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李架窜出的火苗与乘客的惊呼声,再次为飞行安全敲响了警钟。一阵巨响打破了机舱的平静,行李架上突然窜出火苗,浓烟迅速弥漫,乘客们惊慌失措地尖叫逃离——这是10月18日发生在国航CA139航班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这名从杭州飞往韩国仁川的航班,因旅客行李架内锂电池自燃
☞文|北冥有娱
☞编辑|北冥有娱
行李架窜出的火苗与乘客的惊呼声,再次为飞行安全敲响了警钟。一阵巨响打破了机舱的平静,行李架上突然窜出火苗,浓烟迅速弥漫,乘客们惊慌失措地尖叫逃离——这是10月18日发生在国航CA139航班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这名从杭州飞往韩国仁川的航班,因旅客行李架内锂电池自燃而被迫备降上海浦东机场。
事故回顾
国航CA139航班遭遇惊魂时刻
“突然‘砰’一声,就看到前面行李架火冒出来了。”一名亲历者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网传视频显示,客舱行李架上有行李正在燃烧,火势较大,周围乘客惊呼“着火了,快拿灭火器”。空乘人员迅速反应,携带灭火器赶至起火点扑救。
国航官方通报称,事件起因是一名旅客存放在行李架上的手提行李内锂电池自燃。机组按程序立即处置,未造成人员受伤。
民航新规
3C认证成充电宝登机“通行证”
实际上,中国民航局早已意识到充电宝安全隐患。自2025年6月28日起,民航局已实施新规: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已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3C认证是中国强制产品认证的简称,它是充电宝安全的首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规定仅适用于境内航班,国际及地区航班仍按原标准执行。这也解释了为何在飞往韩国的国际航班上,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仍被带上飞机。
安全规定
容量与携带方式均有严格限制
除了3C认证要求,民航对充电宝和锂电池的携带还有一系列严格规定:
容量限制: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充电宝可直接携带;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需经航空公司批准,且每人携带不得超过两个;超过160Wh的严禁携带。
携带方式:充电宝严禁放入托运行李,必须随身携带。阿联酋航空甚至进一步规定,充电宝不得存放在头顶行李架上,必须放置在座椅口袋内或前排座椅下方。
使用限制:飞行过程中全程禁止使用充电宝,且不得为充电宝本身充电。
航空业强化锂电池安全管控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近的数据显示,83%的旅客携带手机,60%携带笔记本电脑,44%携带充电宝乘机。
然而,许多旅客对安全规定存在误解:50%的旅客误以为可将小型锂电池设备放入托运行李;45%认为充电宝可以托运。
针对这一情况,IATA于2025年10月15日启动了“Travel Smart with Lithium Batteries”全球安全宣传活动,提出了七条简单规则。
飞行途中锂电池安全要点,为保障飞行安全,旅客在携带和使用锂电池设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遵守3C规定:境内航班务必确保充电宝有清晰3C标识,不在召回之列。
合理存放:充电宝应放入随身行李,切勿放入托运行李;飞行时最好放在前方座椅下方,而非行李架上。
防护措施:备用电池必须单个做好保护以防短路,可放入原零售包装或用胶带覆盖电极。
保持警觉:飞行途中如发现设备发热、冒烟或有异味,立即告知机组人员。
飞行途中,请勿将充电宝放入行李架,这是阿联酋航空自2025年10月1日起明确禁止的行为。
而放在座椅口袋或前方座椅下方,远离高温和挤压环境,才是充电宝在飞行中的“安全港湾”。
来源:北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