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青岛楼市不行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15:43 2

摘要:而对楼市,大家仿佛默认了一样。很多关于房子的短视频,几乎都是房东含泪甩、亏**万,精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

前几天,在理发店理发。店里其他人热火朝天讨论股市,谁谁一天赚了多少钱……

忍不住插了一句:6000点的时候,还记得不?

顿时场面有点尴尬。自己连忙补充:2007年的事了,快20年了。

报“涨”不报跌,报赚不报亏。只拿赚的个例当噱头,股市的话题确实有意思。

而对楼市,大家仿佛默认了一样。很多关于房子的短视频,几乎都是房东含泪甩、亏**万,精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

今天,咱们一块聊一下这个话题。青岛市场到底是什么状态?

聊到蓝谷楼市,他们会拿位置偏远、小区管理不善的某几个小区当例子,因为价格足够低,比“县城价”还低来吸引你。

但当你实地考察后发现,蓝谷是有好房子的。

比如,万科紫郡,物业服务好、户型不错、品质也不错,入住率高,成交单价依然过万。

即墨创智新区情况类似。有价低的次品小区,更有坚挺的品质楼盘。

比如,中央公园、璀璨倾城、华发四季,成交都是一万多。

而关于浮山后楼市,这张图,很有代表性。

他们会选择性失忆,重点向你输出:浮山后有个小区成交价一万多(浮一确实有这个价)。

但是,浮山后还有两万多(明翠雅居)、三万多(远洋万和城)的啊。

不止于此。金地宸悦还有三万至三万五的品质房源呢,而且陆续有成交(改善出手)……

市南楼市也很典型。有些居住属性弱的老破小,确实有单价万元左右的。但是,好多不错的小区价格足够强大,深受改善喜欢。

比如,市南明珠花园、天林花园、通信花园等,单价四万、五万,这都是真实成交价。

再看崂山市场。他们会拿左岸风度、依山伴城,一万多的单价当噱头。不会告诉你,崂山品质次新小区的坚挺。

比如,青铁华润城,小高层成交价三万六七;高层较差户型单价依然三万以上。

他们更不会告诉你,银丰玖玺城珑府成交的套四200多平,卖了1500多万,单价7万➕,保值力十足。

就像大家去饭店吃饭。菜单上有十几块钱的菜,也有几十甚至上百的菜。有人只拿低价菜当噱头,你到了店里傻眼了……这时候,人均消费价可以当参考,特价菜就算了。转到楼市,也是如此。

很多刚需,确实容易被满屏的特价房、低价房所吸引。不可难免,人家就是冲着你的捡漏心理来的。所有的“捡漏”背后都是有代价的……

真有那么高性价比的房子,他能不自己上?能不先推荐给亲戚同学?却留给你这个陌生的“家人们”?

你想想,你中过几次彩票?中过多少钱的彩票?

回到文章核心话题。今年,青岛楼市表现的怎么样?新房、二手房惨不忍睹吗?其实,并非如此。

交易市场比较活跃,青岛新房、二手房成交套数比较稳定。据卓易数据,今年前九个月,青岛新房签约47825套;二手房成交套50584套(住宅47809套),二手房交易量与新房基本持平。

成交规模还在,甚至可以说是有活力,交易活跃。以九月份为例,二手房签约4829套,比去年9月(4705套)还增长了。

这些数据,仿佛被淹没了一样,主播们选择性看不到。

为何中介在各种场合(朋友圈、视频、线上线下)喜欢拿低价房、特价房当噱头大肆宣传?

因为天天刷视频、盯朋友圈动态的伙计们,大多是刚需,还没有买房。对于楼市的理解、对于市场的走势,获得的信息,主要就是刷视频,看各个“主播”、“达人”的单向“输出”。

你刷了一套特价房,平台就会不断给你推类似信息。你的买房需求、对房子的渴望心理,都知道了。

你关注的是低价房、特价房,那源源不断的类似视频、文章,会不断袭来。时间久了,你的心态会发生变化:是不是还会有更便宜的?现在是不是贵了?我别买贵了……

那些推给你的视频,文章,精准击中了你的“渴望”。

你刷到的“博主”,不会向你介绍银丰玖玺城的实景园区有多美;不会跟你聊蔚蓝海岸的户型进化到什么境界了;也不会和你说青特璟云首开卖了150多套……

这几个信息点,如果主播们认真解读,广而告之。那立刻会有人认为主播被收买了,给开发商造势,吹嘘等等。

这种氛围很诡异。

这俩月,聊股票的氛围是涨了多少,买少了、卖早了。而楼市,却相反。他们只想看降了多少、只想看特价房。

在股市,找各种高人指点、反复研究,买优质股、绩优股;其实,买房子也应该是这种方式。

品质好房的成本,要比普通住宅高很多。改善群体,不会盯着特价视频不放,而是多个楼盘、小区实地比较,做理性选择。

就拿四方板块说,在售楼盘里面,有14500一平的,也有24500一平的,单价相差一万元,都属于一个大板块,都是新房。但是,房屋品质、公区配置、服务管理等差异较大。

这个趋势,确实正在发生。房子的两级分化比以前更明显了。同一条街、不同定位的两个楼盘,可能会差很大。

最后再看看热销榜上的这些品质楼盘,“主播”给你推荐过吗?

单盘一年卖10亿+,都被谁买走了?

来源:房产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