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女性化穿搭,从来不是穿得“像男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23:45 2

摘要:成名30年的鲁豫最近两年彻底翻红了。这一代的观众发现“时代终于追上了她”,于是不管是她参加的脱口秀节目,还是和女脱口秀演员的对谈都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一轮“女性表达者的语录鉴赏”。不久前她入驻B站的新节目再次走红,从和易立竞的超走心对谈,到与30年老友窦文涛的推

成名30年的鲁豫最近两年彻底翻红了。这一代的观众发现“时代终于追上了她”,于是不管是她参加的脱口秀节目,还是和女脱口秀演员的对谈都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一轮“女性表达者的语录鉴赏”。不久前她入驻B站的新节目再次走红,从和易立竞的超走心对谈,到与30年老友窦文涛的推心置腹……除了节目的深度内容之外,社交平台上开始讨论起“鲁豫的知识分子穿搭”。

“女知识分子穿搭”,一个时不时就会再次被拿出来炒热的风格。在我记忆里,它上一次的猛烈来袭是伴随着《我的天才女友》的热播。更极致一点的,叫它“书呆子风”(nerd)。

它既不是华丽的时尚礼服,也不是娇羞甜美的碎花裙,而是一种克制、知性、简洁的服装语言。那么,如果更深入地思索一下,究竟什么是“女知识分子”风格?为什么这种风格在今天依然具有吸引力?

有趣的一点是,区别于日系、韩风、欧美,女知识分子穿搭几乎不包含地域色彩。

从鲁豫的几套穿搭里可以发现,它的核心是简洁剪裁和色彩,单品往往就是纯色衬衫、直筒长裤、西装外套、织法不复杂的针织衫;色彩上偏向黑白灰、驼色、各种蓝等等,很少使用高饱和和繁复的款式或花纹。配饰同样讲究克制:没有blingbling的戒指、低调手表、简约围巾,都不会破坏整体风格,却能凸显细节美感。

一眼看过去,你会感受到,她是专业的,理性的,独立的……她不像“一个典型的女孩”——没错,你get到了这种风格背后的秘密:

它与传统女性化的穿着不同,

它是“去女性化特质的”,

甚至有点像个“文雅的男人”。

原来如此,女生们会始终未曾放下对“女知识分子风格穿搭”的执念热爱,是因为它“不女”。

“女知识分子风”并非今日才出现。20世纪至今,许多女性以服装表达思想、抗拒传统束缚。法国哲学家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偏爱深色衬衫与直筒裤,她的穿着反映了理性思考,同时抵抗了“温柔女性”这一社会期待。

美国作家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钟爱黑色紧身毛衣、深色西裤和方正眼镜,她的装扮如同她的文字——锋利、冷静、不需解释。艺术家 小野洋子(Yoko Ono)的黑白极简服饰同样如此:她不以“女性化”取胜,而用衣着诠释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

这些女性的服装选择,远不只是审美趣味,更是社会语境下的思想姿态。从香奈儿的套装,到YSL的“吸烟装”,从《小妇人》中乔·马奇的中性风,到《她》(Her)里艾米·亚当斯的极简风……

风格不仅是衣服的选择,

更是一种思想符号,

是女性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回应。

今天,当年轻女性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直线长外套、低调衬衫与针织叠搭,她们继承的正是这一份文化与精神的延续。而在当代,那些偏爱“女知识分子风格”的女性明星,也往往是坚定的女性表达者。

比如石头姐(Emma Stone),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穿着简约西装套装为女性运动发声;娜塔莉·波特曼在红毯礼服上绣下被奥斯卡忽视的女性导演名单;艾玛·沃森身着白衬衫与阔腿裤在联合国发言,为性别平权发声。她们身上的“理性美”,与她们的价值观高度一致:不取悦、不迎合、不被定义。女知识分子风”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造型语言,更是一种立场。

女知识分子风格的流行,背后是女性对传统性别刻板的抗争。不仅是过去,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对女性的衣橱充满了“偏见”,衣着被寄予“温柔”“甜美”“女人味”的社会期待。而去女性化的知识分子风格,提供了一种不同可能:通过服装表达理性、独立、专注的气质,让女性在视觉上获得自主感。它提供“不必迎合传统女性化期待”的自由。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想,女知识分子风格时不时的流行,恰恰说明,我们对女性衣橱和风格的偏见依然存在。但也许,更值得思考的是:当“知识分子风”再度成为流行标签,它是否也在被新的“女性叙事”消解?当理性被包装成美学符号,它会不会再次陷入“被凝视”的循环?

或许,“女知识分子风”最终想表达的,不是冷静,而是清醒。它不代表某种“穿搭模板”,而是一种能在复杂世界中保有判断力的姿态。当你看到演员妮可·基德曼在《The Undoing》里穿着深绿色风衣行走在曼哈顿街头,那种孤独与坚定,恰恰是这一风格的核心精神。理性、克制、不喧哗的力量——它不是反抗女性气质,而是重塑女性气质。真正的自由不在于选择哪一种风格,而在于不再需要用风格证明什么。

当我们能自在地在衬衫与蕾丝、裤装与长裙之间切换,而不担心被定义为“太强”“太乖”“太冷”“太媚”,那才是“女知识分子风”的精神落点——它不该是一场潮流,而是一种选择的权力。

来源:Vogue服饰与美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