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集写岳飞出生三天,就碰到黄河洪水暴发,他的母亲抱着他坐在荷花缸里逃命。荷花缸漂到麒麟村,王明夫妇收留岳飞母子在家中居住。岳飞童年受母亲的教诲,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生活十分俭朴。后拜周侗老师为义父,尽心学习武艺,并与王贵、张显、汤怀等小友结为兄弟。岳飞随周侗游
岳飞出世
【简介】本集写岳飞出生三天,就碰到黄河洪水暴发,他的母亲抱着他坐在荷花缸里逃命。荷花缸漂到麒麟村,王明夫妇收留岳飞母子在家中居住。岳飞童年受母亲的教诲,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生活十分俭朴。后拜周侗老师为义父,尽心学习武艺,并与王贵、张显、汤怀等小友结为兄弟。岳飞随周侗游沥泉山,得兵书武器。在参加武科童子试时,被县官李春招婿,并得一匹名马。乱草岗牛皋劫路,被岳飞打服,结拜兄弟后,一同前往相州。
农民们正在忙着春耕
宋徽宗崇宁二年,一个初春二月的早晨,黄河下游两岸的大平原上农民们正在忙着春耕,刚刚被耙开的泥土,散发出一阵阵草根的香味。
北岸相州汤阴永和乡,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村子里约有四五十户农民。一个叫岳和的农民,这天刚下地不久,邻居李大娘跑来叫他回去。
原来岳和的妻子姚氏生产了,生的是个男孩。岳和夫妇四十多岁得了头生儿子,十分欢喜,他们给儿子取名叫岳飞,希望他将来发奋上进。
三朝那天,岳家的亲友都来道喜。岳和用毡被包着儿子,抱出来给大家看。
亲友们你一句,我一句,正在替孩子祝福,忽然外面一阵乱嚷,夹着呼呼怪叫的水声,像天崩地裂一样。
“不好了!大水来了!”
大家吓得哭喊逃命。岳和明白这是内黄堤圩决口了,慌忙跑进房去背出妻子。
这时地面上的水已经一尺多深了,岳和忙乱里找不着可以浮水的东西,一眼看见墙角有只空荷花缸,就把姚氏母子放在缸里。
水已经齐脖头了,荷花缸漂起来,岳和两只手抓住缸边,身体在水里东漂西荡。浪头像小山一样冲过来,岳和刚刚安置好妻子。
后来,水势更大,岳和拼命挣扎,可是力气已经用完。他绝望地叫了一声,两手一松,身体在水里冒了两冒,转眼就不见了。
姚氏看见丈夫被大水冲走,哭得昏了过去。等到苏醒后,只见一片汪洋,哪还认得出是什么地方。
荷花缸随水漂流了一天一夜,水势才渐渐平静,后来漂到一个地方,叫作麒麟村,属河北大名府内黄县管辖。
麒麟村有个富户王明,这天带了庄客正要出去办事。他看见河边有很多人比手画脚,像是正在谈论什么新鲜事,便走过去看。
王明看见荷花缸里坐着人,立刻叫庄客想办法把荷花缸钓过来。姚氏上岸,流着泪向王明诉说遭灾的经过。王明见她可怜,就让她到家里暂住。
姚氏:“丈夫漂走不知死活,我母子也无家可归了。”
王明:“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可以暂住,以后慢慢探消息。”
姚氏跟随王明走到麒麟村,见了王明的妻子。王明的妻子也很同情她,安慰她一番,留她们在东房住下。
过了几天,水退了,王明派人四处寻访岳和的下落,但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永和乡的房子又全部倒塌了,根本不能回去,姚氏大哭一场,接着寄居在王家。
几年以后,岳飞已经七岁,和王明的儿子王贵常在一起玩耍。王明请了一位开蒙先生教他们读书,同村的张达、汤文仲也把儿子张显、汤怀送来附读。
偏巧老师是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耳背眼花,常常被孩子们耍弄。王贵、汤怀、张显都是富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
老师气得解馆不干,王明挽留不住。从此孩子们都失学了。
老师:“好啦!你们气走了先生,可没人教你们识字了。”
这时朝廷任用了蔡京作宰相,蔡京和他的党羽想出种种方法来搜刮迫害老百姓,乡里被搅得不能安生。王明心情很坏,岳母就和岳飞搬到另外一所空屋去住。
岳飞去拾柴
岳母日夜纺纱织布,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她给岳飞预备了一把柴扒、一个筐子,让岳飞去拾柴。
岳母:“孩子!我和你父亲都是勤俭人,希望你也做个好孩子。”
每当看到富家孩子有书读,自己儿子想读却读不成,岳母心里就非常难过,暗想:“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有责任来教养自己的孩子。于是她把平时积攒的几分银子,交给岳飞去买纸笔墨。
岳飞接过银子,看看母亲消瘦了的脸庞,心里很难过,想了想才走出家门。
没有多大工夫,岳飞回来了。他手里端着一畚箕河沙,河沙上还放着几枝削尖的杨柳枝。
岳飞:“妈妈!用这个写字是一样的。绫绢留着添纱买线吧!拿这些东西来做什么?”
