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站在讲台前,手指向历史教科书上的尼克松照片,试图让半个世纪前的地缘政治壮举为今天的贸易僵局负责。
特朗普站在讲台前,手指向历史教科书上的尼克松照片,试图让半个世纪前的地缘政治壮举为今天的贸易僵局负责。
“尼克松释放出这股力量。”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福克斯商业新闻网近期播出的采访中,这样评价前总统尼克松打开中国大门的决定,并称中国为“非常强大的敌手”,且“只尊重实力”。
在他口中,尼克松的对华破冰之旅不再是冷战时期的地缘战略杰作,而是当前美国所有贸易问题的根源。
这番惊人言论发表之际,特朗普亲口承认他扬言要重启的对华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贸易战的僵局与美方近期不断加码的对华出口管制和限制打压密切相关,而中方的反制措施则是对国家利益的必要防御。
---
01 历史真相:尼克松的战略远见与特朗普的政治甩锅
面对贸易战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局面,特朗普似乎急于寻找替罪羊。他将矛头指向了1972年打开中国大门的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特朗普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地将尼克松称为当前贸易问题的“始作俑者”,甚至质疑尼克松的决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历史记录表明,尼克松1972年访华是一次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
当时,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的握手,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对抗,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这一被国际关系学者普遍誉为“改变世界一周”的访问,不仅推动了中美建交,也为美国在冷战后期赢得了战略主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的“甩锅”行为反而暴露了他的短视。他将复杂的经济贸易问题简化为非黑即白的责任归属,无视了中美关系五十年来发展的多重维度。
02 贸易博弈:不可持续的关税威胁与中国的坚定反制
在贸易战的博弈中,特朗普近期亲口承认了一个关键事实:对华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这一坦白出现在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中,尽管他随即又将责任甩给中国。
真实情况是,中美贸易僵局的直接原因是美方从9月起不断加码的对华出口管制和限制打压。
中方采取的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行为。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动辄以高额关税进行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对于关税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这种坚定而理性的立场,与特朗普摇摆不定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03 “反向尼克松”:特朗普对华战略的名称与实质
国际观察家们已经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贴上了一个标签——“反向尼克松”策略。这一概念概括了特朗普政府试图逆转尼克松开创的对华接触政策的行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鞠建东指出,“反向尼克松冲击”的核心是拉近与俄罗斯关系,同时在维系美元霸权基础上振兴制造业。
然而,这一战略面临着三重困境:美元“由奢入俭”的经济结构调整难;打破全球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体系难;美国在新世纪已步入相对衰落阶段,实现再次伟大之路难。
特朗普的“反向尼克松”政策不仅是战略方向的转变,更是一种世界观的重构。尼克松是战略家,而特朗普则自命不凡的“交易者”。
04 实力尊重:中国眼中的国际关系与美国眼中的强权
特朗普在评论中国时称:“我们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敌手,而他们又只尊重实力,也只认实力。”这一表述不仅暴露了他对中国的偏见,也揭示了他对国际关系的片面理解。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历史到如今,从未主动去侵犯他国。
相比之下,美国在二战后不仅向世界多国和地区派遣军队驻守,更是在中东掀起一场又一场武装冲突。
中国尊重的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而非强权政治。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这种坚定立场,正是基于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尊重和维护。
---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宴会上,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两国人民握手时,世界将为之改变。”五十年过去了,特朗普却试图将这次历史性的握手描绘成“原罪”。
历史不会忘记,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合作的半个世纪里,两国贸易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数千亿美元,无数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
而当特朗普试图让历史为他的短期政治利益负责时,世界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领导人的局限,更是一个国家在面对自身问题时的逃避与迷茫。
正如《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言,“如果想要在21世纪保持稳定,中美都必须携手合作”。
来源:海无岸爱无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