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咱们这社会,活得像参加“谁更惨,谁更牛”的终极大赛?一头是年入千万的老板,住别墅开豪车,每天都比电视剧主角还忙;另一头是扫马路的师傅,工资一千多,三口人挤在三十来平米的小房子里,平时连肉都不敢多吃。按公式算,这俩人的幸福指数应该天差地别吧?但没错
你有没有发现,咱们这社会,活得像参加“谁更惨,谁更牛”的终极大赛?一头是年入千万的老板,住别墅开豪车,每天都比电视剧主角还忙;另一头是扫马路的师傅,工资一千多,三口人挤在三十来平米的小房子里,平时连肉都不敢多吃。按公式算,这俩人的幸福指数应该天差地别吧?但没错,事实一出,看晕一片吃瓜群众有钱的哥们愁得像掉进了八宝粥里找不着豆子,没钱的师傅反倒天天乐呵呵,脸上随时开出小菊花。啥玩意?这不科学!难道钱真的不是万能的吗?是不是咱们活到头来都走偏了?说不定每个人都在为错误的“参照物”累死累活。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俩人的幸福谜题,看在一千块还是一千万面前,到底谁是人生赢家!
有钱到底是福还是祸?乍一听,这个问题不是扯淡吗?一千万一年的工资,还不知足?墙都不服,就服你!但这老板哥们偏偏一脸苦相,工作和酒局大军压境,乐得不出来。身边亲友和大学同学个个都比他“牛”,每次见面都像参加职场斗牛赛,他拼了命地往上爬,结果还是觉得自己“啥都不是”。反观那个扫马路的师傅,我跟你说,这哥们可不是一般人一天早起,收音机一开,心情倍儿爽,哪怕工资少得像小鱼干,生活也是小满足一箩筐。他高兴得跟捡到彩票头奖似的。怎么回事?难道活着的参照物必须是别人?还是自个儿的小日子?悬着吧,让你琢磨琢磨。
你细品,这事还真不稀奇。在东北老家,我小时候院子里那些瞎溜达的小区大爷大妈,退休了,工资仨瓜俩枣,天天吃老玉米在公园五环开会,乐呵劲跟空气中花粉似的,随手一洒就满屋子。而那几个家属区“土豪”,房子大,车子新,还得一边骂房产税一边跟隔壁大爷攀比,最后谁也不让谁,说是“苦中作乐”,其实是“乐中发愁”。你再看新闻,以前有个著名调查,问全国各地不同收入的家庭“你幸福吗?”结果什么工作都不一样,但那些最底层的城市环卫工人,反倒幸福满分,啥也不操心。城里白领呢?工资一涨就得琢磨房贷,升职就得想着谁更有面儿。再大点,有名气、有钱的,心里的火山才开始喷发。社会就像卖蜂蜜别人家的蜜最甜,自己家的蜜吃了齁牙。到底谁幸福?普通人用脚投票,干活累,下班乐,小家伙一上桌,吃完一口红烧肉能高兴一宿。
表面两位主角都没有打架都还是挺友好,但心里那点事眼瞅着就不平静。富有的老板其实挺想冒充穷人,梦想着有一天能自由自在地跟家人一起搓一顿家常菜,饭后扭个广场舞,没啥包袱压力。而那扫马路的师傅,天天见的就是烟火气最足的城市一角,虽说工资低,但自己活得明明白白,全家一块趴在小桌子上吃花生米,还能聊聊天喝口小酒。你说这不就是幸福吗?但世道总是有一丝假象老板还是墨守着那堆“指标”,压力堆成山,鸡娃教育、KPI、老板圈子里的面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师傅也有自己的忧虑,低保金能发多久,儿子读书有没有门路,房子会不会拆迁。各自活在自己的参照系统里,就像两台蹦跶的收音机,频道总也不对,在同一个城市听着完全不同的旋律。
就在你以为故事平平无奇的时候,突然来个大反转。老板说“等我事业到顶点了,我就可以歇一歇了,陪家人逛公园。”实际呢?这根本就是下一个圈套事业越做越大,人脉越多,责任越重,烦恼也越来越多。不止是攀比那些混得更好的同学,连自己的员工、合作伙伴、全社会都开始盯着他“你这么牛,有没有捐款,有没有发福利?”压力山大,幸福变成了“等有空再说”。另一边师傅一脸得瑟,报纸小新闻都能“炫耀”半天,生活再难,依然乐在其中,还反过来安慰别人“人生几十年,别跟自己过不去!”谁是真正的赢家?幸福的“参照物”早从社会标准变成自己内心那张小小的清单老婆有,要啥自行车;儿子有,活泼可爱;工作有,干得开心。这等智慧,简直是撸串喝冰镇啤酒时最透彻的哲学。幸福不是付账单的数字,而是自己能不能踏实睡个囫囵觉。
世事如棋,表面风平浪静,实则背后暗流涌动。老板和师傅都自有困扰——经济下行了,股市跌了,同学聚会“炫富”加压,圈子里谁敢掉队?师傅呢?低保不是一劳永逸,儿子的学业、房子的安稳随时都有不确定因素。生活里障碍总是层出不穷,岗位小如马路扫帚,大如上市公司,但幸福并没有简单“穷困限制”或者“富豪特供”。越是有人逼你用社会“金标尺”去比划,越容易活成心里“裸奔”。老板眼里的幸福写在房产证上,师傅口中的幸福藏在老婆煮的炖菜里。区别就在于谁先活明白了——把自己内心那本“幸福日记”写出花来。可惜,很多人还停留在别人家的生活里打分,分数打高了就焦虑,打低了就自卑。新闻里常见那种“人到中年,忽然醒悟”,其实都是参照物一换,人生就地反转——可惜醒来也晚了点儿。
说来说去,这事还真有点违背逻辑。有的人家里头一堆钱,卡里比君王还富,活得跟打仗似的,每天都把自己愁成五花肉;有的人啥都没有,日子过得跟烧玉米似的糙,结果笑脸比谁都灿烂,是不是感情有点不讲理?有钱的不见得更欢乐,没钱的反倒更踏实,到底是谁把幸福的标准定成了“谁炫耀谁牛”?也没见哪个报纸发公告“从即日起,幸福靠工资排名,年收入一千万自动幸福翻倍。”倒是我那扫马路的大哥一句带刺的话点醒梦中人“农妇、山泉、有点田”,你有吗?幸不幸福,不在于房子几平米,而是心里能不能装得下快乐。谁说老板就一定活成电视剧“金光闪闪”的结局?谁说师傅的人生就不能多姿多彩?套用一句老东北的顺口溜“日子嘛,就得悠着过,别和别人攀比,攀着攀着,自己就掉沟里去了!”表面赞扬富豪,实际上是笑话社会的“参照物病”。
到底是谁发明了“金钱就是幸福”的标准?富贵人家里头多的是郁闷和焦虑,普通人家的快乐却像二锅头,越简单越给劲。你说,要是我们都像那位扫马路大哥一样,把“收入和快乐”这俩事拉开点距离,幸福会不会不请自来?还是攀着别人的生活,越比越没劲?你怎么想,哪个参照物才靠谱?评论区等你说点实在话,这回可别再比谁家电视大、谁家车新了!
来源:武林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