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里的四种人:奋斗者、贡献者、劳动者、惰怠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12:00 2

摘要:带团队,管公司,说到底就是管人。人管好了,事就成了。但人跟人不一样,仔细观察你的团队,你会发现,根据工作状态和价值产出,大致可以把他们分为四类。认清这四种人,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带团队,管公司,说到底就是管人。人管好了,事就成了。但人跟人不一样,仔细观察你的团队,你会发现,根据工作状态和价值产出,大致可以把他们分为四类。认清这四种人,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奋斗者:自驱的引擎,组织的先锋

什么样的人算奋斗者?

他们是为工作“上了发条”的人。不用你催,他们自己会找活干,会想着怎么把事做得更好、更快、更漂亮。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火。

主要特点:

自我驱动:他们的动力来自内心,不是靠外在压力。他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有极强的“主人翁”精神。

目标导向:他们清楚知道要到哪里去,并且会主动规划路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拥抱挑战:遇到难题,他们眼睛会放光,觉得这是证明自己和学习成长的机会。他们不怕接“烫手山芋”。

持续学习:他们有危机感,不学习就难受,总在迭代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管理策略:

对于奋斗者,你要做的不是“管理”,而是“赋能”和“激励”。

给空间:给他们有挑战性的任务,授予他们足够的决策权,别管得太死。

给平台:让他们负责核心项目,给他们露脸和成长的机会。

给回报:钱要给够,股权、奖金等物质激励要倾斜。同时,精神激励同样重要,公开的认可、荣誉,对他们来说是极高的奖赏。

注意点:要防止奋斗者“过度燃烧”。他们有时会为了目标不顾一切,管理者要适时提醒他们注意节奏和团队协作,避免一个人冲得太猛。

专业概念引入:奋斗者是组织的“核心人力资本”,是驱动业务增长的“价值引擎”。

贡献者:稳定的基石,专业的能手

什么样的人算贡献者?

他们是团队里最让人放心的一群人。你交代的任务,他们总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他们可能不像奋斗者那样总是激情四射,但他们的专业、可靠和稳定,是团队正常运转的保障。

主要特点:

责任导向:他们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有极强的责任感,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

专业扎实:在自己的业务领域,他们是行家里手,技术过硬,流程熟悉。

执行力强:指哪打哪,计划性强,输出稳定,是管理者的“定心丸”。

团队合作:他们通常很好合作,不搞幺蛾子,遵守规则,维护团队和谐。

管理策略:

贡献者是团队的中坚力量,要好好珍惜和培养。

明确期望:给他们清晰的目标和职责范围,他们就能高效执行。

尊重专业:多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在具体业务上给予信任。

适度激励: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稳定的职业发展通道。他们看重公平和稳定。

激发潜能:可以尝试给他们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拉伸任务”,鼓励他们向奋斗者学习,走出舒适区。但要注意方式和节奏,不能强推。

专业概念引入:贡献者构成了组织的“结构性资本”,他们保证了组织流程和知识的沉淀与高效执行。

劳动者:沉默的大多数,温水的青蛙

什么样的人算劳动者?

他们是团队里数量可能最多的一群。他们的工作状态就八个字: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他们不会主动揽活,也不会明显犯错。上班来,下班走,工作只是“一份工作”。

主要特点:

交易心态:我付出时间和劳动,公司付我薪水,这是一场公平交易。别跟我谈太多理想和情怀。

被动执行:你吩咐一件事,他做一件事。不说就不动,缺乏主动性。

规避风险:不愿尝试新方法,怕出错,怕担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潜在信条。

边界清晰: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加班可以,但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补偿。

管理策略:

劳动者并非不好,他们是维持组织运转的基础。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激活”。

精细化管理和引导:需要给他们更具体、更细致的指令和流程。通过过程管理,确保输出。

加强沟通:多和他们一对一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感,哪怕只是一个小目标。

建立激励机制:设置明确的、可达成的绩效目标和即时奖励,让他们“跳一跳能够着”。

营造氛围:让他们处在一个奋斗者和贡献者居多的积极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周围都是惰怠者,他们很容易滑向那边。

核心要点:管理者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将“劳动者”转化为“贡献者”。

惰怠者:团队的熵增,需要清除的负资产

什么样的人算惰怠者?

他们是团队里的“负能量源”。不仅自己不出活,还会影响别人干活。他们是组织机体上的“病毒”。

主要特点:

消极敷衍: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质量堪忧。永远有借口。

抱怨传播:自己是“摸鱼大师”,还总爱散播负面情绪,抱怨公司、抱怨领导、抱怨同事,破坏团队士气。

逃避责任:功劳抢着要,责任甩得快。善于“甩锅”。

能力停滞:拒绝学习和进步,知识和技能还停留在几年前。

管理策略:

对于惰怠者,管理者必须果断。

迅速识别:通过数据和观察,尽快识别出这类人,不要让他们毒化团队文化。

明确警告:进行严肃沟通,指出问题,设定明确的改进期限和衡量标准。

果断淘汰:如果在给予机会后仍无改善,要坚决、快速地清退。拖延的成本远高于招聘的成本。

注意点:要区分“惰怠者”和暂时处于低谷的“劳动者”。前者是态度和品性问题,后者可能是状态问题,需要的是帮助和调整。

专业概念引入:惰怠者是组织“熵增”的主要来源,他们消耗资源,制造混乱,降低整体效率,是必须被处理的“负资产”。

总结与管理的核心

1.动态的眼光:这四种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一个今天的贡献者,受到激励可能变成奋斗者;一个今天的劳动者,如果管理不善,也可能滑向惰怠。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促成良性的转化。

2.合理的结构:一个健康的团队,应该是“贡献者”为基石,“奋斗者”为龙头,“劳动者”需要通过管理被带动和激活,同时坚决清除“惰怠者”。

3.管理的重心:你的时间、资源和激励政策,应该明显地向前两者(奋斗者和贡献者)倾斜。这叫“价值分配向价值创造者聚焦”。绝不能搞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对奋斗者和贡献者最大的伤害。

作为管理者,你的核心任务就是:识别并重用奋斗者,依靠并培养贡献者,引导并激活劳动者,识别并淘汰惰怠者。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用不同的方法管理不同的人,让团队的每一个细胞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健康运转,这就是管理的艺术,也是组织成功的基石。

来源:心平氣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