岳母见儿子懂得节省,很欢喜,就依照岳飞的话,把河沙平铺在桌上,手把手教岳飞写字。
再说王贵、张显、汤怀,自从先生辞馆,更成了脱缰野马,每天只是到处惹事打架。
有一天,张达和汤文仲来看王明,三人谈起儿子不听管教,都很生气。依王明的主意,还是请一位先生比较好,只是想来想去,没有合适的人。
三个人正在研究孩子读书的事,庄客进来说:“员外,外面有一位从陕西来的客人,名叫周侗,要见员外。”
他们一听是周侗,立刻都站起身来,出去迎接。周侗进了大堂,王明来不及行礼,跑过去,紧紧拉住周侗的手。
王明:“大哥,你可把小弟们想坏了,多少年不见,你一直在哪儿,身体可好?”
周侗:“唉!一言难尽,我如今是四海为家了。”
周侗是位很有名望的英雄,他的妻子早已去世,儿子周云死在军中,徒弟又被奸臣陷害,如今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到处漂泊。
王明摆酒给周侗接风,大家入座畅饮。周侗说,他这次从陕西来,一路看见许多饥民逃荒,据说还有人吃人的事情。
可是路过京城汴梁的时候,光景就大不同了。皇宫里正在大兴土木,建筑御花园;蔡京、王黼也都重新起造宰相府,听说太监们也都封了大官,发了大财。
周侗原想去找一个老朋友,这个老朋友曾经在抗边战争中立过战功,已经官做统制,但因为得罪了奸臣,被陷害要充军到边疆。周侗正赶上他被押走。
押解官兵:“滚开,这犯人是宰相交来的要犯,不准私自交谈。”
周侗预备留在汴梁的计划被迫改变了。他恨奸臣当道,忠良爱国的人都被迫害,宋室天下要被一群国贼断送了。他很悲伤,但是有什么用呢?他想了想,只得到河北来找王明。
饭后,王明把张显、汤怀和王贵都叫来拜见周侗。周侗看见孩子们个个生得体格强壮,非常爱惜。
三个孩子拜完了,站起来。他们看见周侗的长胡子,彼此挤眉弄眼,指指点点,周侗只装作没有看见。
王明非常敬佩周侗,知道他是文武全才,徒弟很多,有心留他在庄上教儿子,又怕儿子顽皮,得罪周侗。他探了探周侗的口气,不料周侗竟一口答应了。
王明:“这几个小顽皮,兄弟们都无法管教,若得大哥代管,就是成全了他们。”
周侗:“我看这几位令郎都很好,让他们跟我锻炼一下也好。”
这些话都被孩子们听见了。他们私下商量,预备一根短棍、一条竹篾,想先给老师一个“下马威”。
第二天周侗搬进书房,王明、张达、汤文仲都把儿子送来上学。他们走后,周侗回到座位上,叫大家打开书,由王贵先读第一篇。
王贵:“别人都没念,哪有先叫我念的道理。”
王贵嘴里嘟囔着,手就往筒里摸,一摸摸出一根铁尺,“嗖”一声,朝周侗脸上就打。周侗眼疾手快,看见铁尺飞来,把头一侧,一手接住铁尺。
王贵被打,嗷嗷地叫起来
周侗接着一手抓住王贵,按倒在板凳上。他取过戒尺,将王贵屁股狠狠打了几下,王贵被打,嗷嗷地叫起来。
汤怀、张显见了,吓得脸色发青,暗暗把短棍和竹篾丢掉,从此三人再不敢调皮。
岳飛住的房屋刚巧就在隔壁,他听见周侗授课时洪亮的声音,心里非常羡慕,就用凳子垫脚,爬在墙头听课,周侗讲的一字一句,他都牢牢记住。
有一天,周侗的朋友来看他。周侗要出去陪客,就留了三个题目,吩咐孩子们好好做,等他回来批改。
王贵:“大哥,前日爸爸还赏你,快替我做一下吧!”
