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创新药万元户”!黄金三十年刚刚启航,现在谈泡沫为时过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9 08:46 1

摘要:最近,业内出现一些声音,讨论中国创新药是否存在泡沫、行情是否已经终结。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幕:有人凭借胆识和机遇成为“万元户”,却误以为这已是人生的财富天花板,于是选择急流勇退,将资金埋入罐中、置地盖房,过上了“躺平”生活。

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以为到达财富巅峰,如今看来不过是时代起点。今天,在创新药的星辰大海前,同样的故事正在上演。

---

最近,业内出现一些声音,讨论中国创新药是否存在泡沫、行情是否已经终结。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幕:有人凭借胆识和机遇成为“万元户”,却误以为这已是人生的财富天花板,于是选择急流勇退,将资金埋入罐中、置地盖房,过上了“躺平”生活。

他们没有想到,时代的洪流刚刚开始。此后四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财富爆发的四十年。当初的“万元户”若将资金投入任何一个持续增长的行业,其回报都将百倍、千倍。历史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判断动态的时代,是最大的认知陷阱。

今天,在中国创新药的领域,我们正站在一个类似的、甚至更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起点上。那些刚刚看到些许成果就高喊“泡沫”、认为“行情终结”的论调,无异于新时代的“万元户思维”。

为什么说中国创新药的黄金三十年,才刚刚拉开帷幕?

1. 政策东风已至,航道彻底打通。

从“仿制药为主”到“创新药为王”,国家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保动态谈判、“健康中国2030”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为创新药研发铺设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这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制度性变革。

2. 资本“活水”源源不断,生态日趋成熟。

科创板、港交所18A章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打开了融资大门。一级市场风险投资、二级市场公众资本共同构筑了强大的资金后盾。一个从研发、临床、审批到商业化的完整创新生态已经初具规模,并正在自我强化。

3. 人才“归巢潮”与产业升级形成共振。

过去十年,大批在跨国药企深耕多年的顶尖科学家、管理人才纷纷回国创业或加盟本土企业。他们带回了最前沿的技术、经验和全球化视野。这支“王牌军团”正带领中国创新药从“Me-too”、“Me-better”向“First-in-class”发起冲击。

4. 成果初现,但仅仅是“冰山一角”。

PD-1等明星药物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智慧。但这仅仅是开端。在ADC(抗体偶联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小核酸药物等前沿领域,中国公司正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部分管线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未来的突破将呈现井喷之势。

正视“波动”,但别误读“趋势”

任何一个高成长、高投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都难免伴随波动。资本市场有涨有跌,研发管线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自然筛选过程,绝非行业终结的信号。

真正的“泡沫”,是那些毫无技术根基的炒作。而中国创新药的根基,是扎实的科学研究、庞大的临床需求、坚定的国家意志和充满活力的产业大军。当前的所谓“调整期”,恰恰是去伪存真、布局未来的最佳时机。

结语:不要用“万元户”的想象力,错失“大时代”的机遇

上世纪80年代,选择“躺平”的万元户,最终被时代的列车远远抛下。今天,我们面前摆着的,是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史上最大的一次机遇。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财富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健康、国家实力和民族未来的征程。对于投资者、从业者和每一位关注者而言,需要的不是短视的质疑与恐慌,而是长远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和参与的勇气。

黄金三十年,航程才刚刚开始。请不要在启航的鸣笛声中,提前下船。

来源:返璞归真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