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的陇东黄土塬,千万棵苹果树挂满红果,像点亮的灯笼在阳光下流转光泽。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林间,分拣车间里智能设备不停运转,冷链货车载着新鲜果实驶向全国乃至海外——如今的庆阳苹果,早已从黄土高原的“土特产”变成享誉全国的“金招牌”,在市场上的热度一年高过一年。
十月的陇东黄土塬,千万棵苹果树挂满红果,像点亮的灯笼在阳光下流转光泽。果农们挎着竹篮穿梭林间,分拣车间里智能设备不停运转,冷链货车载着新鲜果实驶向全国乃至海外——如今的庆阳苹果,早已从黄土高原的“土特产”变成享誉全国的“金招牌”,在市场上的热度一年高过一年。
庆阳苹果的受欢迎,首先源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先天优势。这片地处北纬35°至37°黄金纬度带的土地,海拔1100-1600米,每天8小时的充足日照为果实注入饱满糖分,15℃以上的昼夜温差让糖分充分沉淀,百米厚的黄土层富含钙钾矿物质,成为果树的天然营养库 。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的苹果,有着远超普通产区的品质:红富士着色指数超过8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6%,咬开时脆响悦耳,甜中带酸的口感恰到好处。这份源自土地的鲜甜,成了征服消费者味蕾的第一道密码。
品种的迭代升级,让庆阳苹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曾经以红富士为主打的庆阳果园,如今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种矩阵。被称为“苹果小仙女”的瑞雪,翠绿果皮透着高端质感,香甜中带着淡淡果酸,收购价是普通富士的2-3倍,仍供不应求。还有红艳大方的秦脆,带着独特奶香味,经果农精心培育后风味别具一格;瑞阳、瑞香红等新品种也凭借优良品质站稳脚跟。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得益于庆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庆城县苹果试验示范站培育的优质种苗,让“中国苹果新贵”的称号实至名归 。
科技赋能则为品质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如今的庆阳果园里,科技身影无处不在:脱毒苗木组培繁育技术从源头把控品质,八项标准化技术贯穿种植全程,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供给,无人机巡检和AI病虫害识别让管理更高效,水肥利用效率提升40% 。采后环节更有智能分拣线精准检测糖度和成熟度,目前全市已建成苹果分选线15条30通道,商品化处理能力突破90万吨,冷链仓储能力达66.58万吨,让鲜果品质得以长久保持,从枝头到餐桌的新鲜度被牢牢锁住 。
品牌建设的发力,让庆阳苹果的知名度持续攀升。当地构建起“甘味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三级体系,喊出“庆阳福地·天赐瑞果”的宣传口号,规范包装设计并补贴印制,杜绝“外地果箱装庆阳苹果”的乱象 。从2011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到入选“甘味”农产品目录,再到斩获“中华名果”等称号,庆阳苹果的品牌价值不断突破,2025年已达70.02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49位,单品更是冲进全国五强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将其选为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更让其品质获得权威背书。
多元化的营销渠道,让庆阳苹果的香味飘向更远的地方。线上,央视直播《百万亩苹果迎来盛花期》吸引超千万观众,抖音话题挑战赛播放量突破1.2亿次,“苹果女王李莹”等达人单场直播销售额最高达580万元 。线下,四届中国苹果产业大会相继举办,北上广深等城市的30多家直营店开门迎客,与盒马鲜生、京东到家建立直供关系,高端苹果占比从15%提升至40% 。更令人振奋的是,庆阳苹果已走出国门:25吨鲜果自营直发新加坡,瑞雪苹果通过欧盟检测进入迪拜皇室采购清单,与斯里兰卡的长期订单年出口量突破1200吨 。
如今的庆阳苹果产业,已成为带动民生发展的支柱。133万亩果园覆盖69个乡镇,带动30万人就业,2025年产季预计提供农民人均增收2477元 。居立农业的“区块承包经营模式”让农户年均增收超10万元,“科技+农户”的合作方式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标准”的转型 。当央视镜头对准这片果园,当董宇辉等达人为其站台,庆阳人热泪盈眶的背后,是家乡特产被看见的自豪,更是产业兴旺的底气。
这颗承载着高原阳光与农人心血的红果,凭借先天禀赋、科技助力、品牌加持与渠道突破,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甜蜜传奇”。从黄土塬上的零星种植到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从本地集市到国际舞台,庆阳苹果的走红轨迹清晰可见。随着智慧果业的持续推进,这份来自陇东高原的鲜甜,必将被更多人熟知与喜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来源:阿辉的视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