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养老金计发基数陆续公布,今年退休钱变少?晚退划算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8 05:50 2

摘要:2025年下半年,全国31个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正陆续公布。这对于在2025年1月1日之后新退休的人员来说,意味着他们的养老金将迎来重算和补发。

养老金的计算规则正在发生变化,但核心始终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了解规则才能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2025年下半年,全国31个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正陆续公布。这对于在2025年1月1日之后新退休的人员来说,意味着他们的养老金将迎来重算和补发。

与此同时,随着延迟退休政策在2025年正式落地,许多接近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心中充满疑问:晚退休到底划不划算?养老金计发基数的调整,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退休生活?

01 养老金计发基数调整,各地退休人员能补多少?

养老金计发基数,通俗来说就是计算养老金时使用的一个基准值。它通常与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计发基数越高,退休人员到手的基础养老金也就越多。

截至2025年10月,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份公布了2025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海和西藏的计发基数均突破万元大关,其中上海为12434元,西藏为11777元。江西省的计发基数相对较低,为7054元。

从增长率来看,黑龙江省的增幅高达7.99%,计发基数从2024年的7010元提高到2025年的7570元。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增长率普遍在1%-2%之间。

计发基数提高会直接影响两类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则与计发基数无关,它取决于个人账户的实际积累。

举个例子,假设吉林省一位退休人员,工龄40年,基础养老金为3118元,过渡性养老金为723元。随着吉林省2025年计发基数增长2%,他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也会相应提高2%,每月实际增加约76.8元。如果从5月补发到12月,总共可补发8个月,约614元。

对于缴费年限短、养老金水平不高的退休人员,每月增加的金额可能只有10-20元。但在上海市,退休人员除按新基数重算养老金外,每年还有一笔单独的增发养老金(2024年为325元),这将进一步增加补发金额。

总体而言,2025年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重算后,实际增长幅度一般为当地计发基数增长率的70%到80%。这是因为重算不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

02 延迟退休新规:弹性选择成为最大亮点

2025年1月1日,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但与许多人担心的“一刀切”不同,新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实施”

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将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逐步延至63周岁。对于女职工,政策区分了两种情况: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每4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延至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每2个月延迟1个月,最终延至55周岁。

关键点在于,职工达到原定退休年龄后,可以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按时退休或延迟退休,弹性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选择弹性提前退休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目前为15年);二是需要提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单位。这一选择不需要单位同意,职工可以自主决定。

而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则需要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延迟退休期间,单位和个人需继续缴纳社保,职工享受正常工资待遇。

03 晚退休到底亏不亏?算清三笔账就明白

延迟退休的核心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具体到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算清三笔账,来评估晚退休是否划算。

第一笔是养老金账户变化账。延迟退休意味着继续工作、继续缴纳社保。个人账户每月会存入新的资金(月缴费基数×8%)。同时,计发月数会随退休年龄提高而减少。计发月数越少,每月从个人账户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例如,一名男性职工从60岁延迟到61岁退休,计发月数会从139个月减少到132个月。假设他个人账户总额为6万元,延迟退休一年期间每月多存入400元,那么他延迟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会增加约59元。

第二笔是在职收入与养老金的差距账。这是决策的关键考量因素。如果在职时的月收入远高于养老金水平,那么延迟退休期间继续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可能远高于提前退休领取的养老金。

举例来说,若一名职工在职月收入(含年终奖平摊)约9800元,而退休后养老金约4200元。选择延迟5个月退休,他能多赚约49000元在职收入,减去5个月个人社保医保支出约4250元,实际多赚44750元。相比之下,早退休5个月虽能早领5个月养老金共21000元,但实际收入差距明显。

第三笔是计发基数与未来调涨的机会账。养老金计算使用的是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晚退休,意味着适用更新的、通常也更高的社平工资数据,这可能会提高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数。

不过也需要考虑养老金年度调整的机会。国家每年都会对前一年度已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如2025年全国调整比例为2%)。如果延迟退休导致错过一次这样的调整,也需要纳入权衡。

总体来看,在职收入高、工作相对稳定、身体状况良好的人群,延迟退休通常更划算。而灵活就业者、体力消耗大的劳动者,或已有明确退休规划的人,可能按时退休是更优选择。

04 全国统筹背景下,地域差距正在缩小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在推进,31省份养老金将逐步实现“统收统支”。这对于消除地域差距、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具有深远意义。

在全国统筹背景下,原本养老金结余比较紧张的地区(如黑龙江、辽宁等地),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可能会有更大的上调空间。而原本缴费基数较高的地区(如广东、浙江等),企业的社保成本可能会有所变化。

这一改革旨在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所有退休人员都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随着统筹层次的提高,养老金计算的透明度、公平性也将进一步提升。

05 面对新政策,普通人该如何明智选择?

面对养老金计发基数调整和延迟退休新规,劳动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明智决策。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通过查询权威发布的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或使用官方计算器,准确了解自己对应的退休时间。

其次要核查自己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参保缴费信息,确认缴费年限是否已达到最低要求(目前为15年)。需要注意的是,从2030年1月1日起,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步提高至20年。

对于考虑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需要与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延迟退休必须基于双方协商一致,同时要评估工作性质、身体条件是否支持继续工作。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建议,在选择退休时间时,可考虑劳动收入与养老金水平之间的关系,劳动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与闲暇的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等因素。

养老金政策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但其核心始终是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2025年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这一原则,并通过弹性退休机制给予劳动者更多选择权。

国家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是为了确保养老基金长期稳健运行,让每一位退休人员都能安享晚年

对于即将退休的人员,关键是了解政策、核算个人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无论是按时退休还是延迟退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已经考虑过自己的退休规划了吗?是倾向于按时退休还是延迟退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疑问。

来源:邱邱会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