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动态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7 21:55 1

摘要:10个试点中有7个涉及“亩均论英雄”改革,其中:《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专项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升级、扩区的重要依据”;试点范围包括安徽省合肥市全域,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

改革要闻

1.国务院批复合肥都市圈启动改革试点

2.我省以“贷”促“改”助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3.2025年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遴选启动

4.【“遇鉴”亩均英雄】系列报道开启

5.省委党校“亩均论英雄”改革案例教学开课

地市回声

6.淮北: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推深走实

7.亳州:以改革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淮南:为企服务创新 提升发展质效

9.马鞍山:评价工作着力“三个协同”

10.铜陵:向深向细 拓展评价领域

11.六安:三个“突出” 深化改革

12.黄山:“点线面体”结合 加快转型

基层实践

13.萧县:多维发力 促高质量发展

14.太湖县:积极探索评价结果运用

15.凤台县:蹚出转型升级新路径

16.泗县:帮助制造业“焕新升级”

17.怀宁县:鼓励企业提质增效

18.舒城县:三个“强化” 助力改革

19.南陵县:以改革推动工业发展“三提升”

20.宁国市:732家工业企业全面“体检”

21.桐城市:加速实施“腾笼换鸟”

22.蚌埠市蚌山区:力促工业以“智”提“质”

23.宣城市宣州区:“政聘企培”助企提质增效

1.国务院批复合肥都市圈启动改革试点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在合肥都市圈等10个地方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0个试点中有7个涉及“亩均论英雄”改革,其中:《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专项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升级、扩区的重要依据”;试点范围包括安徽省合肥市全域,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市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

2.我省以“贷”促“改”助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1-9月,我省共发放“亩均英雄贷”1.2万笔、共计3037.9亿元,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度目标,助力全省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健全服务机制。创新1+10+N金融机构服务机制,由1家省级银行作为召集行、10家金融机构重点支持、N家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共同推动金融支持“亩均论英雄”改革。交通银行合肥分行牵头在亳州市谯城区开展试点,推出首款支持“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线上贷款产品——“线上亩均英雄贷”。满足企业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围绕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A、B类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发放企业贷11970笔、共计2935.9亿元,金额同比增长15.3%;其中,涉及纯信用贷款6991笔、1670.8亿元,中长期贷款1101笔、653.4亿元,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5%和18.9%。低效用地整治。通过亩均“项目贷”对D类企业和低效企业集中处置发放中长期贷款,为低效用地处置加速度。发放项目贷39笔、共计102亿元,涉及腾退企业115户、土地面积8167.8亩。

3.2025年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遴选启动

9月,省亩均办印发《2025年安徽省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工作方案》,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依据职能和任务分工,分别遴选亩均效益领跑制造业企业300家、县(市)20个、区10个、国家级高新区3个、省级高新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个。

4.【“遇鉴”亩均英雄】系列报道开启

自8月16日起,安徽经济报重磅推出《“遇鉴”亩均英雄》系列,旨在关注安徽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决策部署,各地如何通过创新“科学化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精准化服务”的改革路径,从全省亩均效益领跑县(市、区)、开发区、制造业企业中挖掘“亩均英雄”勇于改革的生动实践,期望能给予奔行在“亩均论英雄”改革征程上的践行者以参考和借鉴,截至目前已刊发10期。

5.省委党校“亩均论英雄”改革案例教学开课

9月28日,安徽省委党校“亩均论英雄”改革案例教学“全省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企业)进修班(第6期)”开课,邀请肥西县委副书记、县长,“亩均效益改革”案例教学专家王新华同志,围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走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肥西县园区升级实践与思考》,为学员作案例分享,省委党校于德教授作总结点评,省亩均办、安徽日报有关同志参加。

二、地市回声

6.淮北: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推深走实

今年以来,淮北市按照“科学化评价+差别化配置+多元化激励+精准化服务”的改革路径,持续推进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推深走实。2024年度,全市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水平稳步提升,643家参评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7.97万元,亩均营业收入249.78万元,亩均技改投资12.99万元。

下一步,将强化标杆引领,邀请省、市级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低效企业开展经验分享交流与专题培训活动,推动企业对标提效;进一步完善市级层面亩均评价办法及配套政策,确保推深走实“亩均论英雄”改革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明确处置时间节点及路径,力争2025年完成处置低效工业用地企业4000亩以上。

7.亳州:以改革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亳州市充分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在科学评价、金融服务等方面持续深化实践,加快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792家参评定档规上工业企业表现亮眼,亩均税收、亩均营收、单位能耗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53%、9.68%、24.32%。

亳州高新区坚持科学化评价,构建起规上工业企业“4+X”评价指标体系,在政策赋能、要素配置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该区累计为19家企业发放“园区贷”3.1亿元,2025年已兑现涉企政策资金696笔、共计约1.1亿元。2024年,全区亩均税收、亩均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8.4%、4.0%。

