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学间的小摩擦,更该成为学会相处的成长契机。”近日,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两名学生教室内争执事件经学校通报后,从最初的网络热议逐渐转向对校园育人方式的理性探讨。这场因误会引发的冲突,最终以双方和解落幕,更折射出校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包容与引导力量。
“同学间的小摩擦,更该成为学会相处的成长契机。”近日,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两名学生教室内争执事件经学校通报后,从最初的网络热议逐渐转向对校园育人方式的理性探讨。这场因误会引发的冲突,最终以双方和解落幕,更折射出校园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包容与引导力量。
10月中旬,一段“上海某中学教室内学生争执”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视频中,两名学生在教室发生争执,女生情绪激动下有言语不当行为,并向男生泼洒饮料,男生随后出现肢体冲突动作,所幸被在场师生及时劝阻,未造成严重伤害。
随着舆情发酵,10月18日,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迅速发布情况通报回应关切。通报明确,涉事双方均为该校高一年级学生,事件发生于10月11日学校秋游当日早晨,起因是两人间的误会引发口角升级。对于网传“女生炫耀家庭背景”等说法,通报澄清双方均为普通职工家庭,相关不实信息系误传。
“当时看到两人起争执,我们第一时间上前拉开,班主任很快就到了现场。”参与劝阻的学生回忆,争执持续时间不长,在师生介入后立即平息。学校德育处负责人表示,事件发生后,校方当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一方面安抚涉事学生情绪,另一方面联系双方家长说明情况,为后续和解奠定基础。
“未成年人情绪调节能力尚在发展,遇到矛盾容易冲动,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视问题、化解隔阂。”该校班主任介绍,事件发生后,学校并未简单批评了事,而是由班主任、心理教师组成调解小组,分别与两名学生深入沟通。
在单独交流中,心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绪脉络:女生承认自己因误会产生不满后未能控制情绪,言语和行为均有不妥;男生也表示,面对冲突时不应以肢体动作回应,应该寻求老师帮助。通过“情绪复盘”,两人逐渐认识到自身问题,主动提出愿意向对方道歉。
当天下午,在班主任见证下,两名学生进行了坦诚沟通。“对不起,我不该冲动泼你饮料。”“我也有不对,不该动手推你。”简单的道歉消解了隔阂,双方当场达成和解。随后赶来的家长们在了解情况后,也表示理解孩子的冲动行为,互相表达了谅解,共同签署了和解协议。
“孩子回家后主动说了这件事,还说自己学到了怎么和同学相处。”其中一位家长在接受电话回访时表示,学校的处理方式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比单纯的惩罚更有意义。双方家长均呼吁,希望网友尊重未成年人隐私,给孩子留出成长空间。
“一场小冲突,给我们敲响了育人警钟。”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相关负责人在通报中明确表示,学校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建立良好同伴关系。这一表态,彰显了学校“以问题为导向”的育人担当。
事实上,如何精准化解校园矛盾、培育和谐人际环境,已成为众多学校的重要课题。邯郸市肥乡区职教中心构建的“预防为先、教育为主、联动为辅、帮扶为要”体系颇具借鉴意义:该校通过思政课、班会课、心理健康课“三课联动”,结合真实案例讲解人际相处技巧;建立“班级调解小组”,对苗头性矛盾及时介入;更联动家长、派出所等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也已启动系列优化举措。在课程层面,学校将在心理健康课中增设“情绪管理实操训练”模块,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冲突应对方法;在班级管理中,推行“同伴互助”计划,鼓励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及时化解日常摩擦;同时,计划召开专题家长会,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社交动态,构建“家校协同”的矛盾预防网络。
“校园里的矛盾不可完全避免,但每一次矛盾的化解,都能成为成长的养分。”教育专家指出,未成年人在集体生活中难免出现摩擦,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建立完善的处理机制,既让学生认识到行为边界,又保护其成长积极性。此次事件中,学校快速响应、温情调解、举一反三的做法,为校园矛盾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事件曝光后,网络上的讨论从最初的围观逐渐转向理性思考。有网友表示:“谁的青春没犯过冲动的错?重点是能改正成长。”也有教育从业者留言:“比起指责孩子,更该关注如何教会他们正确处理矛盾。”这些声音,传递出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包容与关爱。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中部分网友未经核实传播不实信息,给涉事学生和家庭带来额外压力。法律人士提醒,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泄露未成年人隐私,传播校园冲突视频、编造不实信息均可能涉嫌违法。此次事件中,双方家长“尊重隐私”的呼吁,也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再思考。
“每个孩子都如璞玉,偶尔的冲动如同蒙尘,需要用耐心和正确的方法擦拭。”正如调解员在处理类似校园矛盾时总结的经验,化解冲突不仅要厘清责任,更要通过跟踪引导、正向激励,帮助孩子真正学会相处之道。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的后续教育计划中,也特别加入了“同伴合作任务”,安排两名涉事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服务,在协作中增进理解信任,这与“从认错到并肩同行”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
如今,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的教室内已恢复往日平静,两名学生的关系也逐渐缓和。这场因误会引发的冲突,最终以“和解+成长”画上句号。正如学校在通报中所言,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既要正视成长中的问题,更要以包容之心引导孩子在反思中前行。而社会各界的理性关注与善意包容,正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
来源:芙蓉赏清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