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人到底有多爱喝酒?街头巷尾的烧酒广告,夜晚热闹的烤肉店,还有一桌桌喝得脸红耳赤的大叔大妈们,谁去过韩国大概都能感受到那种“全民饮酒”的氛围。
韩国人到底有多爱喝酒?街头巷尾的烧酒广告,夜晚热闹的烤肉店,还有一桌桌喝得脸红耳赤的大叔大妈们,谁去过韩国大概都能感受到那种“全民饮酒”的氛围。
再说吃肉。韩国的肉食文化几乎贯穿三餐,尤其是烤五花肉、炸鸡、牛骨汤……油滋滋、香喷喷,配上几口白饭和小菜,确实让人欲罢不能。而甜食呢?咖啡馆遍地,甜点高颜值又高热量,蛋糕、奶油、糖浆一样不少。
但奇怪的是,这样的饮食习惯,照理说应该早就把健康拉垮了。可现实摆在眼前:韩国人平均寿命居然在全球名列前茅,超过80岁早就不是稀罕事。
这事儿说不通吧?但如果从医学角度和生活细节挖进去看,似乎也没那么神秘。
韩国人确实爱吃肉,但他们吃肉时几乎必配大量蔬菜。比如吃烤肉,生菜包着肉吃,外加泡菜、蒜片、青辣椒这些辅助,虽然主角是肉,但配角的“绿叶”一点不马虎。
而且韩国的饮食结构中,汤类非常普遍。像豆腐汤、海带汤、牛骨汤这些,虽说咸,但含水量高、营养密度低,有点像是“稀释”了整体的油腻感。
饮酒虽频繁,但不少人是“社交性饮酒”,喝得多但不是天天灌醉。相比持续酗酒,偶尔的社交饮酒对身体的摧残要小很多。而且他们普遍对“宿醉解酒”这件事极为上心,解酒汤、维生素饮料、护肝丸……不是说真能解毒,但至少说明他们有意识在“自救”。
韩国人生活节奏快,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但“动”的频率也高。地铁站一段段阶梯几乎没人坐电梯,爬楼成了日常。上下班通勤靠走路的比例也不低。
再加上韩国老年人不轻易退休,很多人即使七八十岁,还在街头卖菜、送快递、开出租。这类持续的低强度运动,比偶尔的剧烈锻炼更能延缓衰老、控制体重。
年轻人则流行健身、跳舞、登山。几乎周末就能看到成群结队去郊外爬山的家庭,哪怕是城市中的小山坡,也常年有人气。
泡菜是韩国饮食的灵魂,几乎每顿都吃。按照常规理解,这种高盐腌制食品对血压、肾脏都不友好。
但泡菜不止是咸,它还是一种天然的发酵食品。富含乳酸菌,对肠道菌群有正面影响,特别是对提升免疫力、预防便秘、调节代谢有帮助。
泡菜里的原材料如大白菜、大蒜、姜、辣椒,都富含抗氧化物、抗炎成分。长期吃这种“菌+植化素”的组合,对抗慢性疾病有潜在益处。
只还是要提醒一下,泡菜虽然有益处,但高血压人群还是要适量,别拿它当主食吃。
韩国的医疗体系并不完美,但在亚洲算是成熟度高的。他们的体检制度非常普及,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几乎每年都能进行一次高质量的健康筛查。
而且韩国人健康意识比很多亚洲国家都高。哪怕是年轻人,也习惯定期体检、做皮肤管理、查肝功能、测血脂。这种“早发现、早干预”的理念,确实能延长寿命。
韩国的公共健康宣传非常到位。无论是小区公告栏还是地铁广告,关于戒烟、控糖、预防肝癌的信息随处可见。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韩国社会压力大是众所周知的。高强度的职场竞争、教育焦虑、阶层差距……这些都容易让人情绪崩溃。
但韩国人在释放压力方面的方式也很丰富。喝酒当然是一种,但唱歌房、泡温泉、登山、按摩、咖啡店独处,都是他们调节情绪的出口。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不亚于饮食和运动。长期压抑会加速内分泌紊乱、引发心血管疾病。而释放情绪,不管是哭一场、唱一首、喝一杯、聊一会儿,都比闷着强。
而且韩国的心理咨询接受度在逐年上升,年轻人愿意寻求心理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大家开始正视“看不见的病”。
说到底,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基因和文化适应性。
韩国人世世代代吃辛辣、腌制、重口味的食物,身体早就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机制”。不像有些国家,突然引入高盐高油饮食,身体措手不及,就容易出问题。
遗传上的抗病能力、代谢特点、消化酶活性等,虽然不是决定性,但确实会影响个体对饮食的反应。比如有研究就指出,东亚人群代谢酒精的能力普遍较低,这可能促使他们更快意识到“喝多了不行”,从而形成了节制的文化。
遗传不是万能的护盾,但它确实是“看不见的底牌”。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韩国饮食文化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6):45-48.
2. 张文君.韩国人长寿的生活方式探析[J].健康研究,2023,41(3):72-75.
3. 陈晓华.韩国医疗体制与国民健康水平的关系[J].医疗与健康,2021,39(12):31-34.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