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隋唐十八条好汉战力水平:榜首一骑绝尘,榜尾名不副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8 11:08 1

摘要:很多人认为“隋唐十八条好汉”出自《隋唐演义》,实则并非如此,褚遂良的古白话小说《隋唐演义》时间跨度很长,而且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虚构人物在这部书中并不存在,大家较为熟悉的《隋唐演义》多为单田芳老师播讲的评书,这部书中虽有四猛、四绝、十三杰等人物排名,但并无所谓的

很多人认为“隋唐十八条好汉”出自《隋唐演义》,实则并非如此,褚遂良的古白话小说《隋唐演义》时间跨度很长,而且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虚构人物在这部书中并不存在,大家较为熟悉的《隋唐演义》多为单田芳老师播讲的评书,这部书中虽有四猛、四绝、十三杰等人物排名,但并无所谓的十八好汉,所谓“隋唐十八条好汉”的真正出处其实是名为《说唐全传》的古白话小说,这部书基本可以算作现代评书《隋唐演义》《兴唐传》的创作蓝本。

不过这部书有一个问题,就是尽管作者提到了当世最强的十八条好汉,但不仅名单不全还存在位置重叠,同时从战斗表现看,这十八位中还有滥竽充数之辈,最典型的就是标题中提到排名榜尾的单雄信,书中强过他的不下三十位,怎么看似乎都不应该上榜。

无论怎样,既然作者给出了排名,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基准,对明确的上榜者进行一番实力分析,看看所谓的十八条好汉武艺都是什么水平。

单雄信的人品没得说,虽然秦叔宝有小孟尝之称,但是在我看来单通才是义薄云天的代名词,再加上最终惨遭好友背刺,更是为之增添了悲情色彩,所以不得不承认作者对单雄信的人物塑造是极为成功的。

但是若论武艺,单通实在不值一提,作为绿林总瓢把子又是天下排名第十八的英雄好汉居然一次斗将都没赢过,除了早期在黄泥岗单枪匹马阻挡隋军勉力支撑外再无其他亮眼表现,最好的斗将成绩是接魏文通两三刀后败走,往后越来越拉胯,甚至在全书临近尾声时被尉迟恭一枪就打得不敢恋战,这样的水平实在令人难以恭维。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青龙星临凡的大人物,和同为四相的白虎星罗成对比太过鲜明,连一招都挺不过去,尽管白虎属金,青龙属木,金克木故而白虎压青龙,但差距如此大还是有些匪夷所思,这点就比不上后传中的二世青龙盖苏文和二世白虎薛仁贵,虽然盖苏文被薛仁贵压制,但起码两人能斗上一百余合,若是在结合其他小说中的青龙、白虎(如韩延寿和杨六郎、安禄山和郭子仪),单雄信简直堪称小说界的最惨青龙。

曾几何时,我一度觉得《说唐》是一部讽刺小说,比如秦叔宝作为书胆号称“交友似孟尝”,实则完全就是个道貌岸然、沽名钓誉之辈,不说他有负单雄信,毕竟为了追求理想有取舍我们不能过分苛责,但是他对表弟藏私,对战李元霸时更是想趁其对自己手下留情之机杀之而后快,再加上遇事时很多真实做派和心理活动,无不彰显出《说唐》中的秦叔宝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武艺方面,秦琼是说得过去的,作为左天蓬大帅星临凡的大能,书中通过描写给了秦琼很高评价,比如他的一对镀金熟铜锏前期一百三十斤,后期一百八十斤,比很多排名前十高手的兵器都重,但战绩方面秦琼属实不算多好,前期被各路高手轮翻吊打,几无还手之力,直到后期大将陆续陨落,秦琼才豪横起来,不过由于痨病使得实力减退,也让后出世的尉迟敬德与之成为了“一时瑜亮”(对比前期的猛将们,这二位之间的互斗更像是菜鸡互啄)。

之所以第十位有两位,这口锅还得作者背,因为在尚师徒出场时他曾明确指出其排名天下第十,但是到了新文礼二次登台又说数到魏文通死了算新文礼第九,言外之意就是新文礼此前是第十,这或许和设定变化有关,因为新文礼在首次出场时骑战马、持大刀,到了临阳关之战则换成了金睛骆驼和两百斤重的铁方槊。

品行方面二人都是罕见对大隋矢志不渝之将,武艺也都非常出色,尚师徒在发狠的情况下数招便能令秦叔宝遮拦不住,新文礼不仅能拼死陆续接裴元庆三锤,更是独战瓦岗二十余将不落下风,间接对比下比后传中仅次于薛仁贵的盖苏文明显还要高出一筹。

魏文通和尚师徒、新文礼一样,是武艺出众且对大隋忠心耿耿的猛将,生得赤面长髯,使大刀,故而人称“赛关爷”,不过这个人比较逗比,在以为秦琼尚为靠山王十三太保时一脸讨好的奴才相,都不知道怎么拍马屁好了,后来两度在王伯当的神箭下吃亏,第一次被射穿双手,第二次更是被一箭封喉(注意,魏文通死于罗士信之手是评书《隋唐演义》中的设定,和王君可不分胜负则是评书《兴唐传》中的设定,《说唐》中并没有罗士信和王君可这两个人物)。