作为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区),谯城区持续探索金融要素优化配置路径,与交通银行亳州分行深度合作,创新推出“亩均英雄贷”产品,主动对接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亩均优质企业,推动试点工作扩面提质。2025年交通银行亳州分行“亩均英雄贷”已获得贷款投放累计金额4334.4万元。

8.淮南:为企服务创新 提升发展质效

淮南市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将优化为企服务模式,提升亩均发展质效作为主攻方向,建立“1811”为企服务工作机制。一是精准培育一批亩均领跑者。根据企业评价评级结果和成长性综合评估,分产业、分层次建立亩均领跑者培育库,产业专班协同服务企业做优做强。二是建立为企服务“八项清单”。成立为企服务工作专班,建立融资、人才用工、市场拓展、协同创新、用地、水电气网、项目政策、遗留问题等企业需求清单,多维度赋能企业提质增效。三是推动“高效办成一类事”。以涉企重点事项和涉企高频事项为重点,推动为企“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转变,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四是着力培育一支企业家队伍。通过“企业家大讲堂”等培训交流平台,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群体,进而引导企业走亩均发展之路。近三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逐年提高,从2021年的12.37万元提高到19.91万元,平均增速15%以上,节约集约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9.马鞍山:评价工作着力“三个协同”

马鞍山市2025年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以“市级指导+县区主导”为双轮驱动,着力推动“三个协同”。

一是目标导向与结果应用协同,建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与结果应用闭环。二是市级统筹与基层实践协同,构建“市-县区-企业”三级联动工作格局。三是“亩均效益提升指南”与精准服务协同,推动转型升级政策精准直达。本次评价覆盖全市1260家规上工业企业,共评出A类400家、B类612家、C类228家、D类20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32.24万元,同比增长9%;亩均营业收入557.09万元,同比增长11.4%。创新构建“亩均效益+标准地”联动机制,以“规划—招商—供地—监管”全流程再造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以来,已完成项目库内低效产业用地处置5288亩,新增工业用地均以“标准地”模式高效供应,实现了存量土地盘活与产业升级的双赢。

10.铜陵:向深向细 拓展评价领域

铜陵市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实现政策精准落地和资源高效配置,以“亩均论英雄”提升工业企业质效。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市级抓牢“延链、强链、补链”招商,以“组长+成员单位+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推进。招引总投资额3亿元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2025年1-8月份,全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实现产值88.4亿元,同比增速为26.6%。园区特色深入挖掘。县区推动“一载体一特色”,义安区强化土地要素,建立闲置资产项目“户口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截至9月份,全市已处置工业低效用地878.26亩。2024年义安区规上企业税收总量19.1亿元,亩均税收总量同比增长41%。多元视角拓宽领域。将“以质效配资源”评价标准带入项目建设,全面评估综合效益,探索港口企业米均效益评价办法,主要通过港口企业的吞吐量、营收等经济指标以及安全、环保等管理指标进行评价。2024年度全市港口米均税收达5138.7元/米,同比增长16.9%。

11.六安:三个“突出” 深化改革

今年以来,六安市坚持“省指导、市主导、县主体”,实施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通过多维度综合施策,强化为企服务,推动资源要素加速向亩均效益高的企业和行业集聚,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度,全市规上参评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营收分别为18.92万元/亩、325.19万元/亩,实现稳步增长。

一是“突出”助企纾困解难,开展需求化解工作。全市各级工信系统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企业调研、主动靠前服务,进一步摸清企业真实需求,今年来,共收集用工、融资等各类需求1278个、化解率98.44%。二是“突出”人才要素保障,实施“政录企用”引才工作,持续加大对亩均税收靠前的企业人才供给支持,今年共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48名。三是“突出”金融要素支撑,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探索发放“六安产业贷”8000万元、惠及企业12户,“纳规贷”完成投放1.11亿元、惠及企业50户,“订单贷”累计投放6.62亿元、惠及企业180户。

12.黄山:“点线面体”结合 加快转型

按照分行业、分区域、选龙头、树典型、重引导、全覆盖的思路,采取“点、线、面、体”结合的方式分类施策,黄山市大力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实现节能扩绿、降本增效目标。

