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团队拿了800多名血压有问题的人和500多个血压正常的做了对比,发现血压偏高的那群人中,精氨酸的平均水平比正常人低了将近40%。而且精氨酸水平低的,还更容易出现动脉僵硬、心率异常这类并发问题。
有时候,人到中年,血压的事就像是手机没电似的,说掉就掉。明明前一天还挺正常的,今儿一测,咣一下就飙上去了。
吃得也没怎么变,运动也还凑合,就是不明不白的高压低压都跟着上去了。不少人把这归咎于年纪,说人老了血管不灵了,弹性也没了。可真就只能归咎于年龄吗?
最近,有个来自德国波恩大学团队的研究发现,那些血压高的人,体内普遍缺乏精氨酸,这种物质决定了血管还能不能保持弹性。
研究团队拿了800多名血压有问题的人和500多个血压正常的做了对比,发现血压偏高的那群人中,精氨酸的平均水平比正常人低了将近40%。而且精氨酸水平低的,还更容易出现动脉僵硬、心率异常这类并发问题。
精氨酸就是一种氨基酸,是身体自己能合成的,但很多时候光靠自己是不够的,特别是到了中老年,合成能力减弱,摄入又不够,就容易缺。
而且缺了,大多数人也察觉不到。不会头晕不会吐,更不会突然让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就那样默默地降下来,让血管也跟着慢慢变硬。有的人靠药物把血压压下去了,但血管的弹性没恢复,时间久了问题还是会回来。
其实说起来,精氨酸在饮食里也不是完全没有。坚果、豆类、瘦肉、海鲜里都有,关键是吃得够不够。在现代饮食中,这类食物往往吃得不多,尤其是年轻人,三餐不定时、夜宵靠外卖,摄入的精氨酸根本达不到身体维持正常代谢的水平。
精氨酸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研究发现,每天的摄入量维持在4克到6克比较合适,过多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低血压、消化不良等等。而且,市面上很多“高精氨酸”的产品标注不清,成分真假难辨,盲目补充未必靠谱。
精氨酸在体内的利用率,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维生素C和叶酸的参与能促进其转化,而高糖高脂饮食则会抑制它的代谢路径。
光靠补是不够的,得从整体生活方式来调整。像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睡眠充足,这些都能改善内皮功能,也间接帮助精氨酸的代谢。慢性压力、熬夜、烟酒过度这些,是精氨酸的“消耗大户”,让它还没用就先流失了。
现在很多人一听“血管弹性差”就觉得是个老年病,但其实30岁以后,血管弹性的下降就已经在悄悄发生了。特别是那些工作压力大、饮食无规律、情绪波动大的人群,高血压早早找上门。
德国这项研究特别指出,在他们调研的这批人里,35到45岁年龄段的高血压发病率,已经逼近60岁群体,差不多追平了。
这当中有个重要现象值得警惕,就是“隐匿性高血压”,也叫“办公室高血压”,人在工作或精神紧张时血压升高,回家休息时就恢复正常。但即便只是白天高,血管也会受到持续损害。
研究发现,这类人群体内的一氧化氮水平下降得更快,精氨酸也掉得更厉害,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反而更高。
不少人习惯于等出事才查体检,忽视了这种潜在的“静悄悄”的损伤。德国的研究团队呼吁,血压控制不只是看数字,血管的“柔软度”才是真正的健康指标。那些经常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手脚发麻的人,也许血压不高,但血管已经出问题了。
实际上,国内也有研究支持这个观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心内科团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精氨酸水平在血管僵硬人群中显著偏低,与动脉硬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饮食干预和适当补充,能在8周内明显改善血管弹性,提高一氧化氮的生理水平。
不过也不能神化这种物质,只是血压管理中被长期忽视的一环。很多高血压患者反复调整药物,忽略了生活细节,结果血压上下波动,搞得身心疲惫。
一旦搞清楚了问题的根源,把像精氨酸这种基础代谢物也纳入考虑范围,调控手段才能更全面,也更科学。
还是那句话,高血压不是单靠吃药能治得好的,它是全身代谢出问题的信号。血管不是钢管,它更像一层有“知觉”的活组织,得让它能自由收缩、放松,才能适应身体的各种状态,精氨酸就是它保持这种“弹性”的幕后推手。
参考文献:
[1]Sessa WC. The nitric oxide synthase family of proteins. J Vasc Res. 2004;41(6): 589-603.
[2]Böger RH. The emerging role of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s a nove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Cardiovasc Res. 2003;59(4):824-833.
[3]Zhou W, Wang T, Guo Y, et al. Association of plasma L-arginine levels with arterial stiffness in adults.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2;32(6):1372–1378.
[4]Böger RH, Bode-Böger SM. The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L-arginine.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2001;41:79–99.
[5]赵兰英,李玉,林志勇. 精氨酸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 15(4): 446-449.
来源:海洋记事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