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配15w年薪吗”,浙大新闻学女孩天真发言,让人看清高材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8 02:04 2

摘要:上周,浙大新闻学女生在招聘会现场刚报出期望年薪,对面HR直接把简历推回来,现场视频被路人甩上热搜。5833元——这是去年全国新闻传播应届生平均月薪,折一年才7万,她直接翻倍还要拐弯。

“15万?

姑娘,你学的是新闻,不是印钞。

上周,浙大新闻学女生在招聘会现场刚报出期望年薪,对面HR直接把简历推回来,现场视频被路人甩上热搜。5833元——这是去年全国新闻传播应届生平均月薪,折一年才7万,她直接翻倍还要拐弯。

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骂她眼高手低,有人叹文科生真惨,更多人心里咯噔一下:要是自己孩子明年也这样,咋办。

我翻完浙大就业指导中心刚发的白皮书,心里更凉。2023届新闻学院毕业生,真正签进知名媒体的只有12%,中位数年薪8.5万,四成多人干脆转行。

换句话说,姑娘喊出的15万,连本校学长学姐都没摸到边。

HR那句“期望过高”不是故意羞辱,是行情照妖镜。

可怪谁呢?

我去年帮朋友公司招内容运营,岗位挂10-12万,收到三百份简历,男女比例1:4,男生普遍接受加班、出差、大小周,女生第一句先问“能准时下班吗”。

不是性别歧视,是用人成本赤裸裸地摆在那里。

企业算得精:同样培养,谁便宜谁上。

新闻专业又没啥技术护城河,会写稿的人一抓一把,算法直接把写作拆成素材、热点、情绪三件套,新人培训三天就能量产10w+。

可替代性太高,价格自然压到地板。

更扎心的是,连政府补贴都向“高薪”倾斜。

广东最新政策给双一流文科生最高5万安家费,前提是企业肯开出12万以上年薪,还得是数字经济、跨境电商这类“新饭碗”。

传统媒体自己都快揭不开锅,哪敢随便加价。

于是出现荒诞场景:学生嫌钱少,企业嫌人贵,政府补贴发不出去,三方在招聘会上面面相觑。

我给学弟学妹掏心窝:真想靠写字吃饭,先别盯着起薪,先找能养活自己的赛道。

元宇宙脚本、AI训练师、跨境电商品牌故事,这些岗位缺人缺到爆,年薪12万起步,只是名字不叫“记者”。

进去干两年,把行业黑话、资源、人脉攒齐,再跳回媒体,身价反而翻倍。

最怕的是抱着“新闻理想”死磕报社,一个月五千块,房租一交,饭都吃不起,理想瞬间变笑话。

说到底,15万不是原罪,错的是把期望当行情。

行情是冰冷的,它只看你能帮老板赚多少。

会写稿的人遍地都是,能帮老板把货卖到海外、能把AI调教得更像人、能把品牌故事讲到老外心甘情愿掏信用卡,这才叫稀缺。

技能换壳,钱才会跟着走。

招聘会散场,姑娘还在原地补妆,嘴里念叨“再等等”。

我路过她身边,小声丢下一句:要么让市场打脸,要么先把自己升级,脸和理想,总得先卖一个。

来源:灵巧百香果oN2ZHO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