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唯赞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文献(一)|视网膜微血管变化或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开辟新路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8:30 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早期诊断长期以来是医学界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随着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与影像学手段的不断革新,研究视角正逐步从传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转向更易实现无创、便捷检测的外周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早期诊断长期以来是医学界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随着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与影像学手段的不断革新,研究视角正逐步从传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转向更易实现无创、便捷检测的外周系统,旨在从中挖掘能够反映AD早期病理改变的“生物学窗口”,为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新的突破方向。

图片来源:Alzheimer’s & Dementia

近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贞教授团队在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权威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Retinal microvascular alterati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 Linking blood plasma biomarkers 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pathology”的研究论文。

研究思路

通过眼底彩照(CFP)、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Aβ42、Aβ42/40、p-tau181、p-tau217)和脑部磁共振成像(MRI),对视网膜微血管指标血管密度(VD)和分形维数(FD)、脑血管小血管疾病(SVD)相关标志物(如白质高信号等)以及内侧颞叶萎缩(MTA)进行联合分析,进而明确视网膜微血管与AD患者中血浆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AD相关SVD指标之间的关系。这项工作为AD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该研究发现,视网膜微血管变化可能与AD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提示视网膜或许可以作为评估AD早期病理变化的非侵入性窗口。

该研究通过纳入72名AD患者和82名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多模态评估,包括CFP、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Aβ42、Aβ42/40、p-tau181、p-tau217)和MRI扫描。对VD和FD、SVD相关标志物以及MTA进行了联合分析。

图1.视网膜微血管与AD患者血浆分析物和脑变化相关

图片来源:Alzheimer’s & Dementia

研究结果

该研究发现AD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VD和FD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出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视网膜微血管损伤与血浆生物标志物和SVD的神经成像标志物相关,包括:Aβ42和Aβ42/40比值降低;p-tau181、p-tau217水平升高;SVD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水平升高;APOE ε4携带者表现出更严重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通过将CFP与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相结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模态方法,用于AD的早期检测与疾病监测,为传统侵入性技术(如PET扫描或脑脊液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图2. AD患者中视网膜微血管与血浆分析物的相关性

(*AD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试剂盒由南京诺唯赞提供)

图片来源:Alzheimer’s & Dementia

图3. AD患者中视网膜微血管与SVD视觉评分的相关性

图片来源:Alzheimer’s & Dementia

【参考文献】

Kwapong WR, Wu N, Lin W, et al. Retinal microvascular alterati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 Linking blood plasma biomarkers and cerebral small vessel pathology. Alzheimers Dement. 2025;21(10):e70745.

来源:智享健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