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介绍,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有,夏季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但并不是温度越高就越多。实际上,蚊虫最适合生存繁衍的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近期南方的气温刚好是它们的“舒适区”。
虽说目前已是10月中旬
但早晚温度还在25℃—28℃之间
甚至偶尔逼近30℃
伊蚊:
25℃—28℃?
这不就是我最爱的“舒适区”嘛!
目前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
仍在持续上升
为从源头上切断疾病传播风险
强烈建议大家一同响应
深圳市“每周二、周五
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集中行动日”号召
参与到“1130防蚊行动”中来!
伊蚊(俗称花蚊子或花斑蚊)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 出现时间:
一般在白天,高峰在上午7—10时、傍晚4—7时。
· 传播链:
1. 伊蚊叮咬病人→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2—10天→炼成“终身毒蚊”;
2. 毒蚊叮咬健康人→人体内潜伏1—12天(一般3—7天);
3. 最终高烧、关节痛袭击人体!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介绍,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有,夏季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但并不是温度越高就越多。实际上,蚊虫最适合生存繁衍的温度一般在25℃—28℃之间,近期南方的气温刚好是它们的“舒适区”。
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又叫“花蚊子”
因此,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高发期相对较长,为5—11月。携带病毒的蚊虫叮人以后,病毒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发育,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病人就会出现发热、出疹的症状。
龙岗区全力开展防蚊灭蚊爱国卫生运动,将每周二、周五定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集中行动日!
这两天里,邀你一起“卷卫生”,宅家的、上班的、公园里跳广场舞的……统统动起来,房前屋后“翻瓶倒罐”,跟蚊子来个“断离舍”,让它无家可归,从源头上拒绝“叮叮”。社区会组织清理楼道死角、工地会排查积水缝隙、物业会安排专业消杀,连绿化带里的隐蔽积水点都不会放过,就是要全方位“围堵”蚊子,把蚊媒密度降下来!
防蚊灭蚊有三招,一是清积水,端了蚊子的“老窝”;二是做好防护,让它“无从下口”;三是全员“组队”,全区一起行动,给蚊子来场“歼灭战”。
01
早晚各1分钟:
上班前、下班后,顺手检查并清理本人办公区域及公共区域的小型积水容器,比如阳台花盆托盘、工位闲置瓶罐里的积水;
02
每周1次大扫除:
和家人一起整理阳台、楼道的杂物,旧轮胎、空纸箱别堆着,避免积水藏里面。
03
每天3分钟:
花几分钟看看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积水点,及时清掉;
另外,清积水时这些“小死角”别漏啦:比如楼道消防栓旁的积水、小区绿化带低洼处,多瞅一眼,就能断了蚊子的“后路”。
04
“0目标”,共建无蚊健康场所
行动愿景通过落实“1130”行动,将家庭、小区、单位、社区打造成“0 蚊场地”(无蚊虫孳生、密度极低)。
参与主体每个家庭、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学校、商户。
协作方式个人:严格落实 “1130”行动,做好周边防护。
单位:履行责任区管理,定期清洁排查。
社区:统筹消杀与专项检查,督促行动落地。
· 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请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早治早康复,小心关节痛总缠身。如近期有到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记得告知医生。
· 做好个人防蚊,避免病毒传给家人或朋友
1、穿着防护衣物:尽量避免在蚊子活跃的时间段(上午7—10时、傍晚4—7时)出门;外出时要尽可能选择浅色长袖衣裤和袜子,减少皮肤暴露。
2、正确使用驱蚊剂: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儿童、孕妇选择专用产品。
3、完善居家防蚊:安装纱窗纱门,进出及时关门,阻挡蚊子入室。睡觉时挂好蚊帐,安全使用电蚊拍或灭蚊灯。
来源:深圳龙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