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马路街街道:攻坚治污展新貌 惠民利民显担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9 15:58 1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环境质量,近段时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马路街街道聚焦污染防治与绿色治理,持续深化辖区环境提质专项行动。依托精细化管理与常态化监管机制,重点围绕商户合规经营、道路深度清洁、小区环境治理、重点路段交通疏导等方面多点发力,以扎实举措,切实巩固污染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环境质量,近段时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马路街街道聚焦污染防治与绿色治理,持续深化辖区环境提质专项行动。依托精细化管理与常态化监管机制,重点围绕商户合规经营、道路深度清洁、小区环境治理、重点路段交通疏导等方面多点发力,以扎实举措,切实巩固污染防治与环境提质成效,为居民打造更整洁、更有序、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一、凝心聚力压实责任,环保攻坚见实效。街道始终将环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其纳入日常核心工作范畴。通过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调度会,及时传达上级最新精神和要求,系统部署各项重点任务,逐级压实科室及社区责任,形成“主要领导牵头、网格精细巡查、动态跟踪督导”的常态化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各项环保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目前,街道已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10余次。

二、多措并举规范经营,严控污染护环境。街道深入推进环保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强化辖区污染防控。针对无照游商占道堵路问题,重点强化“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巡查管控,秉持“教育为先、处罚为辅”理念,引导违规经营者合规经营,维护市容秩序。针对辖区重点油烟餐饮门店,引导安装密闭式门帘或风幕机,落实厨房封闭标准,严防“跑风漏气”,从源头减少餐饮污染物逸散;重点核查油烟净化器的安装开启、清洗维护和活性炭添加情况,确保设备稳定有效运行;同步检查燃料使用等情况,坚决杜绝违规使用散煤、木炭等污染性燃料。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辖区餐饮商户,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和门前三包等要求;全面排查辖区内装修门店,引导采用软隔离方式规范施工,防止灰尘扩散。

截至目前,街道共对辖区305家餐饮门店、7家单位食堂及8所学校食堂开展排查整治活动23次,联合城市发展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所等部门执法7次,约谈商户47家,关停整改餐饮门店7家,整改问题50余个,限期整改10余个。

三、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破解顽疾展新颜。针对建新路、八食堂、文化路等重点路段,街道采用“机械+人工”模式,运用高效清洁剂、高压水枪和专业清扫车开展集中冲洗,确保无死角、全覆盖;对辖区内所有小区及企事业单位楼顶进行无人机巡查,全面清理楼顶堆积的建筑垃圾、废弃杂物;为漯河高中、实验高中接送学生车辆协调昌建广场、双汇广场等7处免费停车场,安排街道人员在放学高峰期引导车辆规范停放,减少车辆怠速尾气排放,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截至目前,已累计冲洗道路60余次,更换垃圾桶30余个,动态清洗维护垃圾桶60余个,持续提升辖区环境卫生质量。

四、清杂补绿优化环境,提升小区新面貌。街道深入开展“清洁家园”专项行动,聚焦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及农贸市场周边的卫生死角、楼道堆积物和小广告,进行集中清理。严格按照“两清两化”行动要求,对辖区居民小区、道路两侧及公共空间黄土裸露区域进行集中治理,采取设置花坛、铺设草皮与补种绿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立体复绿,有效提升社区环境品质。严格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桶满即清”,安排清运人员定时定点收运,杜绝垃圾积存和异味扰民。截至目前,硬化黄土区域50余平,铺设草皮、补种绿植面积30余平。

五、强化生态文明引领,绿色理念入人心。街道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多元传播矩阵,持续拓展环保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下依托网格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讲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线上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政策法规及绿色生活常识,实现精准触达。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引导示范,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宣传页500余份,覆盖居民超1000人次,逐步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成果促提升。街道持续强化科室与社区协同联动,着力完善“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常态化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严防环境问题回潮。街道先后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动态巡查80余次,高效处理大气污染及扬尘问题20余起,并建立专项整治台账,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整改到位。每日记录PM2.5、油烟浓度等指标数据,深入分析数据与监测值关联性,同时持续加强国控站点周边空气质量监测,为精准治污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下一步,马路街街道将继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定期对已整改问题进行“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全力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王朝锋 王宏业 李向杰)

来源:中国企业报财经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