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杜兰德线:巴阿边境冲突持续升级,塔利班打死58名巴军士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15:16 1

摘要:2025 年 10 月的巴阿边境冲突,已演变为自 2021 年阿富汗塔利班掌权以来最激烈的对抗。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 10 月 11 日深夜 “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对巴边境部队的伏击,此次袭击引发双方大规模交火,战火迅速蔓延至开伯尔 - 普什图省与阿富汗斯

巴阿冲突持续升级从交火到空袭的失控

2025 年 10 月的巴阿边境冲突,已演变为自 2021 年阿富汗塔利班掌权以来最激烈的对抗。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 10 月 11 日深夜 “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对巴边境部队的伏击,此次袭击引发双方大规模交火,战火迅速蔓延至开伯尔 - 普什图省与阿富汗斯平博尔达克地区的边境线。

在地面冲突持续 4 天后,巴基斯坦军方于 10 月 15 日凌晨启动空中打击,标志着局势彻底升级。巴空军出动 JF-17 战斗机,在 F-16 战机护航及无人机侦察配合下,对阿富汗坎大哈省、喀布尔省实施精准打击,目标直指塔利班第 4 营、第 8 营指挥部及第 5 边防旅设施,甚至摧毁了塔利班一辆移动中的坦克。巴军方宣称打击对象为 “TTP 训练基地及恐怖基础设施”,并强调使用精确制导弹药规避平民伤亡,但阿富汗 EMERGENCY 战伤医院的数据显示,仅喀布尔省的袭击就造成至少 5 人死亡、35 人受伤,伤者多为弹片伤与烧伤患者。

更严峻的是,10 月 17 日 48 小时临时停火到期后,边境再度响起爆炸声。阿富汗官员指控巴军空袭帕克提卡省,导致包括 3 名板球运动员在内的 10 人丧生;而巴军方则回应称,空袭是对 TTP “持续越境袭击” 的反击,此次行动击毙 70 名武装分子,包括一名分支头目。这种 “报复 - 反报复” 的循环,使停火协议沦为易碎品。

数据博弈双方通报的数据都存在很大差异,打网络战?

冲突双方公布的伤亡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凸显战场信息的模糊性与宣传战的激烈程度,巴基斯坦方通报:地面交火中 23 名士兵阵亡,29 人受伤,击毙 “塔利班及附属恐怖分子 200 余人”;10 月 15 日空袭摧毁 6 处恐怖据点,后续反击行动消灭 70 名 TTP 武装分子。

阿富汗塔利班声明:攻占 25 个巴军哨所,打死 58 名巴军士兵,缴获大量装备;巴军空袭造成阿富汗侧 12 名平民死亡、100 余人受伤,斯平博尔达克居民区遭无差别轰炸。

而第三方数据更接近人道危机的真相: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统计显示,冲突已造成阿富汗 30 多名平民死亡、400 多人受伤,巴基斯坦查曼区也有 4 名平民受伤,边境村庄大量房屋被毁,民众连夜逃亡形成难民潮。

停火谈判反复失效,脆弱和平背后的核心分歧

10 月 15 日达成的 48 小时停火,从一开始就充满矛盾。巴基斯坦外交部宣称停火是 “应阿富汗请求”,而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则反称是 “巴方坚持要求”,双方对停火主导权的争夺,预示着谈判难以触及核心问题。

停火期间,两国虽通过热线交换信息,但始终回避两大分歧:其一,巴基斯坦要求阿富汗塔利班彻底清剿境内 TTP 武装,而塔利班以 “需维护国内合法性” 为由拒绝实质性行动;其二,阿富汗对 “杜兰德线” 的主权争议持续发酵,塔利班借机将反巴立场转化为国内政治资本,正如威尔逊中心专家库格尔曼所言,“攻击巴基斯坦能为塔利班赢得阿富汗民众支持”。

这种根本性分歧导致停火形同虚设。10 月 17 日停火到期当天,巴基斯坦开伯尔 - 普什图省一处军事基地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 8 名士兵死亡,这成为新一轮空袭的直接诱因。卡塔尔介导的新一轮谈判虽已启动,但双方仍在 “谁先停火” 的问题上僵持。

历史困局:从 “盟友” 到 “仇敌” 的必然轨迹

当前冲突并非偶然,而是巴阿数十年复杂关系的总爆发。回溯历史,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曾是阿富汗塔利班的 “缔造者之一”—— 上世纪 90 年代,ISI 为塔利班提供财政、后勤与军事的全方位支持,甚至有塔利班指挥官透露,其 80% 的武装人员接受过 ISI 训练。

这种 “庇护关系” 在 2021 年塔利班掌权后彻底逆转。失去美军压力的塔利班,不再依赖巴基斯坦的庇护,转而将 “摆脱巴影响” 作为建立国内合法性的关键。更致命的是,塔利班 2021 年掌权后释放大量 TTP 囚犯,导致巴境内恐怖袭击激增 ——2022 年停火协议破裂后,TTP 已成为巴基斯坦安全的最大威胁。巴基斯坦指责塔利班 “窝藏恐怖分子”,而塔利班则反控巴方支持小马苏德领导的 “民族抵抗阵线”,双方陷入 “互相资助对手” 的怪圈。

ISI 曾试图通过扶持阿富汗武装势力保障边境安全,却屡屡陷入 “养虎为患” 的困境:从 70 年代的阿富汗游击队,到 90 年代的希克马蒂亚尔,再到如今的塔利班,每一个被扶持者最终都走向失控。这种战略误判,为今日的边境烽火埋下了必然的隐患。

来源:啵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