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杀疯了!华为烧百亿,小鹏死磕 VLA,谁能搞定城区加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7 21:34 1

摘要:这个国庆长假的高速路堵得水泄不通,央视网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1250万辆新能源车在路上跑,比去年多了30%,比平时更是涨了70%。

这个国庆长假的高速路堵得水泄不通,央视网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1250万辆新能源车在路上跑,比去年多了30%,比平时更是涨了70%。

可反常的是,往年假期一结束就忙着晒智驾战报的车企们,今年却集体沉默了。

要知道2023年国庆刚过,蔚来、小鹏这些品牌的出行报告就接连出炉;2024年被称作"智驾元年",华为、理想更是48小时内就抢先发布了战报。

但2025年这个出行高峰过去后,除了华为和小米,多数头部品牌都没了动静。

沉默的背后藏着大动作。

国庆后首周,小鹏、蔚来的智驾团队就爆出大变动,小鹏更是直接换帅,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离任,换成了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刘先明。

战报不晒了,高管却换了,这智驾赛道显然是换玩法了。

以前车企晒战报,无非是比谁的智驾里程长、渗透率高,说白了就是玩数字游戏。

但今年不一样,从"智驾元年"到"全民智驾元年",俩字之差,拼的可是真刀真枪的技术。

华为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今年国庆,华为乾崑智驾的总里程达到2.94亿公里,是去年的3.4倍,90.8%的用户都在用智驾功能。

但细看就发现门道:高速里程占了2.43亿公里,城区才0.51亿公里,占比17.3%,跟去年比没涨多少,平均时速还降了1.5km/h。

这就很清楚了:高速智驾早就不是问题,车主们也愿意用。

但到了城区,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临时施工的路段、加塞的违规车,这些"意外状况"把智驾系统难住了。

现在谁能搞定城区智驾,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以前车企都学特斯拉搞"端到端"路线,靠路测数据训练模型,短期内进步快,但到了城区就露怯。

那些偶然发生的路况,路测数据里根本没有,模型没见过自然不知道怎么应对。

这时候,新的技术路线就成了突破口。

面对城区智驾这个难题,头部玩家们走出了三条不同的路,像极了备考的学霸们各有各的秘诀。

Momenta算是"改良派",觉得原来的训练方法不行,就像做的练习题质量太差。

他们搞了个基于强化学习的模型,相当于让系统刷"黄冈密卷",专门针对施工绕行、夜间避障这些难题练手,效果确实比以前好点。

理想、小鹏这些"实践派"则盯上了VLA技术,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套系统能把看到的路况变成语言描述,再通过语言模型推理,最后给出驾驶指令,甚至能预判几十秒后的路况。

9月小鹏G7Ultra升级OTA后就搭载了VLA,有测试显示,它在早高峰能做到100%开启智驾,面对合流、避让非机动车都能处理得不错,连激光雷达车型都认不出的信号灯,它靠纯视觉就能精准识别。

但VLA是个"吞金兽",单次训练成本是DeepSeek-V3的1.5倍,还得有强大的算力支撑。

全球车企里,特斯拉以100EFLOPS的云算力遥遥领先,小鹏有10EFLOPS,理想8.1EFLOPS,那些只有0.2-0.6EFLOPS的中小车企根本玩不起。

最激进的要数华为、蔚来的"理想派",他们搞的WA(世界模型)不走寻常路。

华为把这套架构叫WEWA,在云端造了个"虚拟数字世界",让智驾模型在里面练手,生成的困难场景密度是真实世界的1000倍。

华为车BUCEO靳玉志说,这就像让学生先吃透课本,而不是死刷题,能让端到端时延降低50%,重刹率减少30%。

不过WA目前还没落地,华为最新的ADS4系统虽然号称有高速L3商用能力,但还得等监管放开才能真正落地。

智驾的竞争早就过了"入围赛",现在是真刀真枪的淘汰赛。

国庆前后,已经有2家智驾企业破产清算,2家重整,更多的陷入了收购风波。

中小车企的日子太难了。

元戎启行CEO周光说,得交付10万辆车才有搭VLA的基础数据,可很多小厂连这个量都达不到。

以前他们还能靠"买芯片、买算法"凑出智驾方案,现在头部玩家都搞起了"芯片-数据-模型"自研闭环,华为光2024年就投了100多亿研发,有8000多个研发人员,小厂根本追不上。

长城的毫末智行、奇瑞的大卓智能就是例子,要么高管跑路,要么直接关停,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供应商合作。

头部玩家里,小鹏的操作最耐人寻味。

它一边让VLA上车吸引用户,一边让新帅刘先明押注WA讨好资本,左手抓当下,右手赌未来。

不过这步险棋不好走,毕竟智驾研发是百亿级的投入,就算车企能自我造血,这点钱也不够烧。

现在的智驾赛道就像"神仙打架",VLA拼落地,WA赌未来,短期内分不出胜负。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比拼只会越来越激烈。

华为计划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化商用,2027年搞城区L4试点;小鹏的VLA已经接受市场检验,虽然还有偶尔接管的情况,但进步肉眼可见。

从战报哑火到人事震动,智驾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彻底变了。

不再是比谁的声音大,而是比谁的技术硬。

这场淘汰赛的结果如何,或许年底就能看到初步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能真正搞定城区智驾的玩家。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