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47米的大坝刚把塔里木河拦腰抱住,阿克苏老乡群里先炸锅:今年旱得冒烟,水价会不会一夜翻倍?8月底,大石峡水库悄悄蓄到3.5成,2.8亿立方米生态水第一次往下游跑,300公里干涸的河床居然有了连续水声。
247米的大坝刚把塔里木河拦腰抱住,阿克苏老乡群里先炸锅:今年旱得冒烟,水价会不会一夜翻倍?8月底,大石峡水库悄悄蓄到3.5成,2.8亿立方米生态水第一次往下游跑,300公里干涸的河床居然有了连续水声。
有人拍视频,胡杨林边直接长出嫩绿,点赞飙到十万加。
我盯着屏幕,心里却咯噔一下——水来了,人会不会抢得更疯?
先别急着感动。
去年秋天,我跑过英阿瓦提乡,棉农老艾山指着他家地头的旧闸口说,以前50%的灌溉保证率靠天吃饭,现在大坝说能提到75%,可水费也同步涨,每方从八毛一块二。
老艾山咧嘴笑,笑完补一句:要是年底机组发电再赚走一部分水,咱喝西北风?
数字听着香,落到口袋才见真疼。
工程队那边倒挺忙。
雪豹在库区溜达被发现,项目部连夜加2000万修生态廊道;塔里木裂腹鱼人工繁殖成功,8万尾小苗已经放流;42种胡杨基因被送进冷库,像给树上了保险。
官方通稿写得多漂亮,可我问值守的90后技术员小赵,他摊手:鱼能活多少,得看三年后水温、含沙量、捕鱼人,一纸数据保不了命。
更魔幻的是,5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区刚装好滴灌带,地头立刻竖起“智慧农业体验”招牌,门票三十。
游客坐着小火车拍照片,棉农原地变身讲解员,一天挣两百小费。
大坝还没正式发电,旅游公司先回本,这算盘啪啪响。
本地培训班冒出1200名技术工,少数民族占六成五,可合同清一色写着“项目周期两年”,工期结束,工牌收回,技能证书能不能换到下一份工作,没人打包票。
我算了笔粗账:18.93亿度电,按现在南疆上网电价,一年毛收入八个亿;34.2亿方生态水,如果按农业水价折,值四十个亿;1692万亩胡杨林真要是全活,碳汇交易还能再捞一笔。
水、电、林、游,四条财路齐开,89.97亿元的本儿,十年内就能打平。
可钱进谁的口袋,才是问题的魂。
九月初,我跟着放水车去下游,碰见牧羊小哥,他说河道见水后,草籽疯长,羊肥了,可矿老板也盯上新裸露的河滩,准备租地挖砂石。
水来了,生态好了,也顺便给资本开了新门。
大坝像一块磁铁,把机会和贪婪一起吸过来。
若没人提前划好红线,等塔里木河水再次变浑,恐怕连雪豹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所以,别光盯着247米的世界纪录,更得盯紧水账本、电账本、生态账本,三本账得分开算、公开算。
水来了,只是开头,把水真正留给树、留给地、留给下一代人,才算赢。
来源:远见卓识奶茶LokdI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