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成“大地主”,万斯“抄底”农地:美国正在上演土地兼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00:23 1

摘要:数据显示,自关税战以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70%,价格从每蒲式耳(一蒲式耳相当于27.216公斤)10美元跌到8美元。此外,据美国官方数据,自2025年5月至今,中方未下达任何美国大豆采购订单,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已达650万吨。

山有信/文

2025年深秋的美国中西部,大豆田里的秸秆在寒风中瑟缩……一些农场主苦笑着说:“仓库早满了,价格跌得底朝天。”

图源:AI

数据显示,自关税战以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70%,价格从每蒲式耳(一蒲式耳相当于27.216公斤)10美元跌到8美元。此外,据美国官方数据,自2025年5月至今,中方未下达任何美国大豆采购订单,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已达650万吨。

英国《经济学人》查阅1998年以来的记录发现,这是近三十年首次出现“中国零采购美国大豆”的情况。

然而另一边,华盛顿的精英圈却正流传着一组刺眼数据:根据2022年版《土地报告100》(TheLandReport100)的数据,比尔·盖茨已经在美国拥有超27万英亩农田,这相当于1090平方千米多土地,接近北京通州区的面积。

这一幕貌似有些似曾相识。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有一个规律在历朝历代的更替中起作用,那就是土地兼并。特别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朝代更替几乎总是伴随着土地的兼并……当美国的农地正加速向资本巨头集中,这个号称“民主灯塔”的国家,难道正在踏入“土地兼并”的历史轮回?

当然和中国这样以农民为主的国家不一样,美国只是一个农民占据人口比例极低的一个国家,因此,美国的土地兼并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无法用中国历史来衡量。

大豆贸易归零:土地兼并的“导火索”

2025年6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电子屏上出现了一个载入史册的数字——“0.0”。美国农业部的出口检验报告显示,中国对美大豆采购量连续四周为零,即从2025年5月1日到2025年5月31日,横跨太平洋的航线上,没有一艘散货船因为美豆而驶向中国港口。海关总署随后公布的月度明细表干脆把“美国”这一栏删去,只留下一句冷冰冰的备注——“自2025年5月起,中国未再进口美国大豆”。

据悉,这是近30年来的首次断供。一些相关人员表示,这是他们从业二十年来第一次在夏季出口季看到如此刺眼的数字。甚至于,在此后的半年里,这个冰冷的数字也始终没有变动,可以说,这将极大击碎美国豆农的希望。

对美国农业而言,中国市场的缺席绝非小事。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24年大豆以245.8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美国农产品出口首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而2024年中国购买了价值126.4亿美元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一半以上。如今失去这片市场,将对农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更致命的是,美国农业机械和化肥依赖进口,关税推高了种植成本;而出口受阻又导致大豆价格暴跌,形成了“成本暴涨+售价暴跌”的死亡循环。

据相关报道,一名美国农场主表示,“目前美国农村正承受着巨大痛苦。中国一直是我们大豆的头号买家,我们很大一部分大豆都销往了中国。然而,当我们(美国)开始扰乱国际贸易后,中国就开始寻找其他供应来源了。”

事实上,中国订单的转向并非偶然。当前中美贸易争端正在重塑2024年规模超120亿美元的贸易格局,并将为南美洲大豆种植者带来显著利益。在关税战、可持续采购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巴西、阿根廷等国趁机抢占市场,中国已加大从巴西的大豆采购力度,而巴西现已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首要来源国。

2025年7月,巴西出台政策建立专属大豆供应链,鼓励农民通过定制品种和流程增加对华出口份额。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宣布大豆、豆粕等农产品出口税归零。‌

白宫本打算推出一项农业补贴计划,拨款120亿至130亿美元以救助受关税战影响生计艰难的农民。但由于政府停摆,这项补助被推迟,计划短期内也不会出台。

市场的崩塌将可能直接引发美国豆农的“破产潮”。有些豆农们甚至打算出售设备,如艾奥瓦州乔尔拖拉机公司2025年待拍卖的农业机械数量就增加了3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波危机,同时也成为了资本“猎食的盛宴”。

资本围猎:当代“豪强”的抄底游戏?

百度百科显示,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沦为佃农。

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力量增强的表现。据了解,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例如,在《大明王朝1566》里,在明朝“改稻为桑”政策下,严世蕃之流甚至故意决堤制造灾情,以达到吞并田产的目的。甚至于有些历史学家还认为,土地兼并就是明朝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里,也提到了诸如“活洒”“死寄”“全不过割”等土地兼并的手段。有这样一些手段的存在,那也自然会有相应的应对手段出现。

为了限制土地兼并,确保自耕农利益,限制大地主利益,以维系封建统治,保证国家稳定的财政收入。历代调整治理土地兼并的法令也不少。比如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实行于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制度等等。

如今,美国上演的戏码,貌似就给人一种“土地兼并”的相似感……

其副总统万斯在这场“大豆战争”中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万斯在从政前创办了Narya,这是一家基金投资的组合式企业,有11家公司。

其中,一家名为Acretrader(农田投资)的公司,是一个允许个人投资农田的平台,它会提供每块土地的详细信息,如位置、作物、财务预测,投资者可以购买特定地块的股份,实际上等于拥有了一部分的农田。该公司会代表投资者来管理土地,包括租用给农民、收取资金、分配利润等。

