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接踵而至,留给泡沫的时间不多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9 03:08 2

摘要:一份数据出来,大家的关注立马集中过去。国家统计局刚刚晒出9月CPI、PPI的成绩单,核心CPI终于踩上1%的线,而且连续五个月都在扩大。环比三个月也都是正的,还带动了一波讨论。这消息直接把物价话题推上饭桌。最新鲜的情况是,城里的物价跌得没农村快,而农村跌得更狠

一份数据出来,大家的关注立马集中过去。国家统计局刚刚晒出9月CPI、PPI的成绩单,核心CPI终于踩上1%的线,而且连续五个月都在扩大。环比三个月也都是正的,还带动了一波讨论。这消息直接把物价话题推上饭桌。最新鲜的情况是,城里的物价跌得没农村快,而农村跌得更狠,特别是猪肉,直接下滑了17%,蛋类鲜菜也在往下掉,感觉吃饭要花的钱跟十年前差不多了。说实话,这段时间谁去市场买菜都能觉得便宜点。

再往大范围看,整个消费市场其实还有别的风向。国庆加中秋一波出游潮,人次快到九亿,景区不少人头攒动,但人均花销和每天花的钱都没往上走。海南虽然免税消费有点回暖,人均购物金额涨了10%,但整体还是那句话——人多钱却没花多少,消费动力不足,很多人都想着能省则省。大家也开始讨论后疫情时代的花钱观念,去年疫情没过完,今年还是谨慎不少。

说到工作和压力,公务员考试年龄线也有动静,直接放宽到38岁,硕士博士还允许43岁应届生参与,这事也让很多人都聊开了。之前各地其实已经放过一次,现在国考全面跟进。原因也不复杂,中年求职压力上来了,岗位收缩,2026年比下年少了1600多个坑,但想参加的人却只增不减,竞争更激烈。公务员一直是稳岗象征,现在变成不少人求安稳的选择,社会年龄焦点都开始往中年人那头靠了。

银行圈最近日子也不太好过,美国那边爆出来区域性银行又闹贷款欺诈、不良贷款多,金融圈动荡带着板块暴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立马出来安抚,说缩表快到头了,降息预期升温。不过美银行系统太庞大了,风险不是说降息就能解掉。市场资金流入黄金,加密货币投资者也跟着转向,大家都盯着所谓的“无风险资产”,其实看看历史,这问题真说不清。

A股里情绪还算低迷,上证指数还在3800、3900一线打转,但科技股板块持续下挫,创业板和科创50全都跌破了支撑线。成交总量收缩到两万亿,利好消息对市场像有免疫一样,利空因素反倒浮在面上。有人还在琢磨农行代表的银行股,成了少数赢家,但高估值的老川股这波行情并没复制上回那么猛。所有人都盼着11月中美贸易谈判,大家都觉得牛市得经济基本面也要跟上才行。

回到出口,9月的外贸数据很亮眼,海关总署刚出了新报告,美元计价下中国出口同比涨8.3%,进口涨7.4%,远远高过预期。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国家都跟着带动,尤其对欧盟出口增长到14%,对非洲更狠,涨幅接近57%。民营企业也没闲着,高技术占比越来越高,尤其对东盟、非洲都能做到双位数增长。铁矿石进口创新高,还推动用人民币结算,国际巨头都得跟着变阵。稀土出口数量下来了,价格却涨了,出口管控也更严,全球产业链上,美国等国自给自足要拼个多久其实也难说。产业博弈还是一波一波的,看美国自己要咋操作。

说到创新药和医药,最近也是不少风浪。翰森制药和罗氏出大合作,金额不小,但股价没什么动静;百利天恒一个大ADC资产首笔里程碑付款也只微涨又回落;诺诚健华新药转让,首付款挺高,公布后直接连跌两天。有投资人抱怨BD模式不灵,资金没跟上,割肉都难。医药出海还遇到高退货率,动脉网出数据说能到40%,不少机构都开始担心估值锚点会改,企业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医保局查“阴阳价格”,药店靠医保贵自费便宜维持,接下来整顿影响有多大还看政策落地的劲头。

再说AI,OpenAI和博通搞出了定制芯片,现在奔着自己做数据中心芯片、部署10吉瓦AI加速器。一看消息风头很猛,不过OpenAI的收入连全部支出都不到五分之一,2026年要筹钱上千亿美元,融资压力不小。谁都想抢英伟达的垄断地位,微软也签了千亿订单,黄仁勋也天天减持套现。科技巨头市值暴涨,美股几乎被顶尖科技公司绑架,要是AI热度降下来,风险都堆在一个点上。IMF和英国央行开始警告AI板块泡沫,全球资金都盯着科技股的变动,说实话这事要是转风向,影响肯定不小。

聊几句人的故事吧,广西有个德国人卢安克,三十年前专门来教农村孩子,陪着孩子们到处追太阳、淋雨,完全回归本能和自然。他不爱名利,每月其实生活费不到几百,靠点翻译活着。村里孩子一个个去城市找工作,卢安克静静地陪着剩下的,唱歌、划船,觉得黄昏和大海就是归宿。他说:“野外的人都是朋友,自然是翅膀,归本能,先做再说。”这种状态,看着真让人羡慕。

对了,最近有不少人跟叶檀老师倾诉苦闷,每周六她都在公众号回复留言。有很多人写邮件聊自己的故事,确实大家生活难题都不少。叶檀愿意跟大家分担烦恼,网上讨论挺热闹,也让人觉得有人陪伴就是不一样。

来源:林里静谧寻野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