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马高大威猛,毛色发亮,目光如炬,背上没有马鞍。一大男孩对我们说:“你们谁敢坐上去,我就数你狠!再奖励芝麻饼子一个。”
从小到大,二哥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二哥与我,排老三、老四。他大我两岁。
因年龄相近,儿时我俩相处时段最长。他勇敢、机灵之个性,是成为我偶像的缘起。
一
榔坪小镇,依山傍水。我们在这里出生,并度过快乐的童年。小河下游对岸,是几十亩宽阔良田。
1968年冬,地里庄稼都已收割完毕,不知谁在那放养了一匹枣红色大马。镇上孩子们好奇,纷纷越过小河,围观耍闹。
此马高大威猛,毛色发亮,目光如炬,背上没有马鞍。一大男孩对我们说:“你们谁敢坐上去,我就数你狠!再奖励芝麻饼子一个。”
我生性胆小,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两步,其他小伙伴也面面相觑,嗯嗯摇头。这时,二哥举手向前,大声喊道:“我来!”
众目睽睽之下,大男孩将二哥举上马背。那骏马立即反抗,不断嘶鸣跳跃,试图将二哥摔下背来。二哥则趴在马背上,脑袋扎进马鬃,双手紧紧抱住马的脖子。
不知道哪个家伙缺德,用一根大树枝,狠狠地击打了一下马屁股。此马就像疯了一样,向榔坪河下游奔去。人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目瞪口呆,望着远去的马匹和二哥。
那马跑至良田尽头,一个急刹,迅速掉头,又向我们跃回。远远望去,二哥已从马背上重重摔落下去。
孩子们眼见事情闹大,纷纷做鸟兽状,个个逃之夭夭。
我飞奔至二哥身旁,见他满脸是血,一时吓得不知所措。但见他,眼里却无一滴泪水。要知道,当年他不过九岁而已。我将他扶起来,他对我说:“不要紧的,这事回去不准告诉妈。”我这才破涕为笑。
幼童二哥,受如此之大惊吓,居然没哭喊一声,让我意外且无比佩服。这一刻,我暗下决心:往后要学习二哥的勇敢和坚强。
您若问我,这位儿时偶像如今是谁?他便是长阳知名摄影家——王双跃先生。
他的才华不止于镜头:书法、美术样样精通,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曾受邀远赴京城领取书法奖项。而真正让他声名远播的,是在纪实摄影领域的深耕——不仅数次斩获全国性摄影大奖,多幅作品更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二哥这些成绩背后,艰辛与付出,限于篇幅,不再展开,改日另文再叙。
二
上世纪60年代末,革命样板戏普及全国,榔坪小学也排练出《红灯记》全场。除了鬼子鸠山是老师饰演外,其他都由学生扮演。
二哥会翻跟头,因此,安排他扮演交通员王连举一角。
那时候,乡村基本没啥文化生活,除了电影,就是看演戏。
这一次,县文教局领导来榔坪。榔坪小学安排汇报演出,区委谢区长也陪同一起观看。
演出地点仍在小学操场。傍晚时分,大柳树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就蹭在谢区长和领导们的旁边。
乐鼓响起,演出开始。轮到二哥出场了,他首先表演交通员跳火车的动作。只见他一个助跑,从半米高的木台(火车)跃起,嗖的一下,完成高弧度的前空翻,稳稳落在舞台中央,侧身亮相。这个动作非常成功,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估计是掌声与喝彩刺激太猛,他又来了一个漂亮的后空翻。这下校长就蒙了,搓搓手,跺跺脚,狠狠地骂道:“这个小家伙,怎么能自己加动作呢?”原来,这个后空翻是剧情里没有的。
我瞄了一眼谢区长,他嘴里连声说好好好,很高兴地鼓起掌来。
舞台上,交通员掏出木制手枪,对自己左手就是一下。这时,幕后出问题了,没同步发出枪响声音,台下观众开始起哄。只见二哥不慌不忙,将手枪左右看了看,又做出了一个拉栓的动作,(表示卡壳了,为后台争取时间。然后向幕布后面盯了一眼,确认鞭炮已点燃),再次对准左手,听到“叭”的一声枪响,捂手倒地,作痛苦状。这一连串巧妙动作,让台下更是掌声四起,笑声一片。
次日,我与二哥在街上玩耍,见校长陪谢区长走过,校长介绍说:“这就是昨晚演王连举的小同学。”谢区长很高兴,笑眯眯地摸摸二哥的头,夸奖道:“不错不错,小家伙厉害呀。”
谢区长是榔坪最高首长。此刻,我是多么羡慕、崇拜我的二哥哟!
