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世生物赴港IPO:聚焦肿瘤耐药性,商业化路漫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21:15 2

摘要:应世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改进目前疗效有限的肿瘤治疗方案,以解决肿瘤治疗的核心挑战-由肿瘤防御所引起的耐药为使命。

近期,继劲方医药、轩竹生物等公司港交所敲钟后,资本市场的大门再一次被生物科技公司叩响。

8月25日,InxMed Limited-B(简称:应世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建银国际。

应世生物是一家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改进目前疗效有限的肿瘤治疗方案,以解决肿瘤治疗的核心挑战-由肿瘤防御所引起的耐药为使命。

近年来,科技发展带来癌症疗法的进步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及总体生存率,然而耐药性仍是肿瘤治疗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此情况下,针对多重耐药机制的联合疗法应运而生,并被多家医疗科技公司纳入开发范围。

应世生物聚焦于FAK抑制剂的研究。FAK(黏着斑激酶)在肿瘤细胞和CAFs(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均过度表达和激活,在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起关键作用,共同为癌细胞创造生存优势。抑制FAK信号通路,有望破坏肿瘤防御系统,尤其是适应性耐药机制。

同时,公司通过靶向CAFs来拆除肿瘤细胞周围的保护屏障。

应世生物的治疗策略旨在破坏纤维化间质,增强T细胞及生物疗法对TME的渗透,延迟或预防治疗耐药性。

FAK等新兴药物靶点(即耐药节点)的研究对于延缓耐药并提升治疗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应世生物发展初期面临的资金紧张、尚无产品商业化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01

业绩持续亏损

与大多数初创型生物科技公司类似,应世生物采用“先投入后回报”的发展模式,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研发创新药物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

2023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月,应世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1.36亿元、1.00亿元及0.16亿元,其中,与公司核心产品ifebemtinib相关的研发费用分别高达0.76亿元、0.53亿元及0.07亿元,约占同期总研发费用的56.3%、52.5%及40.8%。

大量的费用开支,导致应世生物持续亏损。2023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月,应世生物亏损分别为2.09亿元、1.85亿元及336.9万元。

受亏损影响,应世生物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2023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月,应世生物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41亿元、-1.20亿元及-3138.9万元,现金持续净流出。

在此情况下,应世生物只能通过外部融资持续“补血”。

2023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月,应世生物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5905.6万元、-760.9万元及6819.2万元。

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至今,应世生物共完成了从iPharma融资到C轮融资的6轮融资,期间应世生物融资后估值不断增加,从4300万美元增加至3.06亿美元。

图片来源:

应世生物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应世生物最近一次C轮融资完成于此次递表前三天,融资总额达3372.43万美元,由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领投,北京昆仑、澄翔资本、比邻星创投及老股东恩然创投参与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C轮融资还伴有一笔股份转让,2025年1月7日,Brave Moment Limited以3000万元向复健资本转让270.45万股A-1轮优先股,于8月18日悉数结算。

A-1轮融资中,Brave Moment Limited 以500万美元认购500万股优先股,以当时的汇率1美元=6.8693元人民币计算,270.45万股优先股价值1857.82万元,此次C轮融资股权转让Brave Moment Limited收益率达61.48%。

截至2025年3月末,应世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4亿元,但以此前现金消耗速度来看,能坚持多久尚属未知数,应世生物仍亟待上市“输血”纾困。

值得一提的是,港交所自2018年以来推行了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其中,《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的推出,彻底改变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大大降低其上市门槛。

2025年以来,港交所支持政策再度加码。5月6日,港交所正式推出“科创专线”,以进一步支持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进一步优化了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流程。

截至2025年10月15日,港交所共有79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规则上市,其中2025年有12家,较2024年全年多8家,募资总额超100亿港元。

在此浪潮下,应世生物成功上市希望大增,但最终能否实现,仍有其他方面因素值得关注。

02

尚无产品商业化

应世生物产品管线包括一款核心产品ifebemtinib(一种接近商业化的高选择性FAK抑制剂)、一款第二代选择性FAK抑制剂IN10028,以及三种创新候选抗体偶联药物ADC(OMTX705、IN30758、IN30778)。

其中,核心产品ifebemtinib研发进展最快,其针对三种适应症(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PROC、小細胞肺癌NSCLC、结直肠癌CRC)已获得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认定,针对一种适应症(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PROC)已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快速通道认定,这两项认定将有助于加速ifebemtinib的临床开发与审批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Ifebemtinib与PLD(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治疗PROC(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这一疗法,应世生物已将其推进至III期注册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提交NDA(新药申请)申请。

图片来源:应世生物招股书

此前,全球首个选择性FAK抑制剂为Verastem Oncology公司研发的Defactinib,于2025年5月获FDA批准与avutometinib联合用于治疗KRAS突变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GSOC)患者,该类型患者病例约占卵巢癌病例的4%。

Verastem, Inc.于2025年5月开始向美国少数专科药房销售AVMAPKI FAKZYNJA CO-PACK,截至2025年6月末的三个月期间,共取得约210万美元的产品净收入。

选择性FAK抑制剂的全球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预计于2035年达到55.62亿美元,自2026年起按复合年增长率71.7%增长。在中国,该市场规模预期将于2035年达到15.71亿美元,自2027年起按复合年增长率54.6%增长。

全球另有三款其他在研选择性FAK抑制剂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应世生物的ifebemtinib (IN10018)处于领先地位。

Ifebemtinib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获批的选择性FAK抑制剂。

然而,应世生物Ifebemtinib的商业化进程仍然漫长。

招股书显示,应世生物计划招募有能力的营销专业人员,发展商业化能力,同时积极寻求与全球生物制药领军企业开展外部商业化合作和对外授权的机会,以推广候选药物及品牌。

截至2025年3月末,应世生物共有80名全职员工,其中包括28名研发及临床开发人员,22名商业化、业务开发及行政管理人员。

而在费用明细中,应世生物仅列示了行政开支及研发费用,未单独披露商业化人员所对应的销售费用及市场费用等明细。

由此,应世生物推进核心产品Ifebemtinib商业化的实际进展如何仍不明朗。

此外,应世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不曾推出及营销已获批的候选产品,若产品获批,公司可能无法成功创造或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也无法销售公司的产品,这将严重影响公司产生销售收入的能力。

应世生物自2017年成立至今,始终聚焦于药物研发,目前尚未实现产品商业化,也并未产生任何营业收入。未来,如何突破商业化实现业绩扭亏转盈,或将成为应世生物首要解决的核心难题。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