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项“全素食”提案最初于2023年获得通过,当时有高达72%的学生会成员投票支持。其目标是在校内食堂、咖啡馆和各类餐饮点全面推广植物性饮食,逐步取消所有动物性食材。倡议由“植物性大学”(Plant-Based Universities)发起,这是气候组织“灭绝
剑桥大学学生会近日宣布,正式取消此前一项要求校内餐饮服务“百分之百纯素化”的计划,转而将工作重点放在“更重要的议题”上。
这项“全素食”提案最初于2023年获得通过,当时有高达72%的学生会成员投票支持。其目标是在校内食堂、咖啡馆和各类餐饮点全面推广植物性饮食,逐步取消所有动物性食材。倡议由“植物性大学”(Plant-Based Universities)发起,这是气候组织“灭绝叛乱”(Extinction Rebellion)的附属团体,长期主张高校应以校园饮食改革为切入点推动碳减排。
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中,这项提案被视为剑桥迈向“碳中和大学”的重要一步。支持者认为,肉类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而校园作为公共机构,应率先行动,为全球环保运动树立榜样。
然而一年后,学生会态度出现明显变化。根据《剑桥大学校报》(Varsity)报道,在本周的学生会议上,多数成员拒绝续签“全素食”承诺,理由是“当前形势已变”,且学生会应“优先处理更重要的事务”。
会议最终决定改为推动校内餐饮实现“75%纯素”菜单。这意味着,大部分餐饮仍将以植物性食材为主,但同时保留部分肉类与乳制品选项,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不过,学生会同时承认,最终餐饮决策权仍掌握在校方,而非学生会手中。剑桥大学的餐饮体系复杂,除了统一管理的公共餐厅外,还包括31所自治学院的独立食堂。各学院拥有完全的菜单自主权。
“全素食化”政策虽出于环保考量,却在实践中引发了不少争议。多位学生指出,该政策忽视了特定人群的饮食需求——包括食物过敏者、自闭症学生及有进食障碍者。剑桥大学的残障学生权益组织也曾公开反对,认为餐饮选择应尽可能多样,以确保校园包容性。
一位不具名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支持可持续饮食,但学校不应以牺牲健康和个人自由为代价来追求道德纯粹。”
尽管全校范围的纯素政策被搁置,许多学院仍在各自的范围内推进“低碳饮食”。例如,马格达伦学院(Magdalene College)每周仅供应一次红肉;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则对红肉菜肴征收附加费,或在菜单上将素食菜品置于首位;一些学院还设立固定“无肉日”,以鼓励学生尝试植物性餐食。
这一趋势也延伸至剑桥大学的传统盛会——“五月舞会”(May Balls)。2022年,达尔文学院(Darwin College)的舞会首次实现全植物性餐饮,成为象征性事件,显示出绿色理念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
学生会此次改变被外界视为一种务实态度的体现。环保理念固然重要,但在多元校园环境中,政策执行需考虑健康、文化与公平等更复杂的因素。
剑桥大学一名教授评论称:“全素政策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大学的责任不仅是倡导绿色生活,更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被包容与尊重。”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见尘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