岳飞隔墙看见先生出去会客,便轻轻溜进书房,打算看看留给他们的题目。王贵、张显、汤怀正发愁不能去玩,一见岳飞来了就围住岳飞,要他替他们做。
张显:“岳大哥,替我们写了,抽屉里有点心请你吃哩。”
岳飞不答应,他们就把岳飞反锁在书房里,然后一溜烟跑得没了影。
岳飞走不出房门,只得把题目看了一遍,小心地替他们都作好了,再走到先生座位上看文章。
岳飞正专心看文章,忽然哗啦一阵锁响,王贵、张显、汤怀三人慌慌张张推门进来。
王贵:“快走,快走!先生回来了。”
岳飞刚刚走出,周侗踱着方步就回来了。他拿起孩子们的卷子,发现笔迹不对,再看内容,都写得很通顺,不像平日疙疙瘩瘩的。
周侗:“刚才谁到书房来了?”
王贵:“没有人来。”
张显:“岳大哥来了。”
周侗:“你是不诚实的孩子,文章明明有人代作,怎说没人来过?快快请他来见我!”
周侗教训了王贵几句,叫他去喊岳飞。
王贵大惊小怪地跑到岳家,说先生晓得替作文章的事了。岳母在旁边听见,知道不是什么大事,但仍喝斥了岳飞一遍,才让岳飞和王贵去了。
岳母:“岳飞,你对先生要恭敬,不可惹他生气。”
王贵:“我来喊你,怕是先生发怒要打你呢!”
岳飞和王贵来到书房,他看见周侗的样子很和气,就拜了四拜。周侗也看岳飞,身量和王贵差不多,但是举动沉着,有礼貌。他叫岳飞坐下谈话。
周侗:“难得你天天爬墙头听功课,小小年纪真是要强。”
周侗和岳飞谈了半天,觉得岳飞很有才气,尤其听了他的身世遭遇后,更是同情。周侗想,添这样一个徒弟,不单是自己乐意,还可以带动其余的三个孩子。
周侗请岳飞母亲到王明家见面,说他喜欢岳飞,想收作义子,预备把自己的本事都传授给他,问岳母愿不愿意。岳母一口答应了。
岳飞拜了义父,又拜母亲和王明夫妇。张达、汤文仲知道了,也都来道喜。
岳飞每天到书房去念书,周侗又叫岳飞和王贵他们结拜小兄弟,天天都在一起做功课。岳飞十岁的时候,周侗开始传授武艺。
一年年过去,周侗把全身武艺都传给了岳飞。岳飞对于功课毫不放松,每天勤学苦练。
有一天,周侗看见窗前的桃花开得很茂盛,他忽然想出去游玩游玩,顺便到沥泉山去看老朋友志明和尚,就放学一天,把学生们都带了去。
周侗:“孩子们!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的可爱,我们有责任保护她,不容许敌人来侵占!”