一是“点”上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围绕细分行业典型场景,实施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基础级智能工厂83个、先进级智能工厂17个;建设省级中小企业典型示范项目17个;“黄山世达家纺5G智能工厂”获评2025年国家5G工厂名录(累计2家)。根据三季度测评上报情况,累计591户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实现率94%。二是“线”上通过“一区一业一样板”推动区域数字化。将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创建与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相结合,畅通园区内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全力争创数字化转型“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黄山高新区、徽州经济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三是“面”上推动数字化转型分类分级。印发《黄山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实施方案》,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成效三个维度建立分类分级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全市612家企业已开展分类分级测评。四是“体”上完善数字化的支撑保障和体系建设。组建黄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专员队伍,汇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30家;培育徽扬物联、罗米测控、光锐通信等本土服务商;成立8个省级园区服务专属团队,打造“一公里服务圈”,为企业出具诊断报告210余份。举办“百园万企数字化转型江淮行(黄山站)”等系列赋能活动,累计培训1800余人次。

三、基层实践

13.萧县:多维发力 促高质量发展

畅通“金融活水”。萧县持续推广“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侧发力,运用金融资本助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金融资源要素配置,实现企业亩均效益最大化。分行业设立专场、政银企面对面洽谈需求,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诉求“绿色通道”、打通银企信息壁垒。今年三季度,为亩均效益评价参评A类企业发放贷款42笔6.48亿元,B类企业发放贷款83笔4.89亿元。

落实“差别化政策”。萧县加强土地供给、企业培育等要素配置政策供给,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三季度,萧县经开区新增土地供给面积53亩,让闲置和低效土地获得“新生”;将亩均效益好的企业,优先纳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帮扶A类企业安徽明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B类企业安徽精锐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品青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 发展之路,为企业增势赋能。

推进“标杆引领”。萧县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应用,分类施策、扶优培强,积极参与全省亩均效益领跑者评选,总结管理增效、技改增效、重组增效、循环增效等创新“12+”企业提效路径,选树全县优质企业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该县将积极申报省、市“提高亩均效益12法”典型案例企业,引导县域企业对标提升,不断提高亩均效益产出。

14.太湖县:积极探索评价结果运用

今年以来,太湖县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探索亩均评价结果运用,加速向亩均高产企业、项目倾斜集聚优质资源,助推工业经济行稳向好。

一是强化综合评价,科学评定等级。连续四年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设置6项主要指标和13项综合素质加分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综合发展效益,客观评定企业等级。今年评出2024年度A类企业47家、B类企业54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0.59万元,亩均营业收入228.49万元。其中A类前5名亩均税收103.18万元、亩均营业收入1134.83万元,4家为功能膜企业,产业集中度与效益集中度高度契合。二是强化结果应用,落实差异化措施。持续推动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资源向亩均效益好的A类、B类企业集聚,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双向发力,助推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提升。今年以来,为A类企业新增工业用地252亩,向A、B类企业新增发放“亩均英雄贷”155户次10.22亿元。三是强化示范引领,牵引发展动能。将评价结果作为“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十强企业”评选依据,优先推荐A、B企业参加各类评先评优。A类企业金张科技今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泓冠光电、绿动能源2家A类企业获2025年制造强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政策奖补资金201.7万元。

15.凤台县:蹚出转型升级新路径

凤台县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牵引,通过一套指标体系精准“把脉”、一本土地台账全面“摸底”、一条转型路径科学“施策”,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一、评价更精准,亩均效益“步步高”。创新构建“10+1”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统一标尺、全面覆盖,实现企业精准画像、评价结果可比较可运用。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全县亩均税收由2021年的3.9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8.05万元,A类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二、要素差异化,资源配置“精准滴灌”。坚持“好马配好鞍”,推动土地、资金等要素向高效区域、优质企业集聚。积极推行“标准地”改革,加大“腾笼换鸟”力度。2024年发放相关贷款16.7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702万元,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2459亩,为企业注入源头活水。三、产业高端化,发展格局“焕然一新”。聚焦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赛道,引进中环、国晟等一批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水面光伏,打造新型能源基地。推动煤炭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煤矿智能化改造率达90%以上,循环经济模式不断拓展。

16.泗县:帮助制造业“焕新升级”

泗县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坚持评价导向、精准施策、优胜劣汰,帮助制造业“焕新升级”。

优化金融服务,组织金融机构针对A、B类企业开展银企上门对接,第三季度新增贷款额达2.1亿元,为重点企业提供“经营活水”;突出政策引领,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项目,第三季度帮助企业申报获批绿色工厂、信息消费创新产品等荣誉,今年累计为企业争取各类奖补资金超600万元。强化人才支撑,通过线上、线下招聘通道及精准匹配服务,累计为A、B类企业成功招工超4000人,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搭建对接平台,组织汽车零部件、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召开20余场专题产需对接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

17.怀宁县:鼓励企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怀宁县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行动,综合利用股权并购、重组嫁接、招商利用等方式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鼓励企业通过腾笼换鸟、技改升级等方式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779.73亩,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204亩。推动“工业上楼”。持续打造磁电、双创、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园区,通润驱动、一欣电池、僭越光电等企业纷纷入驻专业园区,银球轴承三期等企业多层厂房投入生产。

