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体检,医生拿着我的报告皱眉头:“你这胰岛素抵抗有点明显,再不管,下一步可能就是糖尿病了。”我当时没当回事,觉得自己才30出头,不胖不喝酒,怎么会有这问题?直到后来经常觉得累,吃点东西就困,才开始慌了。
去年体检,医生拿着我的报告皱眉头:“你这胰岛素抵抗有点明显,再不管,下一步可能就是糖尿病了。”我当时没当回事,觉得自己才30出头,不胖不喝酒,怎么会有这问题?直到后来经常觉得累,吃点东西就困,才开始慌了。
一开始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到处找“捷径”。刷短视频看到有人说吃某种益生菌能调代谢,立马买了三盒,每天早晚各喝一袋,喝了俩月去复查,指标一点没动。又听同事说“低碳水饮食能快速改善抵抗”,我直接把米饭、面条全停了,顿顿只吃菜和肉,结果不到一周就低血糖,头晕得站不稳,还便秘得厉害,只能赶紧停。
后来我干脆去挂了内分泌科的专家号,医生没给我开复杂的药,就说了三句话:“别瞎试偏方,胰岛素抵抗的核心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想改善,就得让身体‘重新认识’胰岛素,这条路没有捷径,只有‘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而且得长期坚持。”
我当时还不服气,觉得这三点谁不知道?但真正照着做了三个月,才发现这里面全是细节,跟我之前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先说饮食,不是简单的“少吃甜、少吃碳水”。医生让我记了一周饮食日记,看完后指出我两个问题:一是爱喝奶茶、吃蛋糕,这些“隐形糖”摄入太多;二是吃饭不规律,有时候早上不吃,中午一顿吃撑。后来我把奶茶换成无糖豆浆,蛋糕换成蒸红薯,每顿都保证有主食、有蛋白质、有蔬菜,比如早上吃一个鸡蛋+一片全麦面包+一杯牛奶,中午吃一小碗杂粮饭+清蒸鱼+炒青菜,晚上少吃点,换成杂蔬鸡肉粥。最关键的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饿到不行才吃,而是两餐之间如果饿了,就吃个苹果或者一小把坚果,避免暴饮暴食。
再说说运动,我以前总觉得“必须跑5公里、练一小时才有用”,所以一直没坚持下来。医生说,胰岛素抵抗的人,不用追求高强度运动,“低强度、规律化”更重要。我开始每天晚饭后跟老公去小区散步40分钟,周末早上会在家跟着视频做20分钟拉伸和力量训练,比如深蹲、平板支撑。刚开始觉得没效果,但坚持一个月后,明显感觉精力好了,以前吃完午饭困得想睡觉,现在能正常工作一下午。
作息调整是最让我头疼的,我之前习惯熬夜刷手机,经常凌晨一两点才睡。医生说,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让胰岛素敏感性变得更差。我试着每天11点前放下手机,一开始睡不着,就听点舒缓的音乐,或者看几页书,慢慢就调整过来了。现在每天早上7点左右自然醒,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太多。
三个月后我去复查,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真的降了,医生说再坚持半年,大概率能恢复正常。这时候我才明白,之前试的那些偏方之所以没用,是因为它们只盯着“某个单一因素”,比如只控糖、只吃药,却忽略了胰岛素抵抗是身体整体代谢出了问题,需要饮食、运动、作息三方面配合,而且得长期坚持,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我身边还有朋友查出胰岛素抵抗后,总想着找“快速见效”的方法,比如吃减肥药、喝减肥茶,结果不仅没改善,还伤了身体。其实胰岛素抵抗就像身体给我们的一个“警告信号”,提醒我们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想解决它,就得从根本上调整生活习惯,没有别的路可走。
不过我现在还有个小困惑,有时候工作忙起来,会没办法按时吃饭,只能随便吃点外卖,这种时候该怎么尽量减少对胰岛素的影响呢?有没有跟我有一样经历的人,能分享点小技巧?
来源:海隅逍遥赏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