周侗一路游山玩水,心情十分愉快,他对徒弟们吐露了自己的胸怀,在岳飞等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
到了沥泉寺,小沙弥进去通报,志明和尚手扶藜杖出来迎接。
志明和尚:“令郎少年英俊,看样子老兄的绝技,都传给令郎了。”
周侗:“这是三个小徒,这是义子岳飞。”
岳飞、王贵等个个都跟志明和尚见礼
志明和尚把他们让到客堂去坐,岳飞、王贵等个个都跟志明和尚见礼。志明听说岳飞是周侗的义子,知道周侗看中的人必定不错,不由得多看了岳飞几眼。
这时王贵、张显、汤怀三人早已不耐烦,他们跑出去玩。只有岳飞仍旧站在周侗身边,志明和尚有心试试岳飞的本事,故意指指那个大铜香炉,要岳飞去搬。
志明和尚:“贫僧当年有部兵书压在香炉下面的石级底下,要请贤侄代为取出,就便奉送。”
周侗:“岳飞,你就试一试给师伯看。”
岳飞答应一声,撩起长衫,轻轻捧起香炉,搬到了旁边。
志明和尚看见,连声称赞,立刻在石级下取出兵书。
志明和尚:“这铜香炉还是汉代之物,没有三百斤的力气拿它不起。贫僧当年还可提起,如今也不行了。”
志明和尚说自己也是武官出身,当年也参加过抵御西夏的战争。后来,他看到朝廷懦弱无能,不但死了许多人,还赔款割地向人求和,便一气出家了。
出家以后,他就决心教徒弟,宣传练武保护国家。因此沥泉寺附近有许多年轻人都跟他学武。他把兵书送给岳飞,又不住地嘱咐,岳飞都答应了。
志明和尚:“贤侄!我给你这部兵书,是希望你用作保卫国家的,切记,切记。”
志明和尚更因为周侗是自己的好友,索性连自己常用的蘸金枪也一起送给岳飞。
周侗看见志明和尚把心爱的东西都给了岳飞,心里高兴,面上不得不谦让几句,志明和尚答得也很有趣,两人哈哈大笑。
周侗:“长老何不自留用?却要厚赐许多。”
志明和尚:“老兄啊!咱俩都是快入土的老骨头了,你有义子在面前,我和尚没有儿子,留给谁呢?”
岳飞得了兵书和蘸金枪,王贵、张显、汤怀三个人也选择了自己心爱的兵器。周侗依他们各人选择,分别传授。
王贵:“我要学大刀,一砍下去,最少三四個,碰上敌人,一天砍他几千几百,岂不痛快?”
汤怀:“我学枪。”
张显:“我学钩镰枪,最妙不过。”
有一天,麒麟村的里长来了。里长说县里就要考武童,他已将岳飞、王贵、张显、汤怀的名字报了上去,因此来告诉大家本月十五进城比试。
大家欢喜地走了,只剩下岳飞一个人站着发愣。周侗回到书房,叫徒弟们各人回去预备衣服弓马。
周侗:“你怎么还不去告诉你母亲?”
岳飞:“孩儿身上这样破破烂烂,哪有买衣服马匹的钱,等下科再去吧!”
周侗也知道岳飞家里困难,就把自己的半旧素白袍和红鸾带找出给了岳飞,又给了一大块片锦叫他做一件坎肩和扎袖,还把王明送给自己的马也借给岳飞。
考试那天,汤怀戴着白头巾,身穿白袍,外罩绣花坎肩;张显绿巾绿袍红坎肩;王贵穿了一身红,又生成一张红脸,简直像一团火炭,惹得周侗大笑不止。
周侗:“哈哈,你打扮成火神爷下凡了!”
这时各乡镇的武童都已进场,县官李春也骑马到演武厅坐定。
首先比试射箭,考生们一个个雄赳赳地站在两旁,演武厅前只听弓声啪啪,箭声嗤嗤地响。周侗微笑着坐在看棚里,等候徒弟们上去比试。
点名点到张显、王贵、汤怀,三人答应一声,一齐走到李春面前。
李春传令,叫他们三人瞄射。三人要求把箭垛摆远些,李春答应了,三人又要求再远些,连挪三次,直到一百二十步开外。
汤怀、张显、王贵三人,精神抖擞,把周侗所教的本事尽量使出来,三弓齐开,嗖嗖嗖几响之后,接着就是鼓声和喝彩的声音。
李春看完他们射箭,觉得不错,就问武艺是谁教的。王贵回答说是陕西周侗。李春听说时老友周侗,就叫王贵快请师傅来讲话。
周侗带岳飞到了演武厅
周侗带岳飞到了演武厅,李春下座来迎,两个人拉手互相问候,岳飞也过来见礼。
李春:“这是何人?”
周侗:“义子岳飞,今天也来考试。”
李春:“哈,老兄的徒弟们真是一个比一个强!”
李春问岳飞能射多远,周侗说大约可射二百四十步。李春就吩咐校尉摆二百四十步的箭垛。
岳飞下了台阶站好,挽弓搭箭,啪啪连发九枝。演武厅下插鼓的人,从第一枝擂起,直擂到第九枝方才住手。两旁看考的人们,喊好的声音像雷一样响起来。
“九枝全中了!”
