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1023亿砸549个项目!2026地铁破300公里大爆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19:09 1

摘要:沈阳,这座东北的中心城市,既是承载工业记忆的老基地,也是奔涌着新活力的都市。浑河穿城而过,串联起老城的烟火与新城的筋骨,目前已开通6条地铁线路,正以“轨道上的城市”姿态加速生长。2026年,随着549个重点项目陆续落地,这座城市正用1023亿投资勾勒出更实在的

沈阳,这座东北的中心城市,既是承载工业记忆的老基地,也是奔涌着新活力的都市。浑河穿城而过,串联起老城的烟火与新城的筋骨,目前已开通6条地铁线路,正以“轨道上的城市”姿态加速生长。2026年,随着549个重点项目陆续落地,这座城市正用1023亿投资勾勒出更实在的生活图景与发展蓝图。

一、轨道交通:300公里网络撑起“出行加速度”

(一)新建线路冲刺2026关键节点

1. 3号线东段:明年就能坐上新地铁

(1)作为2026年最早通车的新线路,3号线东段(凌空街站-方家栏站)进度已经一目了然——11座车站和9个区间的主体结构都已完工,现在正忙着装机电设备、做调试。

(2)这条线通车后,从铁西到河东的通勤时间能砍半,家住方家栏的市民去太原街逛街,再也不用绕路转2号线了。

2. 9号线、10号线:新车要来了

(1)9号线二期要新增10列地铁车,总配车从30列涨到40列;10号线南段更狠,一口气加26列,配车数直接翻倍到53列。

(2)这两条线的首列车都定在2026年6月交付,到时候早晚高峰的“挤地铁大战”能缓解不少,车厢里的乘客信息屏还能看直播了。

(二)瓶颈打通:告别“等火车”的日子

1. 东辽街铁路道口的“平改立”工程,2025年5月已经开工,花了9200多万,就为了彻底解决这里“行人、汽车等火车”的老问题。

2. 项目2026年11月竣工后,不仅附近居民出行省了十分钟,还能分流东一环的车流,早高峰的拥堵长龙说不定能短一截。

(三)网络成型:300公里不是数字游戏

1. 算上已开通的线路和2026年通车的3号线东段,沈阳地铁运营里程能突破300公里,形成十字形主干网。

2. 这意味着从苏家屯到沈北、从于洪到浑南,不用多次换乘就能直达,“跨区上班像跨省”的吐槽该少了。

二、重点场馆:26万平“冰上航母”年底亮相

(一)王家湾项目:冬运标准的“超级场馆”

1. 作为十五冬的重点工程,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可不是普通场馆——总建筑面积26.38万平方米,相当于37个足球场大,包含速滑馆、冰上综合馆和媒体中心三座建筑 。

2. 项目2026年10月30日前必须竣工移交,现在施工正赶工期,冬天都没停工,就为了按时交付 。

(二)科技“狠活儿”藏在细节里

1. 速滑馆用了国内首创的大跨度张弦木拱钢架混合结构,还靠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实现了超低能耗,是东北首个超低能耗体育建筑 。

2. 冰上综合馆更灵活,能快速实现“冰场变篮球场”,以后既能办滑冰比赛,又能搞演唱会,利用率特别高 。

3. 媒体中心的雨篷天幕是块1800多平方米的LED屏,市民在广场上就能同步看赛场直播,不用抢门票也能感受氛围 。

(三)不止比赛:市民的“冰雪乐园”

1. 虽然是为冬运建的,但赛后会对市民开放,沈阳人冬天又多了个专业的滑冰去处,说不定还能偶遇国家队运动员训练。

2. 场馆周边配套了道路、桥梁,以后开车过去也就半小时,周末带娃去体验冰雪运动成了新选择。

三、民生工程:100个老小区和2所新高中的变化

(一)老旧小区:17亿改出“新生活”

1. 2025到2026年,沈阳要拿17.03亿改造100个老旧小区,27895户居民能直接受益。

2. 改造不是刷墙那么简单,会连带着修管网、装电梯、建停车位,以前“下雨积水、停车靠抢”的老问题都能解决。

(二)新学校:浑南添两所“王牌高中”

1. 浑南区2026年有两所新高中要投用:创新第一高级中学36个班,7月就能完工;沈阳二中浑南高级中学一期36个班先开学,二期24个班年底也能建好 。

2. 这两所学校光建筑面积就有十几万平,软硬件都是新的,住在浑南的孩子不用再跨区挤重点高中了。

(三)民生的“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1. 这些项目没什么“大场面”,却实实在在戳中了市民的需求。老小区居民不用搬家就能住得舒服,家长们的“择校焦虑”也能缓解一点。

2. 从2025年3月的进度看,不少民生项目已经开工,2026年就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最让人踏实。

四、产业新赛道:360亿片区和低空经济的野心

(一)和平湾:360亿建“三生融合”新城

1. 和平湾生态科创示范区是沈阳首个百亿级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360亿,要打造成国际城、健康城、公园城。

2. 这里不是单纯盖楼,而是生产、生活、生态搅在一起,以后既能在这里上班,又能逛公园、住新家,不用再“跨区奔波”。

(二)低空经济:2026年要搭起“空中骨架”

1. 按照《沈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2026年要完善机场跑道等基础设施,还要拓展低空空域。

2. 这可不是“噱头”,以后无人机送货、低空旅游可能都能在沈阳实现,老工业基地也能玩起“空中经济”。

(三)浑南发力:产业园“冬天不停工”

1. 浑南区2026年也是大动作,采埃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顺丰丰泰产业园这些项目冬天都在施工,华为辽宁区域总部等137个项目要竣工投产 。

2. 加上之前开工的人工智能与影视科技产业园,浑南正从“教育高地”变成“产业高地”,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上班。

五、2026沈阳:不只是“建项目”更是“过日子”

(一)建设的“温度”藏在细节里

1. 地铁加新车、道口改立交,是为了让上班不堵车;老小区改造、新学校落地,是为了住得舒服、孩子上学方便;冰上中心开放,是为了日子过得更热闹。

2. 这549个项目花的1023亿,没砸在“面子工程”上,全用在了市民的“日常里”,这才是城市建设该有的样子。

(二)老工业基地的“新活法”

1. 以前提起沈阳,想到的是工厂、机床;现在有了低空经济、科创园区,还有国际赛事场馆,传统与新潮在这儿撞出了火花。

2. 2026年不是建设的“终点”,而是沈阳“过日子”的新起点——地铁网更密,家门口更美,赚钱的路子更广,这样的城市谁能不爱?

文章声明:文章信息取材网络经深度整理汇编而成。受网络信息更新延迟与创作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细节疏漏或进度表述偏差,恳请谅解和指正。文章仅作参考交流!!!期待与您共话沈阳城市建设发展!

信息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网、新华网辽宁频道、网易新闻、搜狐网。

来源:建客心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