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8日12时整,一颗科学巨星在北京悄然陨落。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兼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103岁。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科学的浩瀚宇宙中镌刻下永恒的
2025年10月18日12时整,一颗科学巨星在北京悄然陨落。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兼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103岁。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科学的浩瀚宇宙中镌刻下永恒的印记。
1922年,杨振宁先生诞生于安徽合肥这片钟灵毓秀之地。1929年,年仅7岁的他随父母踏入清华园,从此与这片学术圣地结下不解之缘。在清华园的岁月里,知识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1938年,年仅16岁的杨振宁凭借卓越的才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在这所汇聚了众多学术大师的学府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开启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征程。1942年,他顺利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并于1944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此后,他以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身份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开启了他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辉煌篇章。
1949年,杨振宁先生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他与众多顶尖科学家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不断迸发。1952年,他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永久研究员,1955年更是晋升为教授,在理论物理领域崭露头角。1966年,他受邀担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并创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后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在这个他亲手打造的学术殿堂里,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直至1999年才从这里退休。
然而,杨振宁先生对祖国的牵挂从未间断。1986年起,他应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将自己的学术智慧播撒在祖国的土地上。1997年,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后更名为高等研究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欣然担任名誉主任,并于1999年起正式成为清华大学教授。从此,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中,为培养新一代的科研人才倾注了无数心血。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这八个字不仅是杨振宁先生的治学态度,更是他一生坚守的人生信条。在科学的道路上,他摒弃浮华与捷径,以踏实的态度、朴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他深知,科学的真谛在于严谨与求实,容不得半点虚假与浮躁。这种治学精神,让他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的人生,恰似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用自己的百年人生,书写了一部闪耀在人类科学史上的千古篇章。他的智慧与贡献,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他的精神与品格,如同巍峨的高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
如今,杨振宁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他留下的科学遗产和治学精神,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5年,杨振宁于清华园西院11号杨家院中。父亲杨武之在照片背后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
杨振宁先生给启功先生亲笔信
杨振宁先生受邀去北师大讲学,看望启先生,并从启功先生手里接过那幅题字作品。
2004年冬杨振宁在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的陪同下看望启功先生。
来源:书法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