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夜市最火的不是网红奶茶店,而是凌晨两点还在冒热气的炒饭摊;商场里最先倒闭的是服装品牌,而隔壁改裤脚的阿姨却全款买了一辆车。经济越差的时候,却让那些身边的小生意闷声发财。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夜市最火的不是网红奶茶店,而是凌晨两点还在冒热气的炒饭摊;商场里最先倒闭的是服装品牌,而隔壁改裤脚的阿姨却全款买了一辆车。经济越差的时候,却让那些身边的小生意闷声发财。
昨天路过小区废品站,老板正往新提的越野车上搬纸箱—这个收破烂的安徽大叔,去年靠倒腾旧家电在老家县里买了房。
经济差的时候,高端消费集体哑火,而真正的财富密码就藏在烟火气里。今天就分享4个藏在我们身边,经济差却越赚钱的生意。
现在的小区里都在流行一种叫做以物换物的风气,楼下的张大姐就用孩子穿小的校服,换回来三箱绘本和两辆平衡车。
小区里专门收旧家电的老李头,翻新过的电饭煲50元一个,比某电商平台还要便宜,大爷大妈们都排队抢着买。最绝的是大学城边上收旧书的眼镜小哥,5毛钱一斤收的教材,开学季转手卖20块一本。
经济差的时候,人们都开始收紧口袋,有些东西越便宜越好卖,而旧货翻新本身就有自身的成本优势,因为成本低,所以可以压低价格,便宜出售。而且,旧货翻新的东西还一般都是人们生活中可以用得上的东西,所以也很受小区里的人欢迎。
隔壁通马桶的周叔现在随身带着两个手机随时接单,谁家半夜水管爆了加300块也愿意干。手机贴膜的小吴在商场角落支个摊,过年那几天日赚1000块。
不仅如此,现在连配钥匙的师傅都开始搞起了"上门服务",电动车钥匙丢了不用跑五金店,师傅20分钟就到小区门口。
家电维修成为了当下最受欢迎的行业,首先它是刚需,其次,它需要时效性。经济差,人们手里都没钱,这便使得那些有技术的手艺人接单量递增。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有一门手艺,在哪都吃香。
我以前的驾校教练陈师傅今年改行教起了开叉车,三个月就招了200多个学员。我想你刷短视频的时候应该也刷到过,短视频培训班的广告铺天盖地:"宝妈在家拍视频,一个月轻松过万"。
前不久路过小区的门卫,里面聚集了好多人,上去一查看才知道,原来是小区里看车棚的大爷在教邻居怎么用咸鱼卖家里闲置的东西,而他帮别人成交一单就抽成5块钱。
教人赚钱的培训其实是最赚钱的,知识付费盛极一时,任何一项技能,一个手艺,你都可以通过拍视频或者直播的形式去引流学员,然后去复制,就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写字楼里的"解压馆"能摔碗砸枕头,白领们下班组团来发泄。夜市上9块9的发光气球永远卖断货,小情侣约会人手一个。
这还不算什么,就连寺庙门口摆摊的大妈也都悟了:卖10块钱的许愿带,比卖30块的奶茶更受欢迎。
经济越差的时候,情绪生意反而特别的吃香,你可能听过,陪人聊聊天天一小时有50-200块收入的陪聊师,陪人玩玩游戏时薪可以达到200的陪玩师。这些生意都是给客户提供情绪价值,它们重塑了工作的定义,也深刻的诠释了一句话:有需求就有市场。
这些生意能火起来,其实说白了就三点:成本低得不像话(租个三轮车就能开工)、人人都需要(衣食住行绕不开)、不给顾客压力(花小钱办大事)。
就像菜市场卖馒头的老刘说的:"现在钱难挣,但饭总要吃,裤子总要改,手机屏碎了总要修。"
我们要明白,经济越差的时候,永远赚钱的是那些贴着地皮长的"草根生意"。
来源:聚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