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案例荣获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十佳案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18:50 1

摘要:10月14日至15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总结会在昆明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发布了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十佳案例,由自治区广电局选送的广西北海市

10月14日至15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总结会在昆明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发布了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十佳案例,由自治区广电局选送的广西北海市案例荣获十佳案例。

今年以来,自治区广电局认真贯彻落实广电总局的工作部署,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联合印发《关于联合开展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的通知》,主动对接自治区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应急管理厅、气象局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严格落实广电总局《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指南1.0》及配套实施细则,构建“规范化、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流程。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做到精准高效、安全可靠播发应急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专项行动期间,全区各级应急广播平台累计播发防汛预警、救援指引、灾后恢复等信息超8900条,累计助力转移群众12.6万人,动员38.2万人参与灾后自救。广西应急广播成效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报道。

十佳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摘要

北海市应急广播系统在2025年防汛救灾工作中,通过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组织基层培训演练、全面排查维护设施、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实现了预警信息快速精准传递,有效支撑群众转移避险和灾害应对,切实发挥了应急广播在防汛救灾中的“生命线”作用。今年台风“韦帕”来袭前,在应急广播系统的助力下,港口内4175艘船只全部加固防走锚,19艘船只转移至钦州、防城港避风;166名近海养殖人员全部上岸;4个地灾隐患点、2处风险区等高危区域的13人完成转移;危破低洼简易户和户外施工作业人员1127人应转尽转。

广西北海市在开展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深化“四个一”,服务防汛救灾工作,及时准确地将气象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广大群众中间,有效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防汛救灾各项措施的落实,成为极端天气条件下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生命线”。

一、健全一个跨部门协同机制

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广播电视局)指导各县(区)广电行政管理部门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海洋以及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出现灾害时通过应急广播统一指挥调度,及时向群众传递最新灾情、疏散路线和救援指令等重要信息,实现对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搭建起现场救援与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桥梁,及时反馈现场情况,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如在今年台风“韦帕”来袭前,铁山港区各级党委政府立即启动跨部门协同机制,在应急广播系统的助力下,港口内4175艘船只全部加固防走锚,19艘船只转移至钦州、防城港避风;166名近海养殖人员全部上岸;4个地灾隐患点、2处风险区等高危区域的13人完成转移;危破低洼简易户和户外施工作业人员1127人应转尽转。

二、组织一轮应急培训演练

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2025年)专项行动期间,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广播电视局)指导基层开展日常应急培训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效率与实战水平。分别组织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应急广播管理人员开展了5期专项培训,围绕设备日常操作、故障排查、紧急信息发布流程、防汛救灾规范用语等内容,结合《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指南1.0》及实施细则要求进行实操演练,共培训各级管理人员458人次,确保基层管理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广播操作技能,确保应急信息得到及时准确播发。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还因地制宜适时开展防汛救灾应急操作实战演练。尤其是涠洲岛旅游区,结合辖区港口船只分散、景区景点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发挥应急广播系统作用,安全有序撤离大批游客的实践演练,全面检验并提升应急响应流程、信息发布效率和部门协同能力。

三、开展一次全面排查维护

在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专项行动期间,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广播电视局)工作专班深入基层督促开展应急广播系统全面排查维护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平时保持性能优良,急时能迅速投入使用。协调应急广播运维机构广西广电网络科技公司市、县分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分组分批对全市各级应急广播平台、传输网络和发布终端开展拉网式排查和巡检维护,累计维修更换设备82台,更换功放板卡51块,巡检线路1283公里,更换光纤1590米,通过维护,使得各县(区)应急广播的在线率和通响率从60%提升至90%左右,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在防范“蝴蝶”“韦帕”等强台风时,各级应急广播管理机构按照要求四级应急响应以上即启动24小时值班机制,主管单位和运维机构均安排人员在播出平台全天值班值守,并组建网络运维党员突击队随时待命,确保及时抢修处置各种异态,期间运维队伍共出动抢修9轮56人次,有效排查解决故障问题14个。保障应急广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终端在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确保防汛救灾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发布。

四、传递一系列预警防御信息

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专项行动期间,北海市陆续遭遇强台风“蝴蝶”“韦帕”等侵袭,北海市应急广播系统均能做到迅速响应。一是及时发布预警。全市各级应急广播系统充分发挥与应急管理、气象部门建立起的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布流程,在接收到红色预警信息1分钟内,即可播发至各应急广播终端,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显著提升。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即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递进播发应急管理、气象、农业农村、海洋和水利等部门发布的应急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密切关注台风动态,提前做好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出海船只、渔排回港,近海作业人员上岸、涠洲岛游客安全撤离、中小河流洪水防范、城市防风防涝以及低洼地带、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对主要农作物以及水产养殖、农业设施等做好抢收、加固、清淤等防范工作等,累计发布相关信息1630余条次,总时长约110小时,覆盖人口130多万。有效助力基层党委、政府疏散海岛游客5.6万人,回港避风渔船1.8万艘,安全转移群众2.3万人。降低台风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注重平台融合。涠洲岛旅游区积极推动将应急广播系统全面融入“智慧海岛”数字化管理平台,与“雪亮工程”等实现互联互通,极大地提升了有关防汛救灾信息获取和决策调控的效率。三是实施定点播报。根据日常到北海市北岸、地角大王宫、渔骨沙洲等沿海区域游玩的群众较多且容易发生涉水安全事故问题的情况,海城区实行定点定时播报,在热点时段,通过这几个区域的应急广播终端循环播放安全提示,内容包括通报潮汐变化情况、禁止下海游泳防溺水、岸边游玩注意事项和突发天气应对措施等,提醒群众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创新宣传方式。将防汛救灾信息制作成多种语言版本(包括普通话、白话、客家话、廉州话等),内容包括防台防汛知识、应急避险方法、自救互救技能、寻求救援指南等。根据不同区域的受众特点分别进行推送,使得防汛救灾知识和预警信息更加通俗易懂,有效提升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信息传播效果和覆盖面明显提高,群众对应急广播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