据相关报道,万斯至今仍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还有相关信息披露,这个平台专门针对破产农场的土地,用更低的投资份额吸引资金来收购,然后打包变成资本的资产去获利。这导致一些美国民众认为,就是这家公司操纵了关税政策,最终导致了美国大豆卖不出去、他们只能把地卖给这家公司。但对于这样的说法真实性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一些顶级富豪群体也在此次事件中引发关注。在过去十多年里,比尔·盖茨持续透过旗下投资公司Cascade Investment收购全美各地的农地。据农业创投媒体AgFunder的报道,在过去十多年里,比尔·盖茨持续透过旗下投资公司Cascade Investment收购全美各地的农地,并在比美国19个州拥有农业土地。

根据2022年版《土地报告100》(TheLandReport100)的数据,比尔·盖茨已经在美国拥有超27万英亩农田,这相当于1090平方千米多土地,接近北京通州区的面积。但是,他并非唯一对农业如此热衷的富豪。

有不少有钱人都对农业表示出兴趣。在《土地报告100》中,杰夫·贝索斯拥有42万英亩土地,其中包括大量耕地、森林和未开垦的土地。而美国媒体大亨特纳拥有的土地面积则约达200万英亩。

土地为何吸引这些富豪?或许,在全球通胀背景下,粮食作为硬通货,能让农地成为最佳避险资产。更关键的是,这些富豪的农地投资能与其他产业能形成协同。譬如比尔·盖茨在种子、人造肉领域的布局,正需要大规模农田作为试验场和生产基地。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目前购置土地的富豪大多是科技资深人士,而一些人也拥有庞大的农业科技投资版图。比如像比尔·盖茨可以将其27万英亩农场变为最大的农业、食品和气候相关技术的实验台,去试验和研发人造肉、生物燃料等技术。”

历史镜像的启示

从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开始,“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就成为古代王朝难以摆脱的宿命。美国当前的类似的“土地兼并”浪潮,似乎也踩中了历史上的一些致命节点……

可以说,古代土地兼并的核心动力是“权力寻租”,官僚地主利用特权逃避赋税、强占田产。而当今,美国则似乎形成了“资本+权力”的新兼并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农民可能会走向越来越不满。或许,唯一的破解之道,就是美方改变政策,尽快“醒悟”……

普渡大学商业农业中心的主任迈克尔·兰格米尔说:“我认为农民们明白,今年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好年景。”大丰收的年份却不是好年景,越临近收获季农民却越悲观。

此外,多家美媒称,关税战对美国农民的伤害是全方位的,从播种到卖粮。美国的农业机械和化肥大量依赖进口,白宫的关税战使得在美国种地的成本大幅上升。美国农业又非常依赖国际市场,比如大豆出口量占总产量的约一半,关税战破坏国际贸易,使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显著下降,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暴跌。

由此可见,白宫的贸易战,坑的是自己!

不少美国农民都告诉美国当地媒体:“农民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本届政府却说,‘再等等吧’。”可是,农民哪还有时间等!等的时间越长,美国豆农受到的冲击就越严重。

而为了安抚农民,据悉,白宫也对农民承诺了两项:在与别国贸易协定中强制他国购买美国农产品;给本国农民发补贴。但据“政客新闻网”的分析,这两条承诺都没有兑现。

尽管历史镜像惊人相似,但美国的“土地兼并”浪潮不会简单复制古代的农民起义。因为美国社会结构与中国不同,古代中国绝大部分是农民,现代中国也有一半是农民,而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部人口的2%,且美国有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构成了不同的演化路径。

美国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社会保障的缓冲作用。失业保险、食品券等福利政策,让破产农民不至于陷入绝境。其次,美国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少数人即可维持粮食供应,即便大量小农破产,也不会立即引发粮食危机。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风险会完全消失。如若农民再持续没有收入,资本再大量收购土地,后果或许不堪设想。

“土地兼并”史,本质上是一部“生产资料分配失衡史”。当作为核心生产资料的土地过度集中,社会必然陷入动荡,农民的生存必然会受到威胁。美国当前的困境,再次印证了这个历史规律的穿透力,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演变,生产资料的公平分配始终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2025年1月,我国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严格遵守“八不准”要求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通知》,严防变相兼并土地,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充分体现了咱们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坚决整治违法占地行为的坚定决心。

[引用]

①关税战下的血泪账单:美国豆农自曝'仓库堆满卖不掉'的真相.新时代三农人.2025-04-15

②美国豆农损失数十亿已成定局,大豆彻底凉凉,农民绝望呼喊我们撑不住了.直击全球热点.2025-09-28

③比尔·盖茨成全美最大私人农田“地主”,马云等富豪同样热衷农业.界面新闻.2023-01-29

④张孝德:不要让“土地兼并周期律”在中国重演.中国乡村发现.2023-11-01

⑤合川老农民:对华大豆出口清零,美国豆农成了MAGA的垫脚石?.观察者网.2025-10-04

⑥“5月起中国一粒都没买”!丢了中国大豆市场的美国使劲“找补”.上观新闻.2025-10-09

⑦中国采购巴西超量大豆,关税战为何优先要囤大豆?.36Kr.2025-04-15

⑧从《大明王朝1566》里的改稻为桑看明朝的土地兼并.世相新语.2019-03-14

⑨美国农民丰收季抗议白宫对华关税战让大豆卖不掉.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9-30

⑩贸易反噬!中国拒买美国大豆后,美国农民巨亏450亿美元?.网易新闻.2025-10-12

⑪农地投资回报超过美股?比尔·盖茨等美国富豪为何想做农场主.第一财经2022-08-23

⑫两部门:严防变相兼并土地,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1-18

来源:反做空一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