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害怕的不是歼20,也不是高超音速导弹,而是中国的电动汽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8 10:14 1

摘要:当中国的歼20战机翱翔天际,当高超音速导弹突破音障,美国军方虽然高度关注,却从未真正慌乱。

当中国的歼20战机翱翔天际,当高超音速导弹突破音障,美国军方虽然高度关注,却从未真正慌乱。

然而当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准备驶入美国市场时,美国政府却如临大敌。

明明是人畜无害的民用产品,为何让西方世界如此恐惧?

2024年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从原先的25%直接飙升四倍。

这一决策的时机选择颇具深意,当时美国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中国电动汽车的身影,其对美出口额仅区区4亿美元,与欧洲制造商的规模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并非应对眼前的威胁,而是“在洪水到来之前,先筑起大坝”。

加拿大紧随其后于同年实施了同等力度的100%关税。

欧盟虽稍显克制,但也显著提高了门槛,将关税设定在10%至45%的浮动区间。

一个关键的共同点是,这些贸易壁垒的构建,完全绕开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既定框架。

为了让他们的行为显得名正言顺,美国更是直接搬出了《贸易法》第301条款,将矛头指向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如此恐惧?

表面原因是要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因为美国汽车业主要集中在密歇根、威斯康星、宾夕法尼亚等摇摆州,这些州将决定2024年总统大选的走向。

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他们都明白,失去汽车工人的支持意味着失去选举。

而加拿大汽车业提供12.5万个就业岗位,钢铝行业更是涉及不少的工作机会。

至于欧洲的情况更为严峻——德国、法国等国的经济支柱就是汽车制造业。

但深层原因远不止于此,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不仅在于价格——比亚迪海鸥在中国售价仅1万美元,而美国最便宜的电动车也要3万美元以上。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动汽车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垂直整合的供应链、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创新的商业模式。

尽管美国声称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补贴,但即便是展开调查的欧盟,其报告也显示实际的政府补贴率远低于美方的夸大之词。

这恰恰说明,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并非单纯依赖补贴,而是源于其产业体系的内生优势。

而这种系统性的、模式上的挑战,才是引发西方集体焦虑的根源。

而除去对于美国产业模式和本土汽车行业的影响,中国的电动汽车之所以能让美国感到比歼20还要恐惧,是因为或许它将动摇美国立国之本的石油美元体系。

这个始于1970年代的体系,让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全球能源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

任何国家要购买石油都必须先获得美元,这赋予了美国印钞即可购买全球资源的特权。

假如我们看看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地缘政治事件,背后都有石油因素的影子。

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后明确表示,欧盟必须购买更多美国能源才能避免关税制裁。

这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通过控制能源供应来维持其全球影响力。

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将彻底改变这一格局。

当汽车不再需要石油,当电力成为主要能源,石油的战略价值将大幅下降,美元的国际地位也将随之动摇。

更令美国担忧的是,中国当前最新的可以将清洁电力输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将与电动汽车的普及相配合,从而将加速这一进程。

当新能源汽车不再依赖石油,美元霸权的基础将被彻底动摇。

这更重要的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导致美国面临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它需要推动绿色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普及又会削弱其石油美元体系。

这种矛盾在拜登政府的政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边大力补贴本国电动汽车产业,一边又竭力阻止中国电动汽车进入市场。

面对中国的歼20、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美国虽然高度重视,但也还能表现的比较镇定。

毕竟在军事领域,双方仍然目前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代差。

更重要的是,大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存在核威慑的天花板,谁也不敢轻易挑起全面战争。

但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是全方位的——从锂矿开采到电池生产,从电机制造到整车组装,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关键环节。

美国即使想追赶,也需要至少10年时间重建完整的产业链。

很多欧美国家都曾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但结果反而一次次促使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产业革新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CTP技术、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方案,这些创新都是在封锁压力下诞生的。

如今连特斯拉CEO马斯克都承认,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将"摧毁"全球大部分汽车公司。

更讽刺的是,美国当前为了遏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设下的关税壁垒正在伤害自己的国民经济。

由于禁止中国的产品,美国消费者被迫在有限的选择中支付高价,而中国消费者却能以三分之一的价格买到性能相当的产品。

这种保护主义最终保护的不是产业,而是落后。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是不可阻挡的。

19世纪英国试图阻止工业技术外流,20世纪美国限制半导体技术出口,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电动汽车代表着汽车工业的未来,任何试图通过关税壁垒来阻止这一趋势的做法,都将被历史证明是徒劳的。

结语

当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时,它暴露的不是中国的威胁,而是自己的恐惧。

电动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能源转型的载体、产业升级的标志、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美国真正害怕的,是一个不再需要石油美元、不再受其控制的新世界秩序。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国际研究院 2024-11-06 美国持续打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动机狭隘、影响恶劣

新华网 2024-05-14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美保护主义将伤及自身

斋晗2025-08-19 美国害怕的不是歼20,也不是高超音速导弹,而是中国的电动汽车

来源:张守小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