三
1972年夏,随父母工作调动,我俩转学到县城。开学前,母亲带我们去报名,我读四年级,报名很顺利。给二哥报名时,出现了障碍。教务主任说,初一名额已满,无法接收,要他重读五年级。二哥摇头,坚决不答应。母亲就问:“可否直接读初二呢?”教务主任摆手道:“不行不行,他没学过英语、物理、化学,跟不上趟的。”二哥头一扬,大声喊道:“我保证能跟上!”在母亲的央求下,教务主任笑了笑,同意二哥直接上初二了。
当时小学是五年制,初中是两年制。二哥入学后,正如教务主任所言,他连AB C 都不认识,化学分子式更是一抹黑。可二哥并不泄气,业余时间,主动找老师同学补课,晚上我在街上玩耍,他在家看书做题。半年后,成绩就从最后几名上升到中游水平了。
巧得很,这年县一中因政策调整,只能录取一部分学生上高中。要统一考试,凭成绩排名进入高中学习。母亲得知此事,十分着急,后悔当初不该将儿子跳级,直接送进初二。
母亲和父亲商量,初中人家都学了两年,他只读过一年,这次考高中算是没指望了。父亲说:“不要紧,我们场里有位木匠师傅,手艺不错。万一考不上,就去跟他学木匠。双跃聪明又刻苦,将来会成为一位好木匠的。”母亲听了,暗自伤心,且又无话可说。
张榜那天,公布升高中学生名单,二哥在列。这下把全家人高兴坏了。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此刻也乐得合不拢嘴,当即决定:拨“巨资”十三元,奖励二哥购买一双“回力牌”运动鞋。
(当时十三元相当普通工人半月工资)。
二哥当时的表情,各位可想而知,这里我就不描写了。
四
二哥的勇敢劲头,从他儿时骑野马起,我就刻骨铭心。在记忆里,他直面危险、挺身而出的影子,又浮现在眼前——那是1974年初冬,清江水中救人的故事。
周日,母亲将洗好的被单,交给我和二哥去江边清洗。我俩从搬运站下河,刚走到江边。忽然听见有人呼喊:“救人呐,救人呐!”抬头一看,有人落水了。
二哥放下脸盆,毫不犹豫地向下游冲去,边跑边脱衣服,我也紧跟其后。此段江水是往对岸流的,落水者此刻已经离岸边有三十米了。二哥脱下鞋子,“卜通”一声跃入水中,向前游去。落水者时沉时现,二哥游近,一把抓住她,奋力将其拽上岸来。
这是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此刻已经昏迷。两个同伴见她上了岸,吓得都跑了。二哥将她双脚提起,孩子嘴里大口大口地吐黄水。一会儿,便清醒过来。
由于过度惊吓,小女孩已经走不稳路了。二哥也冻得嘴唇发紫,全身颤抖。他对我说:“你把被单清完,我去送她回家。”
当时孩子家里没人,二哥将她送至门口后,刚才河边两个小同伴也悄悄跟过来。二哥问:“这是她的屋吗?”两个小孩点点头。二哥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孩子的母亲四处打听救命恩人。小镇很小,很快就得知是二哥救的。其父母来到学校,当面致谢!学校召开大会:表彰二哥见义勇为的事迹,并颁发了奖状,评为当年全校三好学生。
五
高中毕业后,姐姐和二哥先后赴农村插队落户,当了知青。
这段时间,我却做了一件至今都后悔的错事。
当时正长身体,常觉肚子饿,于是打主意弄点钱,好买零食晚上吃。
哥、姐读过的初高中课本,都放在家里。我心想:这些书将来也没什么用处,于是擅自做主,将课本全部打包捆好,送至废品收购站,换钱买零食吃了。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77年底,全国突然恢复高考。姐姐和二哥从农村匆匆赶回,还没坐下,第一件事就在家里找课本。可哪里还找得到啊?在他俩的追问下,我如实坦白了我的行为。那一刻,我猜想他俩吃我的心都有了,但是,就是把我吃了,我也变不出书来啊。
当年,除了课本外,没有任何辅导材料。万般无奈下,二哥和姐姐只能到同学家里去蹭书,这显然是不行的,人家也要高考呢,自然,二人都名落孙山。由于我的原因,让他们错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此后若干年,内疚之情,难以消除。
令我欣慰的是:二哥和姐姐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长大后分别考入厦门大学和上海同济。下一代人,帮父母圆了大学梦,这让我心理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岁月匆匆,往事如烟。
如今我与二哥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我仍保持着多年的习惯:凡大事小事,都会向二哥沟通请教,能得到二哥的认同或肯定,心中方才踏实。唉,谁让他是我从小长大的偶像呢?
行文至此,欲言未尽,篇幅有限,只能落箸收笔。
祝我的二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也祝此时的您:平安快乐!诸事顺遂!
谢谢阅读!
来源:印象红磨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