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比亚迪旗下高端新品牌方程豹交出了一份颠覆行业认知的成绩单——首款车型钛7首月交付11674台。这个数字放在新品牌首款车的维度里,不仅是"热销",更是对当下汽车市场用户需求判断的一次精准"暴击"。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份成绩背后没有国际设计大师的光
2025年10月,比亚迪旗下高端新品牌方程豹交出了一份颠覆行业认知的成绩单——首款车型钛7首月交付11674台。这个数字放在新品牌首款车的维度里,不仅是"热销",更是对当下汽车市场用户需求判断的一次精准"暴击"。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份成绩背后没有国际设计大师的光环加持,而是比亚迪本土年轻设计师团队交出的答卷,这一现象正在悄悄改写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设计话语权格局。
拆解钛7的热销密码,首先要看到其对用户需求的"穿透式"把握。从配置选择来看,90%用户锁定四驱高配版本,其中21.98万元的Ultra版占比高达85%,这一数据直接打破了"新品牌首推低配走量"的行业惯性。背后逻辑在于,钛7的目标用户群体——以年轻家庭和户外爱好者为主,他们对车辆的性能、智能配置有明确的"高阶需求",而非单纯追求性价比。传统车企常见的"配置阉割拉低起售价"策略,反而会让这部分用户望而却步,而钛7精准避开了这一误区,用"高配即主力"的定位抓住了核心客群。
外观选择上的集中化趋势同样印证了这种精准度。曜石黑(44%)、山水绿(31%)、星月银(15%)三款颜色合计占据90%份额,剩下四款颜色仅分走10%市场。表面看是颜色偏好,深层则是用户场景需求的体现:方盒子车型的用户多有户外出行、长途自驾需求,耐脏、易打理且视觉上更显质感的颜色,自然成为首选。这种将"用户使用场景"转化为"产品设计细节"的能力,正是本土设计师团队对国内用户生活习惯的深刻理解——他们没有照搬国际车型的流行色,而是从用户实际用车场景出发,让设计服务于实用性,这比单纯的"美学设计"更能打动消费者。
再看用户购车理由的排序:空间第一、外观第二、安全第四。这个排序清晰勾勒出钛7用户的核心诉求画像:他们需要一辆能满足家庭出行、户外拓展的"多功能载体",而非单纯的"代步工具"。方盒子造型带来的越级空间、年轻化的设计语言、比亚迪成熟的安全技术,恰好精准匹配了这三大需求。对比部分竞品"堆配置却抓不住核心痛点"的做法,钛7的产品定义从源头就锚定了用户真实需求,宣传时也没有堆砌晦涩的技术术语,而是直接传递"大空间""好看""安全"这些用户能感知的价值点,这种"需求-产品-传播"的闭环,正是其上市即爆火的关键。
而钛7的成功,更具行业冲击力的是对"国际设计大师依赖症"的打破。此前中国高端汽车品牌多习惯邀请沃尔夫冈·艾格(前奥迪设计总监,曾主导比亚迪多款车型设计)这类国际大师站台,试图借"国际背书"提升品牌调性。但钛7的案例证明,本土年轻设计师团队更懂中国用户——他们知道年轻消费者不喜欢过于浮夸的"豪车符号",更在意设计是否贴合日常使用;知道户外爱好者需要的不是"越野噱头",而是空间实用性与通过性的平衡。这种"接地气"的设计思维,是国际大师难以替代的,因为它根植于对本土用户生活方式、审美偏好的长期观察,而非通用的国际设计模板。
这一变化对同属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而言,堪称"破局指南"。目前腾势旗下主力车型N9,仍以"操控+安全"为核心宣传点,但市场反馈平淡,核心问题就在于没有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腾势的目标用户与钛7有重叠,同样注重家庭出行与品质感,但N9的产品定义仍带有传统高端车型的"技术导向"思维,未能像钛7那样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而比亚迪将方程豹核心成员李慧总调任腾势的人事调整,正是希望将钛7的成功经验复制过去:让更懂本土用户的团队主导产品设计,而非延续过去依赖国际大师的路径。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钛7的热销标志着比亚迪"人才梯队战略"的成熟。过去中国车企常面临"设计断层"问题,要么依赖外部引进,要么内部年轻设计师难有出头机会。但比亚迪通过方程豹这样的新品牌"练兵",让年轻设计师直接参与从用户调研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在市场实战中积累经验。如今这些经过验证的年轻设计师走向前台,不仅能为品牌带来持续的产品创新,更能让中国汽车品牌摆脱对"国际设计外援"的依赖,建立起真正属于本土的设计体系——这比单一车型的热销更有长远价值。
对于腾势乃至整个中国高端汽车品牌来说,钛7的案例给出了一个明确启示:高端化不是靠"国际大师"贴标签,也不是靠堆砌配置拼参数,而是要扎根本土用户,用更懂他们的设计和产品定义,打造真正贴合需求的车型。当比亚迪的本土年轻设计师能掀翻"国际大师"主导的格局时,中国汽车品牌的高端化,才算真正走到了"自主可控"的新阶段。
来源:湖北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