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光环下的突围:肌肤未来能否靠377成分走出环亚的影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03:16 1

摘要: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肌肤未来核心单品377美白精华的全新升级款——瓶身印着“12年专研美白”、“中澳双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字样,旁边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半年销量破千万瓶的销售战报。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李斌

编辑 | 胡芳洁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2025年的上海美博会现场,环亚科技展台前围满了人。

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肌肤未来核心单品377美白精华的全新升级款——瓶身印着“12年专研美白”、“中澳双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字样,旁边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半年销量破千万瓶的销售战报。

这个诞生于2019年的新锐品牌,曾被视为环亚科技最冒险的尝试。

当集团旗下美肤宝深耕中药护肤、法兰琳卡主打自然成分时,肌肤未来偏要扛起科学美白的大旗,用成分党话术与传统草本叙事正面碰撞。如今,它不仅贡献了集团近1/10的营收,更在2024年双11登顶天猫美白精华类目TOP5。

但光鲜数据背后,是一场关于继承与突围的暗战:它吃着父辈的研发、渠道红利长大,却也困在集团之子的身份里。

当国际巨头加速布局美白赛道,当珀莱雅、可复美等国货同行以独家成分抢占心智,肌肤未来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没有环亚的庇护,它能成为自己的英雄吗?

肌肤未来的母公司环亚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创始人胡兴国早年是河南固始的一名小学教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外出闯荡,先后涉足民办教育、美容护肤及美妆代理等多个领域。1999年,凭借在美妆代理渠道的初步积累,他创立了美肤宝品牌,并带领家族成员共同在美妆行业开疆拓土。

从创立时间看,环亚科技比如今的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还要早四年。两者虽均以美妆代理起家,却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珀莱雅敏锐地洞察到线上渠道的巨大潜力,果断调整航向,不仅在社交平台进行大手笔营销,成功打造出黑海盐泡泡面膜等现象级爆品,更通过与头部原料商LIPOTURE S.L.的深度合作,在多肽领域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为其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 / 环亚科技招股书)

反观环亚科技,则更多地依赖于盘根错节的家族代理商体系,长期固守线下渠道。直至2022年,其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仍不足五成。

(图 / 环亚科技招股书(上)、珀莱雅2022年财报(下))

此时,中国网购渗透率已超过80%,电商大促节点(如618、双11)已成为衡量品牌市场活力的关键指标。数据对比鲜明:珀莱雅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是第三季度的近两倍,而环亚科技同期季度收入却未见明显波动,市场号召力差距可见一斑。

(图 / 环亚科技招股书)

受此影响,至2022年,环亚科技整体营收仍徘徊于20亿元区间,增长遭遇瓶颈。

旗下主力品牌滋源、法兰琳卡、美肤宝,均未能抓住线上流量红利、在国货美妆的黄金发展期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而新品牌即肽、澳魅、康博雅等,收入规模始终难以突破0.5亿元,无法挑起大梁。

只有由创始人之子胡根华创立的肌肤未来,2022年规模已接近2亿元,并且还在大幅增长。在此青黄不接之际,肌肤未来被视为全村的希望。

招股书显示,胡根华于2016年初进入环亚科技,从品牌部起步,历任品牌管理总经理、副总裁等职,目前主导公司的电商业务与品牌营销。2019年,他瞄准功效护肤赛道,正式创立肌肤未来。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肌肤未来分别实现营收0.59亿元、0.91亿元、1.97亿元和2.7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肌肤未来是集团内唯一收入过亿且保持高速增长的品牌。

肌肤未来虽是一个年轻品牌,但其市场定位却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曲折探索过程。

品牌创立之初,正值国内成分党风潮兴起,肌肤未来顺势将自身定位为功效护肤品牌。数据显示,2020年的成分党主力军是95后、女性和高消费群体,其中女性占比高达84.83%,18-24岁用户超过五成,且整体消费能力强劲。

在市场化初期,肌肤未来采取了广撒网的策略,通过推出涵盖不同功效成分的产品来试探市场反应。

2019年,其备案的首款产品是主打肌肽的抗糖面膜,随后又陆续推出了富勒烯、蓝铜胜肽、玻尿酸、水杨酸等多种成分的原液与精华。

然而,在诸多热门成分领域,肌肤未来都面临着强大竞争。

华熙生物在透明质酸领域早已占据消费者心智,自然堂等老牌国货也迅速跟进富勒烯等成分,而珀莱雅则通过与全球顶尖原料商的合作,在多肽领域构筑了坚固的护城河。作为新品牌,肌肤未来缺乏足够的客户基础和鲜明卖点,销量一度增长乏力。

