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用生命完成最后一次横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5:31 1

摘要: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了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10月15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夏华均榜上有名。夏华生前是云南省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后勤管理科科长,为营救被困洪峰中的一对父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了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10月15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夏华均榜上有名。夏华生前是云南省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后勤管理科科长,为营救被困洪峰中的一对父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25年4月19日,在牛栏江昭通市鲁甸县乐红镇关溜村段离岸边约10米左右,一对父女被困在湍急的江水中,在场多名群众尝试横渡河道固定救生绳,但都因水流过急失败。

巧家县小河镇小河村群众 苏飞:“当天的水到这个位置 ,应该现在我们看见的要起来一两米水位了,水湍急,被困人员是一个大人背着一个小女孩,趴在河中间的石头上。”

鲁甸县关溜村的河对岸,就是巧家县小河村,当天,刚吃完饭走出家门的苏飞听到有人被困在河里的消息,骑上摩托5分钟就赶到事发地点。当苏飞准备下水救人的时候,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老师夏华拦下了他。

巧家县小河镇小河村群众 苏飞:“夏老师叫我回来,说他游泳要好一点,他说他去,叫我拉着这边的绳子。”

鲁甸县乐红镇关溜村党总支组织委员 刘德银:“夏华说他是游泳队的教练,水性可以,就自告奋勇地就把绳子拴在腰杆上。”

据当时参与救援的人员回忆,夏华快速脱下身上的衣物,选择从上游横渡河道,将救援绳递到被困父女身边。一次、两次,夏华始终没有放弃,拼尽全身力气,最终成功将救援绳带到被困父女脚边。

鲁甸县乐红镇副镇长 派出所所长 邓申发:“如果没有夏华老师奋不顾身将救生绳送到被困人员身边,我们就无法轻易地将救生圈送到被困人员的身边,我们的救援工作将会更困难,时间会更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困父女通过救援绳传递的救生圈成功获救,而夏华却因严重呛水陷入昏迷,虽经全力抢救,但夏华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9岁。

1976年出生的夏华是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先后当过侦察兵和卫生兵,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受到上级嘉奖。退伍后,夏华被安置到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先后担任保卫科科长、后勤管理科科长职务。从部队到地方,夏华始终勤勉务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是同事、亲属眼中的好同志、好丈夫、好父亲。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教授 张翔:“他非常热心,乐于助人,而且在工作当中兢兢业业,我们都称他为"闲不住的人",他是关注别人比关注自己更多的一个人,哪怕是跟我们吃饭,他都会想着值班的人,今天可能会没有菜吃,他都要打着菜来拿给同事 、下属。”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教师 石茂亭:“我们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讲他的事情,都在说如果他这次有幸被救回来了,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义无反顾地还会去救人,他的正义、勇敢、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

夏华走了,留给亲人朋友无尽的伤痛和惋惜。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教授 张翔:“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在每个不同的角色里,我觉得他是做得特别好。”

夏华妻子阮燕苹带着女儿在收拾他留在事发地的摩托车时泣不成声。

夏华妻子 阮燕苹:“他是个党员,我还是支持他。”

2025年5月,夏华救人被认定为见义勇为行为。

巧家县小河镇小河村群众 肖庚祥:“夏老师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救人,毫不犹豫地去救,真是勇敢,太勇敢了。”

鲁甸县乐红镇副镇长 冉龙向:“夏华老师与被困群众无亲无故,素不相识,完全是出于本能反应,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紧急救人,展现了他在危难时刻的救人心切和非凡勇气和决心。”

在这场生命与大爱的涉险救援中,夏华用大爱仁心与无畏担当,在牛栏江畔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横渡,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永不褪色的人民卫士",用实际行动写下最深刻的一课:师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生命的守护者;让我们懂得:真正的英雄不是天生无畏,而是明知危险,仍选择奔跑;不是没有牵挂,而是把他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那句:"我是游泳队的,让我来!"依然激荡在乌蒙山峦间、回响在牛栏江两岸,以忘我和担当谱就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英雄乐章。

昭通融媒:苏燕 单虹 安德立 钟露霞

编辑:胡茜

一审:施凌清 王云

二审:林玲

三审:顾斌

来源:都市条形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