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穿越千年运河,研学点亮少年时光 ——黎明小学学子开启“文化科技融合”研学之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21:43 1

摘要:10月16日,德州市黎明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在运河畔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活动以“有德少年研学平台”为核心载体,依托“文化科技融合”与“两河文化研学”试点联建,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亲身感受黄河、大运河文化的磅礴力量与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10月16日,德州市黎明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在运河畔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活动以“有德少年研学平台”为核心载体,依托“文化科技融合”与“两河文化研学”试点联建,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亲身感受黄河、大运河文化的磅礴力量与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早上8时,黎明小学操场上,三年级的小同学们背着书包、戴着帽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集合。“今天我们要去探索运河的故事,还要用VR穿越回古代呢!”一句兴奋的小声讨论,道出了大家对此次研学的期待。随着老师一声“出发”,满载着欢声笑语的大巴车向着德州运河古街驶去,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科技趣味的研学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在运河古街,小学员们开启了第一段“寻根”之旅。学生们在古老的器物“鬲”前,研学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了鬲作为古代德州先民的生活器具,从新石器时代诞生到成为地域文化符号的历史,“原来咱们德州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这么特别的‘锅’啦!”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在巍峨的“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牌坊下,当听到研学老师讲述这八个字背后德州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以及唐代大将军颜真卿在此抗击“安史之乱”的英勇事迹时,孩子们纷纷挺直小身板,眼中满是敬佩。

“戴好VR眼镜,咱们要开启时空之旅啦!”在“两河潮生”VR沉浸数字化体验馆,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戴上设备,瞬间“置身”千年之前的运河岸边,一场精心设计的“两河文化”奇遇剧本正式开启。

随着孩子们“踏入”动态的《乾隆南巡图》,御舸在运河中缓缓前行,千年水声与船桨声在耳边回响。运河两岸的繁华盛景触手可及,御舸航行、人声鼎沸,历史变得不再遥远。

当脚下泛起运河波涛、身边驶过万艘漕船、南北货物与文化在此交汇、古老的运河变成一幅巨型画卷徐徐升起时,孩子们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原来古代的运河这么热闹,科技让历史变得像动画片一样有趣!”孩子们摘下VR眼镜时,仍难掩兴奋。

孩子们自由探索,通过互动点击,趣解运河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极致还原的明清古街中,完成了身临其境的穿越体验。这场科技盛宴,真正让沉睡的文明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了新生,也让“历史可触、思想可感”从文字变成了真切的体验。

意犹未尽地结束VR之旅后,队伍前往德州杨家圈文化街区。在这里,同学们聆听讲解,探寻记忆中的村落——运河畔九龙湾的古老传说与历史变迁,了解了运河如何滋养并塑造着沿岸聚落的命运。“以前这里是运河边的热闹村落,村民们靠河而生,九龙湾的传说还藏着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呢。”孩子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在街区中寻找与传说相关的印记,在行走中读懂本土历史的厚重。

研学的最后一站,则是来到了充满温情的运河民俗节日主题课程《长长久久话重阳》。课堂上,老师先是通过动画短片,为孩子们讲解了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以及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随后,大家走进“非遗小工坊”,亲手体验传统技艺:在老师指导下认识香囊中的吴茱萸、陈皮等中药材,学习缝制小巧的重阳香囊;品读“采菊东篱下”“待到重阳日”等经典诗词,感受菊花的文化寓意;最后拿起剪刀,剪出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菊花剪纸,“我要把剪纸送给爷爷奶奶,祝他们重阳节快乐!”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

夕阳西下,研学活动接近尾声。返程的大巴车上,同学们仍在热烈讨论着一天的见闻:“VR穿越太神奇了,我好像真的见到了古代的运河”“我知道了重阳节要尊敬老人,还学会了剪菊花”。

此次研学活动,践行了“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理念,通过将厚重的两河文化与前沿的VR沉浸式技术深度融合,为黎明小学的学子们打造了一场“历史可触、思想可感、情感共鸣”的全感文化之旅。它不仅让同学们深刻领略了家乡德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勇于探索未来的种子,真正实现了“让成长有根有魂”的育人目标。

来源:大众网•德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