者】
乌鸦君的汽车观【我国“走错路”了?全球都放弃新能源车了,只有中国还在坚持吗?】
来源:说宇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