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魔改”不能“走火入魔”

B站影视 2024-12-09 11:51 4

摘要:最近,经典国产老剧被AI“魔改”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甄嬛传》变成了“枪战片”,《红楼梦》被改成了“武打戏”……很多难以想象的画面,通过AI软件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最近,经典国产老剧被AI“魔改”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甄嬛传》变成了“枪战片”,《红楼梦》被改成了“武打戏”……很多难以想象的画面,通过AI软件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AI拼接的《西游记》与《三国演义》。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AI可以生成各种未曾想象的场景和故事情节,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地对经典剧作进行重新解读和演绎,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据媒体报道,有自媒体用AI做了42个“魔改”视频,轻松捕获了18万粉丝;某平台上的一个“魔改”《甄嬛传》的短视频,点赞数高达26.3万,还插入了广告;受“魔改”经典热的推动,相关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如何用AI“魔改”影视作品的教程。这些视频因其创意性和喜剧效果,在博得网友一乐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粉丝。

然而,AI是一把双刃剑,其带来的机遇与潜在的风险并存。比如,成人都可能会被AI改编出来的荒诞情节“洗脑”,没有看过原剧的未成年人又该如何分辨真假?当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这些经典老剧会不会“假作真时真亦假”?使用剧中某些人物形象或是演员的肖像,可能涉及侵犯当事人的肖像权;如果片方或者创作者认为,“魔改”构成对作品的“亵渎”,更是有理由起诉改编者侵犯剧集的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等等。就此而言,如果一些创作者为了吸引眼球,过度追求新奇和搞笑,而彻底扭曲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异化为没有边界的恶搞,那就不仅达不到幽默的效果,还容易对原作品和表演者的形象造成损害,甚至涉嫌侵权,带来法律风险。AI“魔改”的尺度如何把握,是当下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AI技术无止境,但AI创作有底线。AI基于娱乐的再创作,这一做法本身无可厚非。毕竟,创作者有权用新技术实现天马行空的想象,网友也有娱乐需求。但创作并非胡编乱造,更不能侵权违法。此前国家网信办公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要求,服务提供者应“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创作者应坚守道德底线,注重保留原作精髓,用心打造出真正有价值、有内涵的作品,让AI成为推动文化进步的有力工具。如此,AI“魔改”经典剧才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创新。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AI并非滥用“魔改”的护身符。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技术应用边界,强化监管力度,对侵权、恶搞等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维护良好的创作生态和文化传承环境。平台方作为内容传播的关键环节,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审核机制,对上传的二次创作作品进行严格把关,及时清理问题视频,绝不给不良内容有可乘之机。唯有各方携手共进,在尊重原作、保护版权和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审慎看待AI“魔改”经典剧现象,让AI技术向善向美,才能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撰文 陈长

来源:南方网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