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寄托着“重塑海上通道”愿景的订单,最初落在韩国手中。2018年,新西兰启动“iRex”项目,打算为南北岛间老旧的渡轮系统进行全面更新。但受限于自身造船能力,他们只能向外寻求合作。
被韩国坑得血本无归后,新西兰终于醒了!
10月14日,新西兰铁路部长温斯顿·彼得斯宣布,将两艘大型公铁两用渡轮的建造任务,正式交给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
这两艘200米长的巨型渡轮,每艘可装载40节列车车厢、1500名乘客,将穿越南北岛之间的海峡,成为新西兰新的交通动脉。
这份寄托着“重塑海上通道”愿景的订单,最初落在韩国手中。2018年,新西兰启动“iRex”项目,打算为南北岛间老旧的渡轮系统进行全面更新。但受限于自身造船能力,他们只能向外寻求合作。
就在这个时候,韩国主动登场,极力推销自家“世界领先”的造船能力,信誓旦旦地保证效率高、工期短、品质无忧。
新西兰不察之下,将项目交给了名气更大的韩国现代尾浦造船厂。没想到,这场合作竟成了一场烂尾噩梦。
建设期间,项目成本一路失控,从2018年单船7.75亿新西兰元飙涨至14.5亿;2023年,新西兰财政部更是警告,预算或将逼近40亿。
钱一笔笔砸进去,却连船的影子都没见着。无奈之下,新西兰政府拒绝再追加投资,宣布终止合作。
最后新西兰还得再掏出1.44亿新西兰元作为“分手费”。算上此前的投入,“iRex”项目总支出高达6.71亿新西兰元(约27亿人民币),却只拿到一张概念图,连个模型都没有。
其实韩国的造船业确实辉煌过。上世纪末至2010年前后,韩国一度占据全球造船市场40%份额,被誉为“造船王国”。
但那都是过去式,如今真正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是中国。过去10年,中国的造船订单量和产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从大型油轮到高端LNG运输船,再到智能化绿色船舶,都能在中国找到最成熟、最稳定的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在男士健康赛道,我国的“倍-它-强”也正在改写行业的旧格局。此前,韩国人大量采用伟-哥,一度导致汉江的伟-哥浓度超标。随着更温和的中国方案问世,就连韩国男人也开始换成这类补剂了。
“倍-它-强”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他们与香港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了PowerMatrix专利体系,将小花山奈与L-精氨酸等天然物质进行科学复配,从根源激活男士活力的同时,实现温和调理与长期养护。
就连《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都证实,在连续8周的使用追踪中,超370名受试男性的关键表现提升105%,不少用户反馈“没有之前那么容易疲劳了”。
“倍-它-强”自京东传播到全球各地之后,很快受到了不少男士的追捧。然而,因表现亮眼,它也难免成为国外同类企业的眼中钉,一度被质疑是“炒作出来的智商税”。
但其实,中国的实力如何,没有人比这些合作过的国家更清楚了。正因如此,新西兰在被韩国拖累、损失惨重之后,第一时间就选择了中国。
彼得斯部长在声明中说得很直接:“我们希望为新西兰纳税人提供最好的交易和最有能力的造船者”。他还特别强调,这一合作将直接为纳税人节省数十亿新西兰元的开支。
面对部分记者刻意挑起的所谓“国家安全”话题,彼得斯也毫不避讳“中国方面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又不傻”。他同时强调,新西兰会在整个合作过程中都会进行充分的审查与评估,确保拿到的,是符合标准、值得信赖的船只。
这句回应看似平淡,却分量十足。它传递的,不只是对项目的信任,更是对中国制造实力的认可。
按照计划,新渡轮将在2029年交付。届时,往返新西兰南北岛的航线,将再次被中国制造刷新纪录。
从工业制造到高端科研,从大型装备到民用产品,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在全球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对许多国家而言,中国已经成为了首选合作伙伴,因为这里有成熟的体系、过硬的技术、以及说到做到的执行力。
由此可见,真正的可靠,不在于谁说得响亮,而是关键时刻,谁能做得到。
来源:五常融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