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日,江苏省纪委监委一则通报震惊全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王旭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高学历不等于高觉悟,老资格不代表靠得住。"
这句在官场流传的顺口溜,在江苏盐城近期查处的一起腐败案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025年5月17日,江苏省纪委监委一则通报震惊全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王旭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这位有着研究生学历、4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副厅级干部,曾是众人眼中的"改革先锋""能吏典范",却在临近退休之际晚节不保,被曝在土地出让、工程招标等领域疯狂敛财,单笔受贿金额甚至能买下3栋别墅。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被查前3天,他还在全区廉政会议上大谈"算好人生七笔账"。
如此"双面人生",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王旭东的人生轨迹,堪称一部充满戏剧性的"逆袭剧本"。
1965年出生的他,18岁中专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酱醋厂当学徒,谁也没想到,这个每天跟瓶瓶罐罐打交道的年轻人,仅用4个月就实现"跨界",调入县蔬菜公司担任文书。
此后,他的仕途如同开了"加速器":24岁进入共青团系统,成为射阳团县委宣传部长;
28岁转战县委组织部,用7年时间从副科长做到乡镇党委书记;57岁那年,他更是迎来职业生涯"高光时刻",执掌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手握超300亿年度投资项目的审批大权。
在外人看来,王旭东的晋升堪称"教科书级别":他在职期间完成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主政东台时GDP年均增长9.7%,分管城南新区10年间地价从800元/㎡飙升至1.2万元/㎡。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暗藏玄机——同一时期,当地政府债务率飙升68%,不少项目成为"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
有老干部私下感慨:"他就像个高明的'化妆师',把账面打扮得漂漂亮亮,却把真金白银装进了自己.口袋。"
在盐城经开区的办公室里,王旭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开发区要敢闯敢试",但他所谓的"试",不过是试探纪法底线的"试"。
据知情人士透露,他的贪腐手段可谓"与时俱进",既有传统的权钱交易,又有新型"雅贿""影子持股"等隐蔽操作:
在土地市场,他上演"乾坤大挪移"——将工业用地违规变更为商住用地,某地产商借此获利3亿元,转手就向他输送了4000万元"感谢费"。
在项目审批中,他玩起"空手套白狼"的把戏:虚构某半导体企业研发投入,3年时间骗取政府补贴1.2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了他的私人账户。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还通过司机、亲属代持股份,在某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潜伏"成隐形股东,每年光分红就超过800万元。
除了真金白银,王旭东还对"雅货"情有独钟。
在他的秘密藏品室里,整齐摆放着137幅名家字画,其中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估值超过2000万元。
这些所谓的"文化交流礼品",实则是商人攀附权力的"敲门砖"。
有办案人员感叹:"他把开发区当成了'提款机',把权力变成了'摇钱树',就连反腐高压下都不收手,简直是'胆大包天'。"
2025年5月,一封实名举报信揭开了王旭东的伪装。当调查组进驻经开区时,这位平日里威风八面的"一把手"慌了手脚:他先是试图转移赃物,将部分字画藏进乡下亲戚家;又指使亲信伪造项目资料,妄图掩盖贪腐痕迹。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调查深入,他在土地出让、工程招标、企业补贴等环节的76起违纪违法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涉案金额累计超过1.5亿元。
被查当天,当办案人员在他办公室保险柜里发现27本房产证、32张银行卡时,这个曾在台上侃侃而谈"廉洁从政"的"学霸官员",竟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我本想风风光光退休,没想到晚节不保......"目前,王旭东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王旭东案并非个例。近年来,国家级经开区已成腐败高发领域:据中纪委2024年通报,全国217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已有23名"一把手"被查,土地出让、税收返还、专项补贴成为腐败"重灾区"。
这些案件暴露出一个共性问题:开发区集政策优势、资金资源、审批权力于一体,一旦监督缺位,极易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有些干部把'先行先试'误解为'纪律松绑',把'开发区特殊'当成'腐败特权'。
"中国廉政研究院专家指出,要破解开发区腐败难题,必须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嵌入式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已试点推广"政治生态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预警廉政风险,让"靠开发区吃开发区"的把戏再无生存空间。
从酱醋厂学徒到副厅级干部,王旭东用40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励志传奇";
从"改革先锋"到阶下囚,他又用贪婪亲手将人生写成了"警示教材"。
元代诗人曾感叹:"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这句话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如果没了廉洁底线,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观王旭东的堕落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权力越大,越需要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
资历越老,越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随着反腐力度持续加大,无论是"明贪"还是"暗腐",无论是"老老虎"还是"新狐狸",只要胆敢触碰纪法红线,最终都将在正义的审判台前原形毕露。
正如老百姓常说的:"纸终究包不住火,伸手必被捉。"
当巡视利剑高悬、监督天眼密布,任何"双面人"都终将无处遁形,唯有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来源:历史烽烟客