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把菜刀不是道具组买的,是道具师照着天津档案馆里1938年锄奸案卷宗复制的,真家伙重二斤三两,刃口开在最薄处,拍的时候盛少练了半个月,切完三百斤土豆才找到下刀角度。剧组把这段训练花絮放在抖音,二十四小时点赞破百万,评论区全在问哪里能买到同款。
12集短剧敢把抗日神剧最丢人的手撕鬼子桥段全删光,10月17号上线的《怒刺》直接拿厨房菜刀当主武器,预告片里一刀封喉的镜头把观众看呆。
这把菜刀不是道具组买的,是道具师照着天津档案馆里1938年锄奸案卷宗复制的,真家伙重二斤三两,刃口开在最薄处,拍的时候盛少练了半个月,切完三百斤土豆才找到下刀角度。剧组把这段训练花絮放在抖音,二十四小时点赞破百万,评论区全在问哪里能买到同款。
盛少就是当年《家有儿女》里刘星旁边那个胖乎乎的键盘,现在瘦到一百二十八斤,脸上刀疤贴着假皮,站在天津老巷子里抽烟,没人敢认。他自己在直播里说,开机前三个月没吃米饭,每天凌晨四点去南市跟着卖早点的师傅揉面,学怎么拿刀,学怎么在人群里不眨眼。导演王稀的要求很简单,别演杀手,把自己当成真的会杀人的厨子。
程金铭演的白鸽更狠,旗袍开衩到大腿根,里面绑着三枚钢针,镜头一转,针已经飞进汉奸喉咙。她提前两个月进组,先学裁缝,再学针法,最后学怎么把针甩出去。拍第一场戏的时候,她手一抖,针扎在摄影师脚背,全组停工半小时。后来这条没剪,直接放正片里,观众在弹幕里刷真疼。
剧里出现的伪联银券不是复印的,是美术组找了九十岁老印刷工,用当年留在墙缝里的真版子重新印的,纸浆里掺了芦苇秆,手感一摸就知道不对。老先生说,当年日本人把券发下来,第二天就有人拿它点烟,现在年轻人连听都没听过。
黑子演的汉奸头子叫高占龙,原型是1939年被刺死在法租界的伪银行副行长。黑子为了这三分钟戏份,把副行长被审问的口供抄了七遍,最后演出一种笑里藏刀的蔫坏。拍他死的那场戏,他提前三天没睡觉,眼白里全是血丝,一刀下去,血包炸开,他躺在地上还在抽搐,监视器后面几个小姑娘直接哭出声。
短剧只有十二集,每集三十五分钟,剪完发现素材够剪二十集,导演把文戏全砍,只留杀人。第一集开场三分钟,叶清轩在狗不理包子铺后厨剁馅,下一秒菜刀已经砍在汉奸脖子上,血喷到蒸笼上,白汽一冒,观众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倒地。有人统计,前六集一共死了十四个汉奸,平均死一次只需要两分半,比剥橘子还快。
天津租界的外景拍了十五天,每天只等太阳落山后那四十分钟,霓虹灯一亮,石板路反光,演员穿过去,影子被拉得老长。摄影指导说,要的就是那种人还没死,影子先断气的味道。拍完了,整条街被封了三天,居民以为又要防疫,结果是剧组在收电线。
动作指导是拍过《杀破狼》的泰国人,他让盛少别学武术,学杀鸡。每天早市收摊后,盛少蹲在摊主讲怎么抹鸡脖子,一刀下去,血管气管全断,鸡还能跑十米。他把这招用在剧里,追杀汉奸那场戏,他先一刀划腿,等人倒地,再补第二刀,镜头跟着鸡学,观众在弹幕里刷太真实了。
剧里没给英雄立碑,最后一集字幕只写了一行字:当年锄奸团牺牲者,多数连照片都没留下。片尾曲是天津老人用方言唱的《茉莉花》,录的时候老爷子咳嗽不断,咳一声,调子就断一拍,导演没修,直接放上去。听完才发现,原来真正的杀手,连名字都不配留下。
有人担心节奏太快,上厕所回来就死三个人。导演在超前点映现场说,当年真实行动比剧里还快,从盯人到收尸,最长不超过四小时。观众问那怎么记得住谁是谁,导演回,记不住就对了,死了就忘,活着的继续杀。
10月17号上线当天,同期还有两部古偶一部甜宠,平台内部预测《怒刺》热度只能排第四。结果开播八小时,菜刀镜头冲上热搜第一,评论区全在问哪里能学杀鸡。盛少的老粉把键盘时期的照片翻出来对比,感慨时间比菜刀还狠,一刀下去,胖小子成了杀人厨子。
剧还没更完,已经有up主逐帧分析飞针原理,结论是旗袍开衩角度必须精确到二十二点五度,再高零点一度,针就甩歪。底下有人回,当年锄奸团真用这招,失败过一次,针扎在汉奸眼镜片,人没死,第二天整条街被清空。
看完六集,最难受的不是血,是杀完人后,叶清轩把菜刀往案板一扔,继续揉面,蒸笼里的包子还在冒气。那一刻突然明白,英雄不是天生,是被逼到案板上的肉,不砍别人,就被别人砍。剧里没喊口号,没慢镜头,只有刀起刀落,像每天切菜一样平常。
10月过去一半,如果还没被土味霸总辣瞎眼,可以花六小时看完这十二集,至少记住,真正的抗日,没有神功,没有奇迹,只有一把菜刀,和不敢眨眼的厨子。
来源:云旁揽明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