困境之下,品牌决定收缩战线,聚焦于377美白这一细分赛道。

其实,早在2019年,肌肤未来就已开始在产品中添加377成分,但并未作为核心宣传点。随后,品牌先后与中科院纳米实验室及全球知名供应商德之馨展开深度合作,逐步将377提升至战略核心地位。

药监局数据显示,2020年4月,肌肤未来首次备案将377作为主要成分的产品“肌肤未来377烟酰胺亮肤原液”,备案号为粤G妆网备字2020057888。

2020年12月,肌肤未来备案了首个含377的特字号产品“美白焕亮精华液”,产品备案号为国妆特字G20203112(国妆特字是国家药监局对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颁发的批准文号标识)。2021年,品牌又加快了对特殊宣称产品的备案步伐,一年之内备案了11款特字号产品。

转机出现在2021年。国家药监局出台新规,严格限制377成分只能用于宣称美白功效的特殊化妆品中。这使得377产品的备案门槛大幅提高——妆字号产品备案周期为数周至数月,而特字号审批则可能长达2-5年。

新政影响立竿见影,2022年市场新增377产品备案数量从2021年的4342件断崖式下跌至66件。这一监管窗口期,为早已在此布局的肌肤未来创造了一片蓝海。

此后,肌肤未来全力押注377,确立了科学美白的品牌理念。

一方面,品牌在产品包装上突出醒目的“377”标识,某消费者对「创业最前线」表示,此前并不了解肌肤未来这个品牌,但是知道377美白产品,以为瓶身印着377字样的产品品牌就叫做377。

另一方面,肌肤未来还通过小红书等热门平台密集种草,在2021年联合了180多位达人推广爆品,并与“老爸测评”等头部KOL合作,单场直播销售额达900万。同时,品牌还赞助了《我是大美人》等多档综艺节目,提升曝光度。

凭借精准的绑定策略,肌肤未来迅速占领了377市场。

数据显示,肌肤未来377精华曾在天猫月销3万+,一度冲刺精华品类销量榜首。2022年,品牌收入同比增长117.8%,达到1.97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至2024年,肌肤未来在国货377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70%。

如果说肌肤未来是环亚的希望,那么377就是肌肤未来的希望。

2024年底,创始人胡根华在回顾品牌发展时坦言:“在创立之初,我们讲肌肤未来是一个成分党品牌,后面又聚焦到了熬夜场景的护肤,再后来走到了专研科学美白这件事。很显然,第一个弯路就是战略定位。”

他表示,并非所有企业都要成为行业龙头,聪明的企业会选择在细分市场做深做透,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

目前看来,科学美白是肌肤未来选定的方向,而377正是那片要深耕的“小池”。

然而,这片小池塘可能过于狭小了。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肌肤未来销售额实现了超300%的增长。结合已披露的2022年收入数据(1.97亿元)进行推算,该品牌在2023年的收入预计达到10亿元左右。若进一步参照其在国内377美白市场70%的市场占有率进行反推,则可估算出2023年国内377美白市场的整体规模应不足15亿元。

这片土壤,恐怕尚不足以滋养一棵能支撑起整个美妆集团的参天大树。肌肤未来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围绕美白祛斑场景扩充产品矩阵,在2025年陆续备案了添加烟酰胺、海棠藻、光果甘草等成分的新品。

然而,一旦将竞争舞台放大至整个美白市场,肌肤未来将不得不再次直面欧诗漫、谷雨、OLAY、珀莱雅等强大对手的正面竞争。

「创业最前线」浏览了消费者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关于美白精华的测评贴,发现消费者在购物决策前,常常将肌肤未来377产品与城野医生、谷雨、OLAY等品牌竞品对比。而有使用过不同款美白精华的消费者,在平台分享对比测评时提到,肌肤未来377产品在肤感上表现优秀,但美白效果相对平淡。

科学美白的定位在今天已不再稀缺,它正迅速从一个差异点演变为行业入场券。肌肤未来亟需构建更深的护城河,无论是通过独家成分的研发,还是更尖端的产品配方工艺,否则极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泥潭。

从网红到长红,是所有新消费品牌必须经历的考验。对于肌肤未来而言,它的幸运在于诞生之初便背靠环亚,享有研发与渠道的先天优势。但它最终的成就,将取决于其能否在集团的庇护与约束下,真正独立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不可复制的品牌价值。

在成分内卷日益加剧的美白赛道上,肌肤未来的极限挑战,其实才刚刚开始。

*注:文中题图来自肌肤未来官方微信公众号;未署名图片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来源:时尚的山东小姐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