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消息人士透露,俄军购买的雷达系统主要是 F S THLD 02和 FST H L D 03,前者最大探测距离为10公里,精度为5米,而后者探测距离为15公里,精度为10米。
俄乌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答:广东企业VS浙江企业
中国这个工业克鲁苏现在究竟有多离谱?
10月《防务快报》爆出一则十分抽象的新闻:
俄罗斯第11军团22防空导弹团购买了一批浙江凡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民用雷达系统。
据消息人士透露,俄军购买的雷达系统主要是 F S THLD 02和 FST H L D 03,前者最大探测距离为10公里,精度为5米,而后者探测距离为15公里,精度为10米。
而在凡双科技的官网上,我们看到了一行这样的产品描述:采用的一维有相控阵体制,具备探测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穿越机、巡飞弹、风群等多种飞行器的能力,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运动态势、回播强度、RCS、目标类型等多维信息。
更离谱的是,如果你在淘宝上直接搜低空监视雷达,甚至可以轻松找到一大堆类似产品,售价从10万到100万不等。更搞笑的是,点击这些商家页面,你还能领到20块钱的惊喜消费券,满10万减20元[可爱]。
有网友调侃说,俄乌打了半天,结果是长三角雷达对珠三角的无人机。这是21世纪的南北战争,曾几何时,人们心中的军工贸易是这样的:两国代表在昏暗的会议室里秘密开会,激情讨价还价好几天,然后满脸汗水的签下一张订单,紧张程度堪比谍战大片。
但现在不少军工订单已经变成了这样:点开淘宝,复制粘贴,打开客服页面,询问是否包邮,使用优惠券,OK,完事。
这事乍一听很离谱,仔细想想就更离谱了。
因为美方一直污蔑中国向俄罗斯出售军事装备,但是实际上就俄乌这对卧龙凤雏的技战水平,根本用不着中国军工出场。一个淘宝1688就够这两兄弟玩的了,如果采购人心再狠一点,拉上所有士兵,用拼多多砍一刀,甚至还能再节省一点军费。
实际上最近几年这种中国民用出国后立马民转军的场面已经越来越多了,除了无人机和雷达,还有山东朋友们看了很眼熟的东西,山东猫全地形车。
2023年,国外一个军事博主做了个视频,说俄罗斯南部军区为了解决步兵机动问题,从中国采购了一批沙漠穿越者1000—3全地形车。当时普京正在罗斯托夫视察,绍伊古还特地向他介绍说,这种新装备性能优秀,能够很好的执行侦察、巡逻、搜救等任务,解决了俄军步兵机动的燃眉之急,但很快就被眼尖的中国网友发现,这就是山东淄博某公司生产的农用车,淘宝就有卖,价格很便宜,只要几万块。但据说卖俄罗斯的订单报价是十几万一辆,看来还是卖军火挣钱啊。
烟台、义乌、东莞等地的民用夜视仪厂家,最近几年出口订单量也是一路上涨。
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夜视仪出口额已经达到35亿,同比增长22%。你说外国人买这么多夜视仪干什么?总不能和咱们一样用来打野猪吧?
以上这些事情对中国人来说像是讲段子,但是在外国人眼里却是一件非常惊悚的事情,因为他意味着中国这头制造业巨兽已经彻底告别了那个用八万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低端时代,开始在中高端制造业中占据统治地位了,而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全球贸易,更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设想两个国家开战,而其中一方不能与中国进行正常贸易,那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他将在技术方面处于巨大的劣势。最先进的无人机,中国造的,最先进的反无人机系统,还是中国造的。
除此之外,许多相控阵雷达这样的技术,大部分国家门槛都没摸着,中国这边已经玩到白菜价了。敌无我有就是大优势,再看后勤供应方面,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现在的乌克兰,自俄乌开打以来,泽连斯基曾多次抱怨中国挺俄,但从来不敢把话说的太重。为啥?
因为中国是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中乌双边贸易额为90亿美元,而援乌最积极的德国和波兰分别只有42.8亿和60亿。其中乌克兰卖给中国的主要是矿物和农产品,而中国卖给乌克兰的主要是各种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家具、衣服、鞋子和各种机械设备、机器零件。
换句话说,中国既给乌克兰提供了及时的外汇,又为乌军和乌人民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的物资。泽连斯基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就不会真正得罪中国。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越是战争中的国家,越能体会到中国有多强大。
普京说,美国无法阻止中国崛起,就像人无法阻止太阳从东方升起。
这并不是毫无营养的商业互吹,而是在看了中国的民用无人机、民用猫车和民用雷达以后得出的客观结论。一个国家的民用产品都这个水平了,那军用还用想吗?而且中国的军民结合还有一个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就是迭代速度特别快。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标志性做法是研究出一种新技术,然后投入巨量资金将其应用化,之后几十年就在这条道路上亡命狂奔,直到无路可走。
而中国经常是多点开花,今天搞出一个新东西,明天又弄出来一个,过几天把一堆新东西攒一起,就抽出个大家伙,比如九天无人机、航母,比如舰载激光武器,都是这种路线的产物。
这种多样性的背后一方面是中国全球独一份的理工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也是全产业链的强大加持。中国工程师有一个想法,星期一画好图纸,星期二就能找齐所有供应商,星期三就能弄出正品,再过几天就能摆上电商平台开售了。而且随着 AI 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这个过程还会被大大加速,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和其他国家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把制造业终结在中国可能并非一句空话。
来源:我愿长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