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行情要来了?先搞懂“怎么赚”,再决定“要不要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7 20:08 2

摘要:申联生物单日涨超10%、华邦健康强势涨停,创新药板块近期的活跃表现,让“行情来了”的讨论不绝于耳。但盲目跟风容易沦为“接盘侠”,想真正分一杯羹,得先吃透背后的赚钱逻辑。

申联生物单日涨超10%、华邦健康强势涨停,创新药板块近期的活跃表现,让“行情来了”的讨论不绝于耳。但盲目跟风容易沦为“接盘侠”,想真正分一杯羹,得先吃透背后的赚钱逻辑。

这轮热度绝非偶然,政策是最强驱动力。国家药监局增设创新药临床试验30日通道,比原有60日默示许可再提速,重点支持儿童药、罕见病药等临床急需品种[__LINK_ICON]。更有“医保+商保”双支付体系托底,2024年医保基金为谈判药支出超4100亿元,商保支付占比也已突破15%,彻底打通创新药商业化的关键环节[__LINK_ICON]。

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则打开了增长天花板。国内ADC、双抗等领域实现全球领跑,科伦博泰等企业的授权交易金额屡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达484.48亿美元,三生制药与辉瑞的合作更是刷新纪录[__LINK_ICON]。这种“研发突破+全球变现”的模式,正重构行业估值逻辑。

普通投资者想参与,关键在选对路径。直接押注个股风险较高,可优先关注两类机会:一是聚焦ADC、细胞治疗等前沿赛道的头部药企,二是受益于研发提速的CXO企业,它们能直接分享创新药产业链的增长红利。若担心踩错个股,跟踪创新药ETF也是稳妥选择,能一键覆盖龙头企业,降低波动风险。

行情虽有支撑,但仍需警惕波动。创新药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单一品种临床不及预期就可能引发股价震荡。与其纠结“要不要进”,不如先看清政策与技术的核心逻辑,再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布局——这才是在热点中赚钱的理性姿态。

来源:野蛮生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