校尉拿了带箭的泥垛给李春检查。李春见九枝箭都从一个箭孔射出,整整齐齐地插在门上,这种射法他从来没有见过,连声称赞岳飞的本事高。
考完了,李春请周侗和岳飞去县衙吃饭。李春表示愿意把独生女许给岳飞,请周侗做大媒。周侗大喜,当时就让岳飞拜了岳父,讲好明天交换庚帖,才同岳飞回去。
第二天中午,李春派了一个书吏,把女儿的庚帖送来。岳飞拿到家里交给了母亲,岳母见儿子订了亲事,当然喜欢,便把庚帖慎重地保存起来。
周侗又带岳飞去谢亲,李春想试试岳飞文才,就不谈武艺,专说经史,岳飞有问必答,李春非常满意。
李春见岳飞没有马骑,要岳飞同到马房去挑一匹,但是岳飞试了几匹都不合心意。
猛然墙那边一阵马叫,岳飞仔细听了一下,脸上立刻露出欢喜的颜色。
岳飞:“岳父,请问这马是何人的?”
李春:“这马是从北边买来的,力大无穷,见了人乱踢乱咬,因此锁在隔壁。”
李春叫马夫开了门,岳飞正想侧身进去,不料那匹马已一头冲了出来。
岳飞对着马看了一下,脱去长衣,准备过去拉马。那马不等岳飞临近,就用蹄子乱踢,幸亏岳飞躲了过去。
那马又回头乱咬,岳飞就势一把抓住马鬃跳上马背。马乱跳起来,岳飞只是紧紧抓住鬃毛不放,后来马跳累了,才服服帖帖地站住。
岳飞仔细看这匹马:长大一丈,高八尺,兔头狐耳,小圆蹄,样样都好,就是看不出毛色。他牵去洗刷干净了,才看出那匹马浑身雪白,连一根杂毛都没有。
众人:“好马还得好鞍!真是一匹骏马。”
岳飞谢了岳父,李春又叫家人取出一副好鞍辔备在马上,大家看了连声赞叹。
三人重新入席,又喝了几杯,看看天色已经不早,周侗起身告辞。李春叫家童另备一匹马给周侗骑坐,然后才分手。
出了县城,周侗想看看那匹马的脚力怎样,就叫岳飞加一鞭试试。岳飞也不扬鞭,只把双脚略微一夹,那匹马就好像雪一样飞奔起来。
周侗一阵高兴,忘记自己年老,也加了一鞭,随后跟去,父子二人,一前一后,直跑到麒麟村口,才下马。
周侗累得通身大汗,回到书房,脱掉外衣,坐了好一会儿喘息才定。
晚上周侗忽然发起高烧,头痛眼花,坐立不住,只得上床去睡。岳飞听说了,立刻过来伺候。
过了几天,周侗病势一天天加重,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不容易好了,就把王明等人请来托付后事,又将自己所有的衣物,送给岳飞作纪念。
周侗:“孩子,我死后你千万不要忘了平日教训,遵命就是了。”
岳飞:“父亲保重,孩儿……”
岳飞葬了周侗
周侗死后,大家十分悲伤,岳飞更是嚎啕痛哭。岳飞葬了周侗,在墓边搭座棚,独自住在那里守墓。
转眼已经是清明时节,王明等带了儿子来上坟,劝岳飞回家。岳飞不肯回去,王贵就动手拆去了芦棚,岳飞不能再住,只得哭拜了周侗坟墓,随大家回麒麟村。
王明:“贤侄守墓半年,已经尽孝,现在可以一同回去了!”
王明雇了轿子先走。小弟兄们一路踏青,又说又笑,玩得很痛快。他们先到一座山坡前,大家坐下休息,随身带有上坟用过后的酒菜,四个人拿出来坐下畅饮。
靠王贵坐的地方不远处有一片乱草堆子,王贵听见草堆里簌簌乱响,他过去用脚往草堆里一搅,登时就有个人从草里爬出来。
那人:“大王饶命!”