武艺上魏文通排名天下第九,能够吊打秦琼和单雄信,由于出场较短,所以再无其他战绩,总体来说配得上天下第九的高位,但是对比仅高他一位的杨林存在明显差距,从对战秦琼的表现看并不会强过尚师徒和新文礼多少,大体属于一个水平。

杨林在《说唐》中是上界计都星临凡,为杨忠之弟,杨坚之叔,杨坚之所以能够代周建隋仰仗的便是杨林之势,这点和评书有区别。

根据书中描写,早年平灭北齐时,杨林是使长枪的,在其自述中也提及之所以弃枪用棒是因为年老力衰,不过他的一对虬龙棒每根一百五十斤,怎么看也不像缺少气力,尽管兵器重量并不完全等同于力量大小,兵器和他重量一样的裴元庆就曾一锤打断杨林的虬龙棒,差距十分明显,但起码说明杨林弃枪的原因并不像他所说的那般。

当然了,败给裴元庆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会减分,从杨林的战斗表现看起码他要比魏文通强出一筹,毕竟秦琼在杨林面前连三棒都撑不过去,可以说在杨林年轻时,由于出色后辈尚未降世或成长起来,他大概率一度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罗成生得齿白唇红,好看得几乎可以用漂亮来形容,所以常有对头骂他是相公堂里卖屁股的,不过和人畜无害外貌不符的是,罗成凉薄阴狠,一般人根本入不得他的眼,连秦琼在与之相处时都小心翼翼。我们刚才提到过秦琼在和罗成传枪递锏时藏私,这是叔宝人品上的污点,但是对罗成而言,这种事根本不算什么,和他的其他光辉事迹相比完全就是“洒洒水”。

武艺方面,作为白虎星官临凡的大人物,罗成不仅枪法出众,堪称书中技艺天花板,更难得神力惊人,一杆丈八滚云枪重达两百四十斤,在与秦琼演武时随手一枪便将之震退数丈,足见其能。

很多人认为罗成虽然排名居于杨林之上,但二人实力伯仲之间,毕竟两次对战一次十余合不分胜负,一次则是仅战三合罗成便使出了压箱底的绝技“回马枪”,不过我却觉得罗成是明显凌驾于杨林的,更接近甚至不弱于排名其上的海云锡的。首先,对战杨林确实是十余合平局,不过书中是站在杨林的视角称“只战得平手”,寓意为杨林无法取胜,随后由于瓦岗倾巢而出,导致杨林心中慌乱而中枪,虽不能作为罗成强于杨林的佐证,却也不能因此便说二将实力相当,毕竟十余合实在太少,我们无法确定二十合后罗成便胜不得。比如说伍云召最多一次和宇文成都对战了二十合败走,那么十余合时也是平局,我想没人会觉得伍云召和宇文成都是一个水平。至于三合便使用回马枪,原因有二,一个是当时反王联军刚刚逃出扬州,士气全无,而杨林则是在龙鳞山以逸待劳,若是斗得时间久了显然对联军不利;另一个则是罗成回马枪枪挑杨林和秦琼撒手锏锏打殷岳很明显是作者为了表达兄弟俩间的那点小龌龊就此烟消云散,是有意的设定,至于罗成和杨林斗了几合并非重点。

当然了,这两战即便经过解读也不能说明罗成比杨林强多少,我想表达的只是二人间实力差距不能因这两战便确认为伯仲之间,因为真正能够看出二人之间差距的是他们各自与程咬金间的战斗,杨林被三斧子砍得汗流浃背,心中暗道厉害,反观罗成两枪搞定老程全无压力,可以说程咬金威力非凡的三斧子在罗成面前与其他一般招式并无多大区别,由此便能看出靠山王和罗少保之间的实力差距。

作者对三兄弟很吝啬,不仅没有给他们安排对应的前世神位,笔墨也相对较少,说他们是书中不折不扣的大龙套毫不为过,而且就展现的武艺水平看,三兄弟近乎等同,比之上的裴元庆差距巨大,对之下的罗成似乎也没什么优势。

首先就兵器重量而言,作者设定的就很敷衍,要说伍云召是技术流,丈八蛇矛仅仅一百六十斤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号称有万斤之力的雄阔海一对钢斧也只是八十斤一个,怎么看都太少了,而兵器最重的伍天锡,混金镗也只是二百斤,和新文礼一个高度,尚未达到以技见长的罗成水平。当然了,兵器重量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力量大小,只是作者完全可以在设定上更高一些,这样看起来也更合理,所以这只能说明对于哥仨的刻画作者很是敷衍。

其次,三兄弟的战绩也不算出色,虽然伍云召有拼死挡住宇文成都二十合的佳绩,但九合击败韩擒虎,十余合击败尚师徒对于他这个排位来说表现属实称不上好。另外,雄阔海和伍天锡大战了半个月不分胜负,基本可以视作等同,那么中间夹一个伍云召,就算伍云召和他们一个档次,无限接近,还是多少有些不合理。