18.舒城县:三个“强化” 助力改革

2024年,舒城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16.18万元/亩,同比增长3.25%。强化要素资源支持。出台《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政策实施意见》,围绕用地、用水、用电、信贷等要素实施差别化政策,解决资源要素配置中的错配、低配问题,引导资源要素向亩均效益评价A、B类企业集聚,提高企业投入产出效率。2024年,累计兑现亩均效益评价A、B类企业奖励资金280.37万元。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科学制定工业用地税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等指标,2024年累计出让“标准地”21宗591.52亩,连续3年实现“标准地”100%出让。动态实施“腾笼换鸟”,开展低效用地专项整治,2024年收回土地110亩,限期再开发140.60亩,“腾笼换鸟”43亩。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企业提出问题—高校揭榜挂帅”方式开展攻坚,完成攻关项目1个;加大“两清零”成果运用,2024年年度规上企业有研发费用企业179家,研发费用合计10.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14%。

19.南陵县:以改革推动工业发展“三提升”

近年来,南陵县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规模工业亩均税收不断提升。2021年以来,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25年,拟入选安徽省亩均效益领跑制造业企业3家,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二是资源盘活与效能不断提升。加大批而未供低效用地整治力度,通过府院联动等创新机制,开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加快高标准厂房建设,积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1610.96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906.78亩,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项目8个,建设面积103.416万平方米。三是结果运用与要素供给不断提升。持续组织开展“亩均英雄贷”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依托亩均效益评价结果,推出“亩均效易贷”专项担保产品,定期开展AB类企业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行业、优质企业聚集。2025年,完成“亩均英雄贷”担保放款超3亿元,人才对接会参加企业114家。

20.宁国市:732家工业企业全面“体检”

宁国市顺利完成2024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732家工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迎来全面“体检”。据了解,此次评价工作经过参评企业确定、数据采集汇总、数据核实、会议研究以及结果公示等严谨程序,确保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公信力,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勾勒出清晰的现状图,也为后续产业政策的精准制定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依据。

21.桐城市:加速实施“腾笼换鸟”

今年以来,桐城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有力抓手,全面提升全市亩均效益,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速实施“腾笼换鸟”,1-9月份,通过追加投资、腾笼换鸟方式等方式完成处置闲置低效用地22宗、604.19亩。联动推进“标准地”改革,1-9月份,出让工业标准地6宗、面积107.47亩。

全力推动创新发展,1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美祥实业获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信邦电子成功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入板培育,金田高材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光转移薄膜获省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安庆市功能膜新材料集群被认定为2025年度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22.蚌埠市蚌山区:力促工业以“智”提“质”

今年以来,蚌埠市蚌山区聚焦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评价体系、细化节点流程、深化部门联动“三维”发力,高效完成2024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全覆盖。同时,该区持续完善“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告知与靶向引导提升机制,同步向企业推送《“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告知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提升十二法》,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明确短板弱项与改进方向,精准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后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主导产业夯实基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

23.宣城市宣州区:“政聘企培”助企提质增效

宣州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与“政聘企培”引才模式联动,精准驱动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改革前,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毕业生留宣工作不足1%;改革后,先后有54名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子入职宣州重点产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让“孔雀东南飞”变成“凤还巢”。

精准嫁接,按需引才。以亩均效益评价结果为导向,精准锚定亩均效益评价重点A类企业需求,围绕区“2+4”产业体系,梳理出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8大类28项急需紧缺岗位,目前已为61家重点企业引进5批137名专业人才。协同赋能,政企共育。创新“政府引进、企业使用、共育共享”机制,人才入企后实行3-5年培养期,截止2024年底,储备人才中获职务晋升26人、薪酬待遇提高92人。待遇可观,多元发展。在正常领取企业薪酬奖金基础上,引进人才首年可额外获得1.5-2.4万元生活补贴,并逐年递增,最高可达3-7.2万元/年。对留企发展人才,区财政一次性给予6-30万元购房补贴。截止2024年底,已兑现生活补贴216.3万元。建立“事业编+国企岗+留企发展”多元通道,形成“引育留用”闭环。

“亩均论英雄”改革服务联盟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服务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由全国知名智库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等,自愿结成跨地区、专业性、开放型的社会组织,秘书处设在安徽经济报社。

联盟旨在充分集聚各方力量、汇聚专业智慧、破解改革难题,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成为企业欢迎、行业认可、政府支持,并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服务组织。可为“亩均论英雄”改革提供战略规划、管理咨询、金融支持、法律咨询、人才招引、数字化升级、宣传推介等全方位智力支持。

欢迎地方政府、园区、企业供稿交流。

联系人:“亩均论英雄”改革服务联盟秘书处 牛海

邮箱:308535805@qq.com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