王贵举起拳头就要打,岳飞连忙拦住。岳飞和气地问那人为什么躲在草里。
那人见岳飞等不像歹人,就回头招呼,草里又爬出二十多个人来,他们都背着包袱雨伞,像是走远路的。
商人:“我们都是过路商人,因为乱草岗出了强盗,所以白天不敢过境,躲在草中。”
岳飞听说乱草岗出了强盗,他和三个兄弟就各拔了一棵树干当作兵器,直向乱草岗奔去。
刚转过山后,就见一个黑脸大汉,骑匹乌骓马,头顶盔,身穿甲,手拿四楞镔铁锏,正拦住一伙商人不放。岳飞暗暗吩咐弟兄们不要上前。
岳飞:“此人气质粗鲁,可以智取,倘若我敌不过他,你们再上前。”
岳飞走到黑大汉面前,请他放那伙商人过去。
岳飞:“朋友!这些小本商人,哪有油水,放了他们,等我的车辆到了,多给你些就是了。”
黑大汉:“你的车辆在哪里?如今你该拿出钱来了。要我拿容易,就怕我追两个来回。”
黑大汉也还痛快,把手一挥,叫那些商人过去了。商人走后,黑大汉向岳飞要买路钱。
黑大汉计不到钱,举起拳头朝岳飞脸上就打。
岳飞:“你不用一双空拳来,我使锏赢了你,也算不得好汉。来!咱就兵器相对。”
岳飞也不招架,只把身体一蹲,躲在黑大汉后面。
黑大汉转身又是一拳打过来。岳飞向左一躲,飞起一脚正踢在黑大汉的左肋上,黑大汉顿时跌翻在地。
两旁众人:“好武艺!好武艺!”
黑大汉在地上看见汤怀喊好,臊得黑脸都紫了。他一骨碌爬起来,大叫一声,拔出宝剑就要自刎。岳飞看见,慌忙过去拦腰抱住。
岳飞:“朋友,你真性急,我又不曾与你交手,是你脚底下滑了一跤。我一生没被人打倒过,你是什么人,能使我出丑?”
黑大汉被岳飞抱住不放,只得放下剑,向岳飞通了姓名。
黑大汉与岳飞重新见礼,互相问起姓名。他说他叫牛皋,陕西人,父亲遗言要他到麒麟村找周侗学武艺,他同母亲来到河北,盘缠用完了,才想劫些钱作路费。
岳飞告诉他周侗就是自己的义父,去年已经去世了。岳飞喜爱牛皋朴实,约他先到自己家暂住,又介绍了王贵、张显、汤怀,王贵和牛皋一见面就成了好朋友。
牛皋说他的母亲还在树林里,说完就跑到林中,请出母亲与岳飞相见。牛皋扶母亲上轿,跟岳飞一同到麒麟村。
到岳飞家,牛母与岳母相见,从此牛皋母子就住在岳飞家里,亲如骨肉。
第二天,岳飞又领牛皋去见王明。王明也喜爱牛皋朴实,当场便叫他们五个人结为异姓兄弟。
牛皋就跟岳飞学武艺
牛皋因为周侗已死,就跟岳飞学武艺。岳飞把周侗传授给自己的本事尽心地教给牛皋和几个弟兄。
这天弟兄们正在打拳场上比枪,里长又来报信,说相州节度使刘光世有公文给各县,要各处武童都到相州考试,录取以后,还要到东京大考。
王明:“考试要的是钱,那考上的官儿,文不能安邦、武不能保国,考他何用?”
岳飞去和王明商量,王明对这件事兴趣不大,他认为这不过是那群贪官奸党出的花招,出卖官爵,乘机取利。
岳飞这几年却知道关心国事了,他知道北方的女真和辽国正在互相吞并;宋朝的边疆,一直被骚扰侵略;朝廷的软弱,早被敌人看清楚,战争随时都会爆发。
岳飞:“侄兒们都有本事,去考,一半为国家尽忠,为民出力。若发生了战争,自己和弟兄们就可以立功保卫国家,不再让国家遭受外族的欺侮。”
王明听了很感动,也不拦阻,他表示愿意支持。
岳飞又骑马进城见岳父李春,要求把牛皋的名字也加上去一同送考。李春答应,写信给汤阴县官徐仁,托他照应。
李春:“徐县主为人正直,辅考的事和他说明就可以了。”
岳飞高兴地告辞回去。
大家准备出发
岳飞和众兄弟收拾了行李,王贵把他的大刀擦得晶光发亮。大家准备出发。
本故事到此结束,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的,看客如果有啥想法,在评论区可以讨论起来哟!
来源:谁还不会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