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释开放信号!外资买入更便捷,A股能否借风反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8 17:00 1

摘要:在“十四五”收官冲刺的关键窗口,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罕见高调发声,定调“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直指“整合投资渠道、提升交易效率、增强规则透明度”,并明确“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这一系列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开门迎客”的升级版——外资来

在“十四五”收官冲刺的关键窗口,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罕见高调发声,定调“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直指“整合投资渠道、提升交易效率、增强规则透明度”,并明确“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这一系列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开门迎客”的升级版——外资来A股“扫货”,通道将更宽、成本将更低、体验将更友好。政策风乍起,下周大盘能否借风反击,成为万千投资者最焦灼的悬念。

一、政策核心:从“管道疏通”到“生态重构”

与此前QFII/RQFII额度放开、沪深港通扩容等“单点突破”不同,此次央行提法更侧重“系统级优化”:

1. 渠道整合:现行QFII、沪深港通、债券通、CIBM Direct等多轨并行,规则、税制、结算周期不一,外资“跑一趟”需跨多部门。央行明确“适当整合”,市场预期最快或推出“统一账户”试点,把债券、股票、衍生品、外汇对冲装进一个账户,T+0结算、人民币一站式兑换,外资“买买买”只需一次开户、一套协议。

2. 效率提升:交易端将推广DVP(券款对付)直通式处理,减少托管行层级,降低交易对手风险;同步研究延长交易时段,与欧洲早盘、美洲尾盘部分重叠,把A股“装进全球交易链”。

3. 规则透明:负面清单有望进一步压缩,取消“事前审批+事后备案”双轨制,改为“一次性注册+持续信息披露”,外资机构只需向央行、证监会“二选一”提交材料,3个工作日反馈,不确定性大幅下降。

4. 上海定位:央行首次把“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与“风险管理中心”并列,意味着汇率、利率、权益、商品四大类衍生品将同步向外资敞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或成首批试点,为外资提供一站式对冲工具,解决“买了股票却对冲无门”的痛点。

二、资金动能:外资“子弹”上膛,等待发令枪

数据端已提前异动:

EPFR全球资金流向显示,截至10月16日当周,离岸中国股票基金单周吸金23.7亿美元,创8个月新高,连续3周净流入;

北上资金10月前两周净买入超260亿元,月度有望挑战年内纪录;

美元人民币1年期NDF隐含的贬值预期从7.5%快速收敛至5.1%,汇率单边贬值担忧降温,人民币资产套息价值凸显;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收窄至-125bp,为2024年6月以来最窄,利差交易窗口再度打开。

更关键的是,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将在11月进行年度审议,市场普遍预期A股纳入因子有望从25%一次性提至35%,带来约150亿美元被动资金。央行此时“放话”,被外资机构视为“政策背书+技术铺垫”的组合拳,提前建仓窗口或就在10月下旬。

三、A股盘面:情绪底+估值底+政策底,三底叠加

经历9月“情绪杀”后,A股核心估值指标已逼近历史极值: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TTM)仅10.3倍,低于2016年熔断底;

创业板指市盈率跌至24倍,处于2013年以来5%分位;

破净股数量**突破700只,占比超15%,超过2008年1664点水平;

两融余额**跌破1.5万亿元,回到2020年6月水平,杠杆风险大幅出清。

政策端,9月24日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三箭齐发”(降准、降存量房贷、降首付),10月12日财政部推出“万亿级地方化债+发行特别国债”,再到本周央行“对外开放2.0”,政策底信号已无需多言。

技术面上,沪深300指数周线七连阴后出现“缩量十字星”,周线级别RSI首次跌破30,超卖程度逼近2018年10月“政策底”;创业板指在1800点整数关附近形成双针探底,日线MACD出现底背离,短期反弹概率陡升。

四、下周剧本:先抑后扬,反击窗口或在周三

事件日历:

10月21日(周一):LPR报价窗口,5年期以上LPR有望下调10-15bp,地产链、大金融或率先异动;

10月22日(周二):富时罗素发布季度审议初步名单,外资提前扫货名单股;

10月23日(周三):央行或就“统一账户”试点举行媒体吹风会,政策细节落地,情绪拐点大概率出现;

10月24-25日:美股科技巨头密集披露财报,若AI龙头业绩再超预期,全球风险资产偏好有望共振回升。

机构仓位显示,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仓位已降至78%,处于2020年以来最低,“子弹”充足;ETF端,沪深300、创业板、科创板三大宽基ETF近10日净申购额超600亿元,“国家队”与散户资金同步抄底。

综合预判:

下周一或因周五大跌仍有低开,周二北向资金提前博弈富时名单,周三政策细节落地后有望触发普涨,沪指或挑战3850-3900,创业板指目标3040-3090,反弹首选“外资审美”共振品种:

1. 高股息+低估值**:国有大行、电力、white liquor龙头,股息率>5%且破净;

2. MSCI、富时权重蓝筹,被动资金必配;

3. 港股科技ADR映射:美团、腾讯、比亚迪等中概股反弹弹性大,A股对应ETF具备T+0套利空间。

五、风险与应对:反弹不是反转,仓位仍须“留一手”

1. 海外波动:11月5日美国大选进入最后冲刺,“特朗普交易”可能卷土重来,VIX指数若飙升至25以上,外资或临时避险;

2. 汇率反复:若美元因避险需求重新走强至105上方,人民币或再度测试7.3关口,外资流入节奏或放缓;

3. 基本面验证:10月31日PMI数据若跌破49,经济“弱现实”或压制反弹高度。

策略建议:

短线交易者可三成仓位博弈周三政策利好,3850点附近兑现一半,若放量突破3850点再追加;中线投资者坚持“哑铃型”配置,一头是高股息红利做底仓,一头是科创50、半导体设备、AI算力等“新质生产力”博弹性,总仓位不超过七成,留足现金应对11月外部波动。

结语

央行此次“开门迎客”绝非简单口号,而是从账户体系、清算效率、对冲工具到规则透明的“系统重构”。外资“买买买”的门槛历史上从未如此之低,A股“政策底+估值底+情绪底”三底叠加,叠加11月指数审议的“被动资金窗口”,10月下旬大概率成为年内最具性价比的反弹起点。反弹而非反转,仓位与节奏仍须“留一手”,但对苦等机会的A股投资者而言,风已至,帆已扬,是时候系好安全带上船了。

来源:牛熊财经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