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岁月:武汉盛夏里的归乡倒计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20:41 2

摘要:82那年暑假像是攥在手里的糖纸,脆生生的褶皱里全是归乡的渴望。我们总爱围在那张铁路时刻表,像是研究藏宝图般反复摩挲。哪趟车经北京,哪趟车过太原,在寥寥几条干线——京广、陇海,再加上几条细长的支线间,盘算着最妥帖的归途。那时候的铁路网简单得像孩童的蜡笔画,却承载

82那年暑假像是攥在手里的糖纸,脆生生的褶皱里全是归乡的渴望。我们总爱围在那张铁路时刻表,像是研究藏宝图般反复摩挲。哪趟车经北京,哪趟车过太原,在寥寥几条干线——京广、陇海,再加上几条细长的支线间,盘算着最妥帖的归途。那时候的铁路网简单得像孩童的蜡笔画,却承载着所有人沉甸甸的乡愁。

复习迎考的日子里,行李箱总在暗处簌簌作响。有人惦记着给家里捎带武汉特产,正赶上小百货被雨水泡了仓库,受潮的大桥牌香烟打着折往外卖。那些烟拆开包装带着股霉味,却成了同学眼里的稀罕物,仿佛带着江城特有的湿润气息。累极了的时候,想到这些要带回家的礼物,笔尖都能再流淌出几道题的答案。

北上的38次特快是我们的老朋友。发车的汽笛一响,从湖北的雨雾扎进河南的麦田,许昌、驻马店、郑州,一路向北的站点像串在铁轨上的糖葫芦。那时候硬座就是全部的天地,运气好能蹭到块硬纸板垫着,二十四小时的颠簸里,窗外的电线杆成了时间的刻度。毕业那年没了军装庇护,自费车票让我们学会精打细算,坐上慢悠悠的直快列车,往北方城市晃荡,又是另一个二十四小时的摇晃。

最难忘的是《虾球传》热播的夏天。学员队新添的电视机前挤满脑袋,可剧集还没播完就到了归期。于是在38次特快的车窗边,我们追着铁道旁小店忽明忽暗的电视屏幕,看电视主人翁身影在斑驳光影里时隐时现,把未完的江湖故事嵌进归家的旅程。

前些天在微信遇见绍华,说起柳州到武汉的行程。他轻描淡写一句“六个小时不到”,惊得我愣在原地。四十年前,这段路得耗上二十多个昼夜。如今地铁像地下的银蛇,穿梭在城市的血管里。

我第一次踏上武汉地铁时,金属的冰凉触感让我恍惚——这座记忆里的江城,早褪去了当年的青涩模样。江水愈发清亮,街道比从前更敞亮,那些曾以为永恒不变的老站台,早已被崭新的枢纽取代。

坐在飞驰的列车上,铁轨的震动从脚底漫上来。忽然想起年轻时攥着时刻表的自己,想起硬纸板上硌出的印记,想起雨中受潮的香烟。原来时间真是最厉害的列车长,载着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隧道,把曾经遥不可及的想象,都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

来源:江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