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个月宝宝染艾滋揪心!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藏不住的三个社会盲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19:58 2

摘要:看到 16 个月大的宝宝感染艾滋的新闻,我盯着屏幕里他摇摇晃晃学走路的视频,心里揪得生疼。刚会叫爸妈、抓着玩具啃的小不点,怎么就背上了一辈子的病毒包袱?这事儿绝不是 “倒霉” 俩字能概括的,藏在背后的三个社会盲区,真得让咱们臊得慌。

看到 16 个月大的宝宝感染艾滋的新闻,我盯着屏幕里他摇摇晃晃学走路的视频,心里揪得生疼。刚会叫爸妈、抓着玩具啃的小不点,怎么就背上了一辈子的病毒包袱?这事儿绝不是 “倒霉” 俩字能概括的,藏在背后的三个社会盲区,真得让咱们臊得慌。

1.高危群体的 “检测羞耻” 害了全家。宝宝爸爸是因为男男之间的性行为才感染上艾滋病的,可在这个群体里,差不多有四成的人压根儿就没做过艾滋病检测,这种 “检测羞耻”,可把一家人都害惨了。为啥呢?就怕被人指指点点,怕碰到熟人,宁愿自己死扛着,也不敢往医院跑。可病毒哪管你害不害羞,该传播还是传播啊!​

爸爸自己都不知道感染,自然没法保护妻子,更别提刚出生的孩子。要是能少点歧视,多些 “匿名检测点”“线上咨询” 这样的暖心服务,多少家庭能躲过这场灾难?​

2.艾滋宝宝的上学路早被偏见堵死。可能有人说 “先治病再说上学”,可你知道吗,7 岁的小瑞,就因为感染了艾滋病毒,只能窝在家里上网课,连个能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没有。还有那个成绩优异的婷婷,满心期待上高中,却被学校无情拒之门外。​

国家早就三令五申,不能歧视感染艾滋的孩子,可学校也有难处,怕其他家长闹事,只能偷偷搞 “特殊对待”。这才 16 个月大的宝宝,以后的日子可咋过?总不能一辈子都关在家里不见人吧?当务之急,是赶紧破除那些 “一起吃饭会传染”“牵个手就会得病” 的荒唐谣言,这事儿可比给孩子喂药还急呢!​

3.母婴阻断其实在 “孕前” 就已经开始了。国家规定,孕产妇的艾滋检测率要达到 95% 以上,但很多人不知道,夫妻双方在备孕前都应该去做艾滋检测!这家人要是孕前就做检测,爸爸的感染早发现了,只要妈妈能及时吃上阻断药,宝宝就不会被传染。​

现在好多农村地区,做孕前检查的时候只查女方。男同志们呢,总觉得自己身体好得很,压根儿不用查。基层医院可得多做做 “夫妻同检” 的宣传,千万别因为不懂,给自己留下一辈子的遗憾呐!​

宝宝才 16 个月大,话都说不利索呢,可他的人生却被无知和偏见蒙上了阴影。其实艾滋病没大家想得那么吓人,只要早点治疗,活个几十年不成问题,平时一起生活、吃吃喝喝也不会传染。

咱普通人能做的事儿可多了,要是看到有人说歧视的话,咱就直接怼回去;也可以给社区提提建议,看看能不能搞个 “匿名检测”;再跟身边的人多说说,提醒他们准备要孩子前,夫妻双方都得查查艾滋。​

每个小生命都该被温柔对待,别让病毒之外的伤害,压垮这些本就艰难的家庭。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这三个盲区,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来源:生活微微有点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