总体而言,虽然作者给了三兄弟专门的篇幅介绍,但刻画上的轻视依然跃然纸上,综合判断三兄弟至多略强于罗成,但明显不如裴元庆。

按照书中所写,宇文成都排名第二,裴元庆则是第三,但二将之间的强弱长久以来始终存在争议。

先说宇文成都,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李元霸出场前几乎公认的天下第一将,但他天宝将军名号的由来却很儿戏,只因举起五百四十斤的鼎就被封为无敌大将军实在太过儿戏(修订版中将鼎的重量改成了五千零四十斤)。而且他的兵器镏金镗重量也经过三次变化,起初在秦琼等人闹京师时,镏金镗为二百斤,到了征讨南阳变成了三百二十斤,太原对战李元霸时则是四百斤,只能说由于宇文成都出场早,设定又高,使得他的初期描写逐渐跟不上后续出世人物的设定,所以才一改再改。

当然了,就战绩来看,宇文成都还是不错的,如对战海云锡一日最终取胜和吊打伍云召,但随着裴元庆的出世,争议也就随之而来。

裴元庆是上界巡天都太保八臂哪吒临凡,其父子是宇文化及向杨广举荐的,这个大奸臣对裴元庆倒是不吝赞美,称其使三百斤一对银锤,从无对手,而裴元庆也通过后续表现证明他配得上宇文化及的高赞誉,但也正是因为表现出色,使得其排名于成都之下显得不怎么有说服力。

抛开裴元庆趁宇文成都力竭将之击败,裴元庆还有一个间接对比胜过成都。同样面对李元霸,宇文成都三度惨败,第一次在晋阳宫,宇文成都先发制人一镗打去,结果李元霸只是一架就震裂了其虎口,反攻一锤直接打没了宇文成都的战斗力;第二次宇文成都趁李元霸赤手空拳登门,嘴上问礼手中却一兵刃砸过去,想来个有心算无心,结果李元霸随手抓住镗杆,顺势将之生擒过马;第三次便是紫金山一战,李元霸发狠一招架开镏金镗将之生擒,接着撕为两片。这三战李元霸对宇文成都都是秒杀,说天宝将军毫无抵抗之力并不为过。反观裴元庆,在李元霸主动进攻的情况下连接三锤,而后败走,这份战绩在书中独一份,连李元霸都大感惊奇,称普天之下无人能接他半锤,裴元庆能接三锤,是真正的好汉,故而放其逃生而未追赶。要知道当时李元霸已经和宇文成都交过手,所以说起码在他眼中裴元庆要比宇文成都强。

有的朋友称裴元庆之所以表现比宇文成都好主要是因为力量更大,而宇文成都技艺更佳,中和之下还是宇文成都更强。我觉得这种说法只是有意将排名合理化的一种臆想,原著中没有只言半语交代过宇文成都的技艺,从其与人交战的过程看无疑也是“一力降十会”的路数,所以只能说作者在二人的武艺上要么是写呲了,要么是故意自相矛盾,让读者讨论甚至争论,以增热度。

总体来说,就书中所写看,除了固定排名有利于宇文成都,怎么看都应该是裴元庆略强。

李元霸是上界金翅大鹏临凡,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有人说什么罗士信、鱼俱罗,这都是现代评书中的情节,就《说唐全传》来说,李元霸就是不折不扣的天下至尊强者,甚至纵观古往今来的所有战争类古典小说,都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李存孝怕是都要逊色三分。

首先,书中在李元霸出场时曾交代其有四象不过之力,一对大锤如水缸般大小,有八百斤重,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其次,除了刚才提到的吊打宇文成都、碾压裴元庆,李元霸还曾一锤打回海云锡三将兵器,使三将虎口皆开;天昌关手撕伍天锡;紫金山一锤打断罗成的丈八滚云枪……其他如秦琼、梁师泰等甚至都不值一提。总体来说我们讨论其他人有多强时都会试想若两将、三将联手能否取胜,但是到了李元霸这就算把书中提到的所有武将加在一起怕是也不够他打的,因为多数人对他来说都是一锤子买卖,和普通士兵没多大区别。

而李元霸最吓人的其实并不是斗将,而是杀兵。通常在做武评时,我们是不把武将杀普通士兵算在内的,毕竟将和兵之间的差距太大,不足以用兵来衡量将的强弱,起码在小说里是这样。但李元霸是个例外,紫金山之战,时任联军元帅的程咬金号令一百八十五万大军一拥而上,结果让李元霸打苍蝇一般杀得只剩六十五万,这样的战绩就算放在神魔小说中都算吓人了。要知道《封神演义》中的异种巨人邬文化夜袭周营打得姜子牙、武王弃军逃生,各洞门人四散奔逃,也不过是杀了二十万人。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说唐》中李元霸就是古典战争小说中的武将之冠,毫无悬念。

以上便是本人对《说唐》十八好汉的武艺水平分析,具体见仁见智,不当之处,望请见谅。

